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濮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突出抓好6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堅持“以工興市”,加快工業化進程。 為加速經濟發展,必須堅持“以工興市,項目支撐”的方針,擴大經濟增量,增加固定資產投入。 加大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奠定縣域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1999年以來,本屆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努力奮鬥,戰勝了非典疫情、嚴重旱澇等各種自然災害,順利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使我市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大局穩定的良好局面。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勝利完成“九五”計畫,“十五”計畫正在順利實施。全市生產總值由1998年的170.6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65.3億元,增長60%,年均增長9.9%;人均生產總值由5032元增加到7502元,增長44.4%,年均增長7.6%。三次產業比例由1998年的23.6:51.8:24.6調整為2003年的16.1:59.5:24.4。
“以工興市”成效顯著。2003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129.9億元,比1998年增長70.9%,年均增長11.3%;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3.1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地方工業增加值完成59.8億元,增長127.8%,年均增長17.9%。五年累計新上200萬元以上的工業投資項目545個,總投資96億元,工業產值和工業利稅分別增加140億元和16億元。全市人民關注的林紙一體化一期工程和2×20萬千瓦熱電機組項目開工建設。三強集團、濮耐公司、光璞石化、力諾玻璃等企業的一大批工業項目建成投產。中原油田、中原乙烯、中原大化三大支柱企業加快發展。全市"雙超"企業由1998年的5家增加到19家。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2003年全市農業增加值42.75億元,比1998年增長34%,年均增長6%。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范縣、台前縣、華龍區和高新區的農副產品、畜牧養殖和加工業穩步發展,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26戶重點龍頭企業的產業化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優質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83萬畝,占總面積的56%;優質蔬菜、名優花卉產量增加,效益提高。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市退耕還林面積23.2萬畝,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0%,森林覆蓋率達到22%,被國家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稱號。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一步加強,5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9萬畝、旱澇保收田18.7萬畝、節水灌溉面積49.5萬畝。金堤河一期治理、引黃入魯和第三濮清南乾渠等工程建設全面完成,連續四年榮獲全省市級“紅旗渠精神杯”。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成績,累計有16.5萬人脫貧。
重點項目建設實現突破。5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5.7億元。特別是重點項目實現了新突破: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邁出新步伐。濮鶴高速公路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路基、橋涵等工程完工;湯台鐵路改造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7億元,完成了總投資的50%;濮信高速公路濮陽段開工建設,連線德商高速公路的濮范段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二是籌建了一批大型地方工業項目。投資15.5億元的林紙一體化項目和投資17.1億元的2×20萬千瓦熱電機組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這是建市以來地方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為我市的發展增強了後勁。三是建設了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完成投資1.26億元,已有3000名師生入住,結束了濮陽沒有大學的歷史。四是每年確定的重點項目都超額完成計畫目標,每年承諾為市民辦的實事都全面完成。
非公有制經濟和第三產業迅速崛起。2003年全市非公有制企業達到7268家,個體工商戶5.2萬戶,從業人員43.3萬人;完成增加值109.2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1.2%,年均遞增19.3%。以民營投資為主體,商貿流通全面推進,2003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3.3億元,比1998年增長62.2%,年均增長10.2%。旅遊業快速發展,綠色莊園被評為4A級景區,世錦園和毛樓生態區被評為3A級景區,濮上園、濮外園建成開園。
財政金融穩定運行。2003年全市財政收入11.3億元,比1998年增長56.2%,年均增長9.3%;財政支出23.6億元,比1998年增長101.4%,年均增長15%。財政保障能力明顯增強,保證了幹部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各項重點支出的需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251.1億元,比1998年增加97.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達到138.2億元,比1998年增加58.6億元。
城鎮化建設躍上新台階。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鞏固了“四城”創建成果,提升了城市品位。5年新修和改造城市道路26條,長35.2公里。市體育場、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使用。第二水源供水工程建設,城內馬頰河、濮水河段治理和創建生態市、文明城市等活動,使城市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榮獲了2001年中國首屆人居環境範例獎、2002年杜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良好範例獎、2003年“國際花園城市”金獎,“五城二獎”使我市在中西部地區獨樹一幟。5個縣突出縣域特色,全面加快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2003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25.6%。
改革開放不斷擴大。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全市118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面達到78.8%,盤活有效資產6億多元,安置職工5300人,吸納市外資金9700多萬元。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完成了市縣鄉黨政機構改革。積極推進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及10家分中心、19家工作站,審批項目由2002年的2128項壓減到353項。完成了農村稅費改革,畝均減負53.4%,人均減負53.3%。財稅、金融、流通和住房制度改革等穩步推進。整頓和規範了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最佳化了經濟發展環境。2003年,全市引進外資實際到位3021萬美元,比1998年增長1.6倍;出口創匯6760萬美元,增長4.3倍。市高新區和工貿示範區5年內新上百萬元以上項目869個,引進到位資金86.7億元。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大力實施“科教興濮”戰略。5年來,實施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項、國家和省火炬項目30項、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項目12項,培育國家和省高新技術企業23家,開發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產品62種。教育事業不斷進步,有82個鄉(鎮)達到“普九”提高標準,占全市鄉(鎮)總數的96.5%。全市普通高考省劃上線率和重點大學錄取人數連續7年位居全省前列,被清華、北大、人大、科技大四所名校錄取人數連續5年居全省首位。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文化事業全面發展,豫劇《村官李天成》等3個節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東北莊被命名為“全國雜技之鄉”,雜技節目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成功舉辦了四屆龍文化活動周和建市20周年慶典活動。去年面對突發的非典疫情,全市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力抗擊非典,取得了重大勝利,實現了“非典”為零的目標,守住了河南的“北大門”。愛國衛生運動和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榮獲“全國控制吸菸先進城市”稱號。城鄉醫療設施和衛生條件不斷改善,並實施了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工作,市人民醫院等4家醫院被授予“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在安全生
