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2007年鶴壁市政府工作報告
檔案全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是我市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被省政府評為完成責任目標優秀單位,實現了“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提升。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增速首次居全省第1位;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5000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億元,增長31%,居全省第2位;支出20.7億元,增長1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億元,增長46%,其中城鎮投資96.9億元,增長47.2%,居全省第2位。糧食總產突破100萬噸,單產達到416公斤,連續3年創歷史最好水平。畜牧業產值、加工業產值分別達到40.2億元和51億元,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6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增長25.3%;實現利潤17.2億元,增長123.7%,兩項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煤電、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汽車及零部件、金屬鎂、煤化工產業實現增加值7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0.2%,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初見規模與形象,整體活力明顯增強。第三產業發展加快,增加值增長11.2%,被列為省服務業體制改革和創新試點市。本地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增長21.8%,居全省第1位;各項貸款餘額增長15.6%;吸引異地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8億元,增長124.3%,是近年來吸引市外信貸投放最多的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突破9000元和4000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省前移3個位次;實際增長14.3%和15.6%,分別居全省第2位和第6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6億元,增長15.3%。
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引進市外直接投資75.8億元,實際利用境外直接投資3970萬美元。281個新落地項目中,超億元項目26個,投資規模平均達到4153萬元。工業集中區新入駐企業73家,總投資33.8億元。大項目建設再創佳績,66個重點項目建成34個、在建28個,完成投資60.1億元,比上年增加24.1億元。電廠三期完成投資13.3億元,累計完成總投資的47.5%。惠及10萬民眾的採煤沉陷綜合治理項目完成投資3.1億元,累計完成總投資的57.8%。熱電聯供項目完成投資4.57億元,累計完成總投資的91.2%,1號機組併網發電。新老區快速通道試通車。盤石頭水庫移民工作經過艱苦努力取得重要進展。加大協調和服務力度,60萬噸甲醇、鶴輝高速公路、長鶴泰鐵路、京鄭鐵路客運專線、京珠高速公路拓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一批對全市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大項目,均取得積極進展。招商引資和大項目的快速推進,實現了我市經濟基礎由薄弱到比較紮實、產業結構由單一到多元化的重要轉變,為今後更好更快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循環經濟發展成效明顯。把循環經濟發展與節約型社會建設、環境保護等緊密結合起來,下大力氣加以推進,在全國發展循環經濟電視電話會議上做了典型發言,吳邦國委員長、省委省政府都對我市循環經濟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通過國家評審並組織實施。總投資34.3億元的28個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4.6億元。鶴煤集團煤層氣發電、礦井水綜合利用、煤矸石燒結磚、粉煤灰製品等項目進展順利。秸稈發電項目完成總投資的93%。電廠二期脫硫項目完成總投資的77%。電廠一期脫硫、同力水泥餘熱發電等項目開工建設。4個循環經濟示範區和16個示範企業建設全面展開。對40戶重點能耗企業實施節能目標管理,對7家企業進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節能降耗取得初步成效。建築節能工作紮實推進,建設花苑1號、2號樓成為全省首家達到65%節能標準的居住建築,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建築節能試點市。關閉黏土磚瓦窯場94家,一年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兩年“禁實”目標任務。增加新型牆材產能5.4億標塊。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全面加強。地表水省控責任目標斷面水質平均達標率實現100%,同比提高24.6個百分點,創歷年最好水平;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35天,比上年增加34天,進入省先進行列。涉及19家企業的衛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年度任務圓滿完成。工業污染源排放達標率和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轉率均超過95%。老區居民關注的化工企業搬遷整治工作開始啟動。濬縣、淇縣污水處理廠試運行。市垃圾處理場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前移6個位次。完成造林12萬畝,平原綠化新建和完善林網37萬畝,實現了全市平原綠化整體高級達標。
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城鎮化率達到44.1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68個百分點。新區建設形成新高潮。完成城建投資15億元,比上年增長38%;新開工建築面積突破200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新增5平方公里,達到22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4%。新區增加供熱面積110萬平方米。市體育館、湘江國小、特殊教育學校開工建設。淇河公園建設全面鋪開。老幹部活動中心建成投用。大賚店等城中村改造取得積極進展,南部兩個村民安置小區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老區改造建設紮實推進,管理力度繼續加大,城市功能和人居環境得到新的改善,潛能得到釋放,活力進一步增強。成功承辦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小城市分會第17次年會,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兩縣縣城改造建設與擴張加快,小城鎮面貌得到改觀,經濟實力和人口吸納力得到增強。新農村建設全面紮實推進,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新增110家,農業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新增食品加工能力60萬噸,年加工能力達到276萬噸。71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規劃全部完成,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鄉鎮衛生院改造、道路建設等工作推進快、質量好,走在了全省前列。撤併調整中國小120所,進一步最佳化了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建立了農村中國小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提高了農村中國小公用經費標準。