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
據悉,“2010·知識中國”評選活動旨在表彰為知識傳播、知識創新、知識傳承做出重大貢獻的機構、團體及個人。雲集國家“千人計畫”專家、社會文化界知名人士、主流知識文化媒體與全國高校社團負責人等百餘人為評審代表,由全球千萬知識網友共同參與投票,是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共同推動的第一個中國知識類評選活動。而其憑選結果的公布與獎項的頒發將成為12月18日“2010·知識中國”盛典的一大亮點。
活動
活動主辦方為“2010·知識中國”預熱開展的“黑板漂流”大型公益活動也可謂別具匠心。據互動百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黑板一直是知識傳承最重要的媒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互動百科希望藉此契機賦予黑板新的使命,讓黑板漂流,記錄下知識寄語、青春感悟、人生格言,希望喚起更多人對“知識傳承”問題的關注與重視,因為知識無處不在,只是缺少發現與記錄。進展 截至發稿日,在短短4周時間裡,小黑板已漂流到1000位智願者手中,遍及國內32個省、135個城市。數千張黑板漂流照片已回饋到“2010·知識中國”專題頁面之中,其中包括震後重建的北川、廣州亞運會現場、遼瀋戰役紀念館、山東博物館、互動百科星光計畫學校……承載著知識與夢想的小黑板最終還將漂流到“2010·知識中國” 頒獎盛典現場,用行動展示人們傳遞知識的信心與力量。2010“知識中國”年度人物候選人
黃集偉入選理由:
黃集偉,“語詞收藏家”。從1999年到現在,他已經出版了7本《詞語筆記》,記錄每年新出現的詞語。其
“以詞語入手,黃集偉正為自己設定一個進入時代社會民眾心理生態、情緒生態的快捷鍵。”這句評論語想必是對黃集偉詞語筆記意義的最貼切評價。若干年後再翻揀起黃集偉的書,意義非同一般。
令他欣慰的是在收集詞語的過程中他能很深入地與漢語的流變一起走,而且他可以透過一句話了解到更多的東西,感受到詞語“或洶湧澎湃,或泥沙俱下”的氣勢。最重要的是他因詞語保持著與時代的緊密接觸,從中洞悉到時代的進步與退步。
語詞的即時性導致它們生命短暫,但其煥發出的嶄新意義卻歷久彌新,黃集偉說“我這是在收集語言標本。”他堅持以人文立場和知識分子的良知解讀語詞,調侃中見力道。在看似娛樂搞笑中申正義,完成了從民間語詞到時代標本的製作。薩蘇
入選理由:
他大學裡學的是圖書館學,做過侍應生,如今是日本一家公司的IT工程師。但他卻擁有擁有極佳的文字表
每個人都肩負著知識傳承的責任,而一些人則承擔著更為艱巨的使命。他們甘於寂寞,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仍堅持捍衛真知。他們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探究之路上的獨行者。我們希望通過表彰這些對知識傳播起到突出作用的人物,呼籲各界精英參與到傳播知識的活動中來,將知識的火種傳遍全國。馮驥才
入選理由:
中國當代作家、書畫家和文化學者。
多次在國內外獲獎。並先後在中國大城市以及歐、美、亞一些國家舉辦個人書畫展,深獲好評,被認做中國現代文人畫之代表。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天津大家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並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務等職。
榮譽
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其中《啊》、《雕花菸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珍珠鳥》、《俗世奇人》等均獲全國文學獎;
《感謝生活》獲法國“女巫獎”和“青年讀物獎”,並獲瑞士“藍眼鏡蛇獎”。
由他的作品《炮打雙燈》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夏威夷電影節”和“西班牙電影節”獎,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餘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種譯本四十種 。袁越
入選理由:
他是一個生物學博士。不是旅行家,但他不僅熟悉一般人熟悉的北美、歐陸、東亞,還有中國人一生難於
每個人都肩負著知識傳承的責任,而一些人則承擔著更為艱巨的使命。他們甘於寂寞,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仍堅持捍衛真知。他們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探究之路上的獨行者。我們希望通過表彰這些對知識傳播起到突出作用的人物,呼籲各界精英參與到傳播知識的活動中來,將知識的火種傳遍全國。朱學恆
入選理由:
1975年出生的朱學恆,來自台灣地區,他因為翻譯繁體版《指環王》而成名,並拿到過700萬人民幣的
他將版稅中的1000萬元新台幣用來成立“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鼓勵人們拼創意,共同遨遊奇幻世界。他通過網路平台成立MYoops計畫,號召了1400多名全球各地的華人義工,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式課程計畫(OOPS)進行中文化的巨大翻譯工程。在沒有報酬的情況下,徹底展現了網路社群中,“知識無國界”與“知識共享”的驚人能量。
六年間MYOOPS已翻譯了多項開放式課程,翻譯義工也遍及全華人世界。
在朱學恆的眼裡,知識是中立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是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只要一台電腦,就能讓更多的人用母語去閱讀世界一流大學的知識。他相信,語言和財富的鴻溝不應該剝奪一個人獲取知識的自由。
這就是朱學恆的夢想:“創作共享,天下為公”。李煒光
入選理由:
他,是著名的財稅問題專家,是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是高校學術帶頭人,是著名財經雜誌
每個人都肩負著知識傳承的責任,而一些人則承擔著更為艱巨的使命。他們甘於寂寞,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仍堅持捍衛真知。他們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探究之路上的獨行者。我們希望通過表彰這些對知識傳播起到突出作用的人物,呼籲各界精英參與到傳播知識的活動中來,將知識的火種傳遍全國。王春燕
入選理由:
她,是一位法學博士,是哈佛大學法學院首位張偉仁學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研究智慧財產權法的副
每個人都肩負著知識傳承的責任,而一些人則承擔著更為艱巨的使命。他們甘於寂寞,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仍堅持捍衛真知。他們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探究之路上的獨行者。我們希望通過表彰這些對知識傳播起到突出作用的人物,呼籲各界精英參與到傳播知識的活動中來,將知識的火種傳遍全國。李培根
入選理由:
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共產黨員。一直從事機械與製造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發表科技論文近百篇,出版專著3部,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
1997年,李培根獲得國家人事部、教育部共同頒發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
2001年,獲湖北省政府頒發的“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
2003年,獲中共中央組織部等6部委聯合頒發的“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在製造業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中國製造業信息化方面的知名專家。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李培根在本單位主持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的研究與開發,通過研發並與開目公司和天喻公司合作,實現產業化,已形成國內具有自主著作權的CAPP主導產品之一。
2001年分獲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組織建成製造業信息化服務網站e-works,已商業化運行,備受企業歡迎,成為國內訪問量最大的同類網站之一。
2010年華中大畢業典禮李培根16分鐘的演講,被掌聲打斷30次。全場7700餘名學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方舟子
入選理由:
他是一位執著的學術打假鬥士。從2000年在“新語絲”開設“立此存照”專欄開始,揭露了多起科學界、教育
每個人都肩負著知識傳承的責任,而一些人則承擔著更為艱巨的使命。他們甘於寂寞,即使不被世人理解仍堅持捍衛真知。他們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探究之路上的獨行者。我們希望通過表彰這些對知識傳播起到突出作用的人物,呼籲各界精英參與到傳播知識的活動中來,將知識的火種傳遍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