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志號:2005-25
發行日期:2005年9月28日
圖序 圖名 面值 發行量
(10-1)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2)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3)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4)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5)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6)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7)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8)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9)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10-10)T洛神賦圖(局部)80分890萬枚
郵票規格:50×30毫米(第一圖、第二圖、第八圖和第十圖)
60×30毫米(第三圖、第五圖、第六圖和第七圖)
40×30毫米(第四圖和第九圖)
齒孔度數:12度
整張枚數:10枚(連印)
整張規格:276×110毫米
版別:膠雕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螢光噴碼
設計者:王虎鳴
資料提供:故宮博物院
責任編輯:趙蕾
印製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背景介紹
《洛神賦圖》是以曹魏大詩人曹植的著名詩篇《洛神賦》為題材創作的巨幅絹本著色畫卷。曹植是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著曹操大破袁紹的時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愛甄氏,曹操卻把甄氏許配給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見,得知甄氏已抑鬱而死,心裡非常難過。當他在歸途中經過洛水時,更激起了他對甄氏的懷戀之情。追想宋玉所講的神女故事,作了敘事賦一篇,名《感甄賦》,以後被魏明帝改名為《洛神賦》。賦中抒發曹植在愛情生活中的感傷情緒。這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極為有名的一篇韻文。顧愷之就以此賦為題材,畫成《洛神賦圖》。
這幅圖的大意是曹植和僕從們在歸途中經過長途跋涉,人困馬乏,人在舒展身腰,馬在地上打滾。黃昏時節,停歇在洛水邊上。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麗的洛神。他和洛神互贈禮物,共登雲車,暢敘衷情和遺恨。待洛神離去,只剩懊惱思慕的曹植,坐著一葉輕舟,面對兩支殘燭,通宵不眠,浮在洛水上不肯離去。回到岸上,曹植帶著沮喪的表情和無窮的依戀乘上四馬蓋車,悵惘地返回自己的封地。
顧愷之(約公元345年—公元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東晉畫家。江蘇人。曾為桓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初任通直散騎常侍。顧愷之很小就博覽群書,嶄露才華。他能詩善賦,擅長書法,尤其精於繪畫,是少年成名的天才藝術家,後人稱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才絕”是說顧愷之聰穎,多才多藝;“畫絕”是說顧愷之擅長繪畫;“痴絕”就是顧愷之對藝術研究專心致志的精神。
顧愷之的突出成就在於他的人物畫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生動傳神。筆法如春蠶吐絲,形神兼備。他的畫繼承和發展了古代的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打破了以前那種以宗教題材為主的風氣,成為偉大祖國藝術寶庫里最寶貴的遺產。他的傑作大都散失了,現在保存下來的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畫卷摹本,一直為歷代視如珍寶。
《洛神賦圖》是一幅題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這幅圖不只是表現了曹植《洛神賦》這一文學佳作,而重要的是顧愷之用繪畫展現了文學作品所蘊含的那種真摯的情感。畫中顧愷之巧妙地把詩人的幻想在造型藝術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現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帶飄飄,動態委婉從容。她似來又去,含情脈脈,表現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惆悵的情境。曹植頭戴梁冠,身穿寬衣大袖,在打著華蓋的隨從者的簇擁下,有著貴族詩人的優雅風度。畫中用來襯托洛神的景物也被形象化了,如畫面上有高飛的鴻雁和騰空的游龍;又有雲中的明月,初升的朝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傳說的風神在收風,水神使洛水平靜和女蝸在歌唱。這都藉以描繪神靈都同情曹植和甄氏的愛情遭遇。不僅增強了人物之間的聯繫,而且更添加了神話夢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