新改造鄉鎮衛生院9所,成為全省唯一全部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的省轄市。建成投用100所標準化村衛生室,7所鄉鎮文化站和30個示範性村文化大院,8處鄉鎮體育健身廣場、1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完成“村村通”油(水泥)路560公里,通達行政村503個,提前一年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建設縣鄉公路46公里,提前一年實現所有鄉鎮擁有二級以上公路出口;建成25個鄉鎮客運站,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標,建成856個招呼站,提前4年完成市“十一五”目標。行政村光纜覆蓋率達到100%;110個20戶以上的自然村實現了通廣播電視,提前4年在全國率先完成“十一五”目標。“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工作新建農村連鎖超市329個,全市半數以上的行政村有了連鎖超市,方便了農民生活。創新、出台了戶籍、土地、就業、社會保障等7個方面9項政策措施,為城鄉一體化提供了更好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和諧社會建設有效推進。投入5.7億元,圓滿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承諾實事中涉及我市的年度任務和市委、市政府承諾的十件實事。城鎮就業再就業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再創佳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4萬人,實現城鎮就業4.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萬人,完成省定目標比例均居各省轄市前列;對2.4萬名農村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勞務輸出20.7萬人;在全省率先提出並解決了全市704戶“零就業家庭”就業問題;被確定為全國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市。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企業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9萬人、15.3萬人、16.6萬人和9.5萬人。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慈善事業健康發展,7.9萬名城鄉困難民眾納入低保,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市區、兩縣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160元和130元。全面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共救助1.8萬人次、171.6萬元,被列為全國城鄉救助體系建設示範市。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等工作全面完成。解決了36個行政村4.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改造中低產田5萬畝,33個行政村4.82萬人受益。完成43個扶貧開發項目,5012人實現脫貧。“兩免一補”惠及困難家庭學生7.8萬人次,確保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城鄉教育發展進一步均衡協調,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快。社區文化、文化下鄉、廣場文化等活動豐富多彩。劉莊遺址成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兩縣新農合參合率均超過92%。接待遊客485.6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8178萬元。參加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地擲球和航模比賽取得2金1銅的好成績,參加省十運會實現了金牌排名大幅前移。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下,繼續穩定了低生育水平。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穩定工作紮實推進。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293件。積極推進依法治市,有針對性地開展“一抓四進”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取得新成效,榮獲省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市。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繼續深入。雙擁共建活動積極開展,軍政軍民團結不斷加強。紮實推進廉政建設,認真開展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開展平安鶴壁創建工作,各類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7.9%和12.7%,除交通事故外,全市沒有發生一起安全生產死亡事故,確保了在全省的先進位次;連續3年現行命案全破,是全省現行命案保持全破記錄時間最長的省轄市;信訪工作繼續保持全省先進位次,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平安,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
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積極推進幹部隊伍建設和政府效能建設,全市廣大幹部職工創新工作、合作共事、加快發展的內在活力明顯增強。進一步提高了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從嚴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整合“12345”效能監察投訴中心、市長熱線、“12319”城建熱線、市政府網站留言板,成為加強政府與企業、與民眾溝通的有效渠道,並以此為平台,建立了對民眾意見進行分類整理、交辦跟蹤、落實反饋的制度規範並予以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創新服務機制,最佳化辦事程式,基本建設階段代辦督辦取得較好成效。在全省省轄市投資環境評價中,我市政府部門管理效率各項指標均名列第一。
各位代表!2006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績:全市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總量實現標誌性跨越,主要指標增速保持全省先進位次;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諧社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經濟社會發展、城鄉發展更趨協調;不少工作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特色和亮點,9個方面的工作被確定為國家級示範或試點,17個方面的工作被確定為省級示範或試點,顯示了蓬勃生機和發展活力。
這些成績是在我市發展起點升高、約束因素增多、區域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取得的,的確來之不易,飽含著全市廣大幹部民眾的心血和汗水,值得全市人民為之振奮、為之自豪。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努力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行各業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鶴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有不少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地方:經濟結構還需要進一步最佳化;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高科技企業較少,社會事業發展還相對薄弱;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仍然不少,還有許多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急待我們去解決;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服務水平與新形勢新任務和廣大民眾的要求還存在差距,一些部門工作作風還需進一步改進。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7年工作總體要求
