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複習導本

《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複習導本》(簡稱《導本》),是重新編寫的輔導教材,其內容是政治理論課中的三門課程,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複習導本

作 者:李淮春 主編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5-1
ISBN: 9787300030890
開本: 16開
定價: 42.00元
所屬分類: 圖書 >> 政治 軍事 >> 政治 >> 政治理論

內容簡介

《2010年考研政治理論複習導本》(簡稱《導本》),是重新編寫的輔導教材,其內容是政治理論課中的三門課程,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除導論外,《導本》按三門課程的章節順序,共分為三編:第一編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和相關知識;第二編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以及所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第三編為“中國近現代史攬要”,闡述了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難探索的歷史,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偉大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並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使貧窮落後的舊中國逐步變成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本書雖然分為三編,但三部分卻是一個有機的思想整體。第一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第二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理論上是彼此相通、內在統一的,是相互聯繫、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體系,即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豐富、發展。第三編“中國近現代史攬要”,再現了近代中國的國情和社會矛盾,展示了由此決定的中國必然經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的歷史選擇過程,同時,又以歷史的社會實踐,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強大威力。
因此,考生在政治理論的複習中,不僅要掌握各編的內容,而且要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把它們看做是科學知識和思想理論的整體,既有助於全面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也有助於在複習中把握理論和知識的系統內容及其相互關係,從而拓展解題的思維空間,提高整體性思維水平,增強綜合而靈活地運用知識和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導本》各章均由三大部分構成:一是理論複習指導;二是實戰操作練習;三是複習思考題。
“理論複習指導”部分,下設基本理論的系統內容及其知識點、理論重點及重要概念和複習提示幾項內容。
“實戰操作練習”部分,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分析題的若干例題。這些例題供考生作為考前實際練習的資料,通過實際練習,鞏固複習成果,提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解題能力。
“複習思考題”部分,對各章的基本內容進行提問式的總結,特別是對一些理論重點以及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要求考生進行認真“反思”,獨立思考,自問自答,對複習效果進行自我評估,找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編輯推薦

作者均系中國人民大學考研政治理論專家,公認權威,依據新教材,闡述透徹,全面精準,各章附有精編習題,鞏固複習,反思理論重點。

作者簡介

李淮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哲學教學與科研工作,著有多部哲學教材和學術專著,具有多年輔導考研的豐富經驗,所主編的考研輔導圖書在歷屆考生中具有極大影響力。

圖書目錄

導論 政治理論複習的理念和方法
一、明確的複習目標
二、全面把握,系統理解
三、突出重點,以點帶面
四、學以致用,重中之重
五、改善知識結構,擴展思維空間
第一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第二章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第五章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第六章 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第七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第二編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第四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第五章 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第六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第七章 社會主義改革和對外開放
第八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第九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第十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第十一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十二章 祖國完全統一的構想
第十三章 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第三編 中國近現代史攬要
第一章 反對外國侵略的鬥爭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第四章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第五章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七章 為新中國而奮鬥
第八章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第九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第十章 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書摘

