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自屈原開始,中國文人內心的基調改變了,有了更多的個人話語。雖然其中也關及民生和君主、但全部話語的起點和結局卻都是自己。憑自己的心,說息的話,說給自己聽,被別人聽到,並非本願,因此也不可能與別人有絲毫爭辯。
這種自我,非常強大又非常脆弱。強大到天地皆是自己,任憑縱橫馳聘;脆弱到風露也成敵人,害怕時序更替,甚至無法承受鳥鳴花落,香草老去。
這樣的自我一站立,中國文化不再是以前的中國文化。
編輯推薦
雨果只能在想像中構建的這片輝煌建築,沃格曼卻有幸身臨其境。
1860年10月18日,在北京城內昭告“燒毀圓明同”的第二天清晨,英法聯軍的隊伍向圓明園進發。
沃格曼跟隨英軍的一個師步入這座聞名世界的帝王宮苑,沿途所看到的景目不暇接。他一邊忙不迭地用畫筆為那些亭台樓閣繪製最後的形象,一邊用文字描述道:
……那天早上,圓明園湖邊的景色非常優美。那個湖的周長約有五英里。它的北岸是一片樹林,在樹叢中不時地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優雅的寶塔,或是風格奇特的廟宇。在這些樹叢的上方,矗立著一幢莊嚴雄偉的樓閣……
幾個小時之後,這世間罕見的美景將在熊熊烈火中化作一片烏有。
——周健森沈衍琪《火燒圓明園——一個英國記者的目擊和記述》
自屈原開始,中國文人的內心基調改變了,有了更多的個人話語。雖然其中也關及民生和君主,但全部話語的起點和結局卻都是自己。憑自己的心,說自己的話,說給自己聽。被別人聽到,並非本願,因此也不可能與別人有絲毫爭辯。
這種自我,非常強大又非常脆弱。強大到天地皆是自己,任憑縱橫馳騁;脆弱到風露也成敵人,害怕時序更替,甚至無法承受鳥鳴花落,香草老去。
這樣的自我一站立,中國文化不再是以前的中國文化。
——余秋雨《詩人是什麼》
目錄
人類為什麼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火燒圓明園——一個英國記者的目擊和記述
詩人是什麼
一個人的墓史
張學良讀明史
馮雪峰:一隻獨棲的受傷的豹子
有感於日本“知華”與中國“知日”的差距
被貶低的思想
春至兮歸故鄉——春節記
關於人的生死觀
節日變形記
如何對待從孔子到魯迅的傳統——讀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
孔子符號學索隱
夾在南宋北宋之間的這個女人
經典的魅力
二十一世紀,仍會是一個美國世紀嗎?
以自由民主之名
1945:波茨坦與重慶的外交內幕
《葉隱》、武士道及其他
“人情美”的陷阱
當糧食遭遇政治
被劫持的村莊
一個人本主義者的生態觀
大學“精英教育”為何陷入尷尬
《新人口論》五十年祭
文化遺產日的意義
面向時代的文學
建設一個公平的社會
殺人殺在菜市口
李斯:一個對中華文化影響至深的人
從清流名士到國家重臣
說《伏誥》
話說“裙帶風”
中國傳統士民的“臣妾心態”——元曲之旅
“國學”問答
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代中國文章變革
大美者無言
《李銳家書集》序
流在劍上的酒與浸過酒的劍
想起了少年維特
斜塔春秋
讀史六篇
老戲新眼
大海航行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