2007年是我市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市七次黨代會精神的關鍵一年,科學把握當前大勢、積極謀劃好我市的發展十分重要。國家對中部崛起、循環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等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為我市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特別是市七次黨代會提出“加快建設新鶴壁、中原崛起爭先鋒”的奮鬥目標,進一步調動了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的熱情,為我市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在新的一年,我們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加大改革開放和創新力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更大進展,全面提升整體實力和區域競爭力。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和市七次黨代會、市委經濟工作會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循環經濟、城鄉一體化、和諧社會建設統籌各項工作,繼續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在加快建設新鶴壁、中原崛起爭先鋒的新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到位市外直接投資超過80億元、力爭90億元;外貿出口增長15%;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3.8%和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新增城鎮就業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下。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把抓循環經濟、抓環境保護與促進產業發展、提高企業效益更好地統一起來,更加注重整體的謀劃、特色的打造、優勢的發揮,更加注重政策創新完善和市場力量運用,更加注重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的開發引進,進一步豐富循環經濟內涵、拓展外延。加強督促與服務,紮實推進循環經濟項目建設。秸稈發電項目5月試運行,電廠二期脫硫項目6月建成,同力水泥餘熱發電項目8月試運行,鶴煤集團礦井水綜合利用項目9月完工,電廠一期脫硫年內試運行,煤層氣發電項目年內全部建成。新開工建設年產60萬立方米粉煤灰陶粒和40萬立方米陶粒混凝土砌塊等20個項目。積極謀劃推進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廢舊物資處理等一批新項目。切實抓好16個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建設。支持鶴煤集團、維恩克公司制定整體規劃,爭取用兩年時間建成全國一流的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加快推進4個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重點建設區內補鏈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強化產業間銜接,金山、六礦初步形成示範區域並發揮效應。把建築節能、城市節能擺上重要位置,下大力氣推進城市循環體系建設,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依靠政府和市場的合力,加強與國內研發機構的聯繫合作,積極籌建循環經濟研發機構,使我市循環經濟在更高的技術平台上加快發展。著力推進太行全利公司環保節能型電爐煉鋼成套裝備、正道公司玉米收穫機等優勢項目,幫助企業引進戰略夥伴、融通資金,儘快實現產業化。
切實抓好集約節約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把節能降耗及節水節地,作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著力點,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內容,力求取得更大實效。切實抓好企業節能降耗工作。對重點能耗企業實行節能降耗目標管理。鼓勵督促鶴煤集團等40戶能耗大戶,加快相關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造。積極引進節能服務公司,開展契約能源管理試點。建立合理用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強節能降耗考核。下大力氣推進建築節能。新建居住建築全面執行節能65%的設計標準,新建公共建築全面執行節能50%的設計標準。結合市容市貌整治,綜合運用政府支持、政策導向、市場融資等手段,有計畫地推進既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公用事業等節能改造。科學合理地推進淺層地熱利用。加快太陽能熱水器普及。把推進建築節能與供熱收費政策改革結合起來,加快推進供熱體制改革和供熱計量收費工作,進一步做好城市集中供熱工作。大力推廣農業生產節水灌溉。積極推進礦井水再利用和中水回用。認真貫徹、嚴格執行國家土地法規政策,加強項目用地核實,把有限的建設用地指標用於最急需最關鍵的項目。在工業集中區大力推廣使用多層標準廠房,提高容積率和單位土地面積投資強度。繼續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加大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力度。
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認真落實環境影響評價等制度,使環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繼續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繼續做好衛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強力推進山城區化工企業搬遷和其它化工企業整治,對3家污染嚴重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對鶴煤集團、萬和發電等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淇濱污水處理廠竣工,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市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和濬縣、淇縣生活垃圾處理場建成投用。採取加強污水和垃圾處理費徵收、嚴格線上監控等措施,保證污水、垃圾處理企業的正常運行。抓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試點工作。加快編制太行山生態保護規劃,推進淺山生態綠化建設,積極謀劃推進城市周邊和市區、城鎮建成區適宜地段的生態建設,完成人工造林8萬畝以上。加大淇河生態保護力度和沿岸綠化、景觀建設,加快打造生態休閒長廊。
四、繼續推進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和發展後勁
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圍繞我市經濟發展總體思路、重點產業發展指向、工業集中區建設,繼續大力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在保持招商引資基本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專業招商的作用,更加注重招商引資的實際效果。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力爭60萬噸甲醇、綠色包裝、20萬噸肉食加工、陶瓷系列產品加工、金屬鎂深加工等項目招商引資取得實質進展,確保引進項目規模和質量有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