第一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本章主要內容
本章主要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揭示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世界的本質,物質世界的發展規律,以及物質和意識、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
一、理論複習指導
(一)基本理論的系統內容及其知識點
1.世界觀與哲學基本問題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是關於智慧之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什麼是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自己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和世界的根本看法和總觀點。世界觀人皆有之,但這種植根於樸素的生活經驗和日常生活的具體知識是零散的、不系統的,還不能稱其為哲學世界觀。與此不同,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經過哲學家們加工概括而產生的。哲學家們根據他們所處時代人們達到的對宇宙、人生的各種認識,總結具體科學的成果而形成的世界觀理論體系,是一種高級的自覺世界觀。哲學產生以後,作為文明的精華和文化的一部分,對人們形成一定的世界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哲學的產生和發展與具體科學有密切關係。它們在一開始是作為原始神話和宗教世界觀的反對者出現的。宗教也是一種世界觀,但它是建立在虛幻的想像的基礎上,以非理性的信仰為其支柱。哲學和科學則依靠理性精神,反對盲目信仰。哲學和具體科學相區別:具體科學以自然或社會領域的某一方面為對象,研究統一的物質世界的具體現象和運動,提供的是各種實證知識;哲學則通過總結和概括這些實證知識,而形成理論體系即世界觀。哲學以整體的世界包括人和世界的關係為對象,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和個別、指導和被指導的關係,哲學是一般,具體科學是特殊,哲學總結概括具體科學發現的各種特殊規律,揭示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具體科學的新發現、新成果為哲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哲學要以具體科學為基礎,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哲學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具體科學研究具有啟示和指導意義。
哲學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任何哲學都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一切哲學的區別,在於它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反對把哲學當做“科學的科學”的觀點,“科學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之前一些哲學家不懂得哲學與具體科學的辯證關係而提出的一種錯誤的看法。
(2)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作為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什麼呢?
哲學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哲學思想,不同民族的哲學在內容和形式上也都有自己的特點。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哲學又有共同的基本問題和本質特點,形成了哲學之為哲學的一些基本規定性。哲學基本問題就是古今中外的各種哲學所必然涉及、必然研究的共同問題,這就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問題,即平時人們所說的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在這兩個方面中,前者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是哲學的最高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因為:第一,這是由哲學的性質所決定的,是任何哲學都無法迴避而必須回答的問題。而物質和意識是人們最常見也最容易引起困惑的兩種基本現象,作為世界觀的哲學必須對它們的關係作出回答。第二,對哲學基本問題特別是第一方面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了一派哲學的性質,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就是根據對它的不同回答而劃分的。第三,這個問題也是人們實際生活和實踐中的基本問題,堅持主觀主義的思想路線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歸根到底是同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密切相關的。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如何回答和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由此劃分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哲學派別、哲學陣營。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兩種對立的哲學理論和哲學派別,它們是根據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即對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凡是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屬於唯物主義,凡是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則屬於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區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歷史形態。主觀唯心主義的特徵,是把人的感覺、思想觀念作為唯一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如“宇宙即吾心”、物是人的“觀念的集合”等。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徵是,它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人的精神變成獨立自存的客觀存在,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萬物的創造者,如把“理”、“理念”、“絕對精神”等作為世界的本原,就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唯心主義是人類認識之樹上的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儘管從總體上看它是錯誤的,但它對於一些問題的看法也有合理性,對於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也有一定意義。
唯物主義可分為三種歷史形態:第一種歷史形態是樸素唯物主義,其特點是肯定世界的物質性,力圖從某種固定形態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第二種歷史形態是機械唯物主義(形上學唯物主義),即近代唯物主義,它的主要成就是:第一,它克服了古代唯物主義的樸素性和直觀性,把哲學結論建立在具體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第二,它對當時自然科學的成就作了有意義的哲學概括,尤其是對科學研究方法和真理問題的重視,促使哲學重點從本體論轉移到認識論上來,並對社會和人的問題作了廣泛的研究。第三,它以科學知識為武器,在反對以宗教神學為精神支柱的封建統治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精神先導。它的主要缺陷是:第一,機械性。它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用機械運動的規律來解釋一切現象。第二,形上學性。與自然科學當時處在蒐集材料的階段、對各種現象分門別類地進行研究相適應,它把事物之間的區別和界限絕對化,用一種孤立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第三,不徹底性。它雖然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但在社會歷史觀上卻無法將唯物主義原則貫徹到底,表現為半截子唯物主義。造成這些缺陷的總根源,就在於它不懂得實踐,看不到實踐對於哲學理論的產生和發展的意義,不懂得把對象、現實都當做人的實踐來理解,不懂得從主體方面來理解。唯物主義第三種歷史形態是徹底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4)辯證法和形上學
哲學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不僅要回答世界的本質、本原是什麼,而且要回答世界是怎樣存在的、處於什麼樣的存在狀態,由此而劃分出辯證法和形上學兩種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種對立表現在:第一,辯證法主張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形上學則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第二,辯證法認為世界是運動變化的,主張用運動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形上學則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第三,辯證法認為事物內在的矛盾性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根本動力,形上學則認為矛盾是背理,是應該盡力排除的東西,這是二者對立的焦點。正因為事物的內在矛盾性引起運動、變化和發展,因而唯物辯證法堅持在對一切現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時也包含著否定的理解,不承認絕對的區別和界限,它在承認非此即彼的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又承認亦此亦彼。科學和實踐的發展都充分證明,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形上學則是一種錯誤的理論和方法,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防止形上學的絕對化和片面性。
2.世界的物質性
(1)舊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唯物主義哲學雖然一開始就堅持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但對物質的認識卻有一個逐漸探索和深化的過程。古代唯物主義把物質當做是某種具體的東西,比如水、火、氣,其最高成就是原子論,但這些都是建立在猜測的基礎上的,缺乏科學的根據,同時,在思想上也沒有搞清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的關係。近代唯物主義克服了古代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猜測性,以具體科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堅持原子就是物質,在對物質的認識史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由於它沒有弄清哲學物質範疇與具體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關係,把當時具體科學認識到的原子的具體特性如不可分性、不可人性等當做物質的一般屬性。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和人類認識的深入,這種物質觀破產了。
辯證唯物主義吸取了歷史上對物質認識的合理因素,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特別是總結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鬥爭的經驗,總結了現代科學的具體成果,從哲學基本問題的高度,對物質範疇作了科學的規定,指出物質即客觀實在。
(2)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意義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即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作了科學的表述,他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這種物質範疇是對一切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表明人類對物質的認識達到了科學的水平。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