產方面,強化了安全生產責任制,近3年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強土地資產管理,土地收益大幅度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市“低保”應保盡保。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擴大,5年累計安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4.5萬人,其中2003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372人,安置“4050”人員5282人。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2003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327元,比1998年增長35.5%,年均增長6.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48元,增長18.5%,年均增長3.4%。環境保護、物價、審計、統計、廣播電視、民兵預備役、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史志、檔案、地震、氣象、人防、殘疾人事業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卓有成效。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了機關效能建設,使廣大幹部民眾精神風貌為之一新。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參政議政。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打整治鬥爭取得新成果。同邪教組織的鬥爭取得重大勝利。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重視人民來信來訪,妥善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過去五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主要是我們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了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把握大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跨越式發展;堅持了改革開放,維護社會穩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和堅實保障;堅持了“科教興濮”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統一;堅持了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民收入水平偏低,部分民眾生活還很困難;地方工業總量仍然偏少;城鎮化進程滯後;產業結構不合理,二、三產業比重還比較小,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金融機構存貸反差較大;社會保障和再就業任務繁重;縣鄉財政仍較困難;市場經濟秩序有待繼續整頓和規範。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著力予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五個統籌”,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目的,深入實施“以工興市”戰略、科教興濮戰略、開放帶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今後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外貿出口年均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化率達31%;每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2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突出抓好6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堅持“以工興市”,加快工業化進程。大力實施“以工興市”戰略,加快經濟發展。要始終堅持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建設服務型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最佳化工業結構,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格局。培育和扶持新的經濟成長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深化改革,推進創新,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為濮陽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第二,堅持投資拉動,狠抓重點項目建設。為加速經濟發展,必須堅持“以工興市,項目支撐”的方針,擴大經濟增量,增加固定資產投入。要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性投資向重大項目傾斜的機遇,積極篩選、申報項目,爭取國家和省的資金支持。要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拓寬外資、民資和社會資金的融資渠道,引導更多的資金進入經濟建設領域。要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爭取更多的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建設、交通、工業、農業、商貿旅遊服務業等重點項目落戶我市。
第三,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壯大縣域經濟。要把縣域經濟作為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結合點,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充分發揮油氣資源、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千方百計上一批大型、特大型工業項目和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加快工業發展步伐。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帶動縣域經濟的新跨越。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外來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搞好小城鎮建設,充分發揮小城鎮的聚集作用和載體功能,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平台。加大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奠定縣域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
第四,堅持“科教興濮”,實施“人才強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加強科技推廣與普及,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紮實推進基礎教育,加快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步伐,規範和發展民辦教育,儘快建立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加大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城鄉辦學條件。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完善和落實人才政策,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的有效機制和良好環境。
第五,堅持統籌兼顧,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增加促進社會發展和保護資源、環境的投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提升衛生服務能力和整體工作水平;加快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改善農民衛生服務條件;深化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增強疾病防控能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全民體質。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依法保護、合理開發資源,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堅持執政為民,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切實維護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把擴大就業再就業擺上突出位置,積極培育和拓展新的就業崗位,拓寬就業領域,廣開就業門路。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維護廣大職工和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探索扶貧開發新機制,改善貧困地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使更多的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市政府每年都要列出與人民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事,公開向全市人民承諾,保證落實兌現,使廣大民眾在改革發展中獲得更多的實惠。
三、2004年的重點工作
今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開好頭,起好步,意義重大。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把我市放在全國和全省發展的大背景下審視自己,總結經驗,找準位置,找準差距,採取超常措施,奮起直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原崛起積極工作。這不僅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對此,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滿足和懈怠。必須堅持發展不動搖,一心一意搞建設,全心全意搞發展,牢牢堅持“五個統籌”,緊緊圍繞加快“三化”進程,狠抓以工興市和縣域經濟,重點突破,整體推進,跳躍式發展,打造經濟強市。全市各行各業在工作中要創業績、爭一流,各方面工作在全省晉升位次,為濮陽市的小康社會建設作貢獻。
2004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出口增長1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2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以內。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實現利潤質量和效益指標要進一步提高。今年,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實施“以工興市”戰略,加快工業化進程
實現新型工業化,是我市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實施“以工興市”戰略,是實現我市工業化的重要途徑和措施,我們必須貫徹始終,全面推進。一要做強做大石化主導產業。要創造良好環境,支持中原油田、中原乙烯、中原大化加快發展。加強油地合作,圍繞油氣開發和初級石化產品的利用,大力發展接續產業和精細化工,全面建設石化產業體系。二要著力培育地方大型企業集團。支持三強、力諾、濮耐、甲醇、貝利等重點工業企業通過資本運營等手段,吸納社會資本,壯大實力,向大型企業集團邁進。三要加強工業區建設。重點扶持濮西、濮東、文留、柳屯、濮城、馬莊橋、孫口、元村等8大工業區,使其成為推動濮陽工業發展的增長點。四要搞好食品加工、耐火材料、生物製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積極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開發高新科技工業項目。五要集中力量抓好工業重點項目建設。著重抓好林紙一體化項目、2×20萬千瓦熱電機組等項目的建設進度;市三胺化工1.5萬噸三聚氰胺項目和濮陽縣垃圾發
電項目年內要建成投產;縣城電網改造、清豐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電力項目年內要開工建設;全力支持中原油田油氣勘探開發工程、中原乙烯5萬噸混合碳四綜合利用和中原大化3萬噸三聚氰胺項目建設;中原大化30萬噸甲醇項目爭取年底動工;積極做好鹽化工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
(二)富民強縣,推動縣域經濟大發展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縣域經濟發展,要堅持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主攻民營經濟,培育特色經濟,壯大集群經濟,發展配套經濟,提升勞務經濟。主攻民營經濟,就是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思想上再放膽,準入上再放開,融資上再放活,政策上再放寬,最佳化環境,招商引資,示範帶動,政策扶持,支持中小企業、大型企業競相發展。培育特色經濟,就是在你無我有,你有我優,你優我特上下功夫,注重發揮比較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服務業則服務業。壯大集群經濟,就是發揮勞動力、農產品、油氣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羽絨、玻璃、塑編、麵粉等加工業,培育支柱產業,形成規模效應。發展配套經濟,就是縣域經濟要主動服務於城市,大力發展城市生產、生活所需要的綠色食品、工業原料和服務業;積極加入大企業集團、優勢企業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搞好配套加工。提升勞務經濟,就是要加強勞務培訓,滿足市場對較高層次勞務輸出的需求,多層次、多渠道向國內外輸出勞務,精心打造勞務輸出品牌。全市都要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扶持力度,各種政策要向縣裡傾斜,讓縣域經濟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基石。
(三)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
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創新體制,落實政策,增加投入,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大力培植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促進農產品的加工增值轉化。26戶重點龍頭企業要加快發展,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二是搞好結構調整,加強基地建設。要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建立健全農業質量標準體系和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濮陽、清豐等縣區要建設成國家優質小麥基地,黃河灘區和城區近郊要加快綠色奶業示範帶和奶牛養殖基地發展。要搞好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建設,運用退耕還林政策、加快通道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各縣(區)要按照與市簽訂的責任目標,落實責任,明確任務,嚴格考核,建設造紙速生豐產林基地。三是確保糧食安全。在確保耕地保護面積的基礎上,落實國家促進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依靠科技進步,改進生產方式,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四是拓寬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壯大農村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做好外出勞務人員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引導和支持農民外出務工,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五是按照上級統一部署,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六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災後重建和水毀工程修復,加快渠村灌區和南小堤灌區配套建設,完善黃河防洪工程,狠抓金堤河內澇治理,完成范縣陸集移民建鎮村台主體淤築。建設好國家支持的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節水灌溉等小型工程。完善興農網,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搞好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工作,減少和防止返貧。
(四)進一步放寬放活政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最具潛力和活力的經濟成長點,要堅定不移地把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戰略重點來抓。一是落實政策措施。放寬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準入條件,營造有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文化、教育、衛生、旅遊等事業發展,支持民間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建設與經營,放手、放開、放膽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二是完善金融服務,認真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國有商業銀行要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加大信貸投入;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要把民營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新增貸款要向他們傾斜。三是堅持內外並舉,激活民資和引進外資一起上。充分發揮市高新區、市工貿示範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吸引非公有制企業進區入園發展,形成新的聚集效應。大力引進外部資金、人才和資源,增加發展的新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