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圖案
郵票信息
名稱:歷史文物燈塔(T) 志編號:2002-10 簡稱:燈塔 設計者:樊景南 類別:編年郵票 題材:交通建築 全套枚數:5 整版枚數:20(4×5) | 責任編輯:李昕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發行日期:2002-05-18 發行量:1350.00萬 背膠:有背膠 印刷機構:北京郵票廠 齒孔度數:P11 版別:影雕套印 |
郵票介紹
燈塔,即設定在海上航線附近島嶼或港口海岸上的大型“航標”。因有強力的發光設備,且通常建成燈塔,故名。在日落至日出期間,能發出定時瞬息明滅的燈光,供船舶定位和指示航向之用。有的還裝有霧警設備。但在遠古期間,人們只能以某個島嶼、某棵孤樹或某塊礁石等天然物體作為指航標誌。我國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就曾以“碣石”作為航標,《尚書·禹貢》中就有記載。隨著科技的進步,航海活動的日益頻繁,逐漸有了石塔、鐵塔、守望台,以篝火、植物油燈、煤油燈、乙炔燈等作為照射光源,指導航船在夜海中航行。
1997年10月,國際燈塔(航標)協會在法國召開會議,審查世界各地具有重要導航作用的歷史文物燈塔106座。這套郵票上的5座燈塔,即被宣布為“世界航標遺產”,並列入“百座世界著名燈塔”名錄。為此,國家郵政局發行了這套特種郵票,設計者以鋼筆畫的手法進行描繪,適應了雕刻版的要求,並以清淡的航海圖為背景,更好的襯託了郵票的主題。
第1圖[泖塔]位於上海市青浦縣沈巷鎮的泖島上。磚木結構,5層,方形,系唐代高僧如海於乾符年間(874-879年)所建。後增建殿閣,名“澄照禪院”,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了。據《青浦縣誌》記載:“其時泖河廣闊,來往船隻都以泖塔為標誌,夜間塔頂燃燈,指示航道。”1982年12月漁民在這一帶曾打撈起一塊青石碑,對此便有明確記載,現收藏在青浦縣博物館內。該塔為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2圖[江心嶼雙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北甌江中的一個孤嶼上,孤嶼東西寬,南北窄,面積約7萬平方米。這座孤島,原系兩個互不相連的孤山,中貫川流,宋代蜀僧清了以土填塞中川。聯兩山為一,成今狀。嶼上兩個山頭,東為象岩,西為獅岩,兩岩上各有一塔,相望對峙。東塔建於唐鹹通十年(869年),高28米;西塔建於宋開元二年(969年),高32米。據《溫州府志》、《孤嶼志》等記載,自宋代開始,直至清光緒年間,雙塔塔頂夜燈高照,指引航向,成為溫州港的重要航標。宋詩云:“孤嶼今才見,原來卻兩峰。塔燈相對影,夜夜照蛟龍。”至今,雙塔仍在發揮導航標誌作用。被列為溫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3圖[花鳥山燈塔]位於浙江省嵊泗縣嵊泗列島最北側的花鳥山島西北角山嘴上。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現塔區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燈塔占地12.56平方米。1916年,該塔換裝了直徑達1.9米的超大型光學透鏡和水銀缸旋轉機;1929年又安裝了我國第一台無線電導航設備。燈塔夜晚每15秒閃光一次,射程55.6公里;無線電指向標動率3000瓦,射程199.8海里,每分鐘發呼號兩次,每次15秒;霧警喇叭每80秒鳴叫兩次,每次1.5秒。這座燈塔已成為遠東、中國沿海南北航線和進出長江口及上海港船舶的重要航標,是太平洋四大燈塔之一,居世界第二。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4圖[老鐵山燈塔]位於遼寧大連市旅順口的最南端。老鐵山因山石色澤似鐵而得名,面積6.2平方公里,主峰大崖頂海拔466.5米,為旅順口的最高峰。燈塔便屹立在峰頂上,高14米,塔身呈活頂圓柱形,白色。燈塔前沿南北方向的海面,恰是黃海和渤海的分界線。該塔始建於1893年,裝備有大型光學透鏡,燈光射程達48公里;1997年又增設了全球衛星高精度定位儀。入夜,燈塔旋轉著兩條交錯的光柱,劃破黝黑的海空,為經過旅順口和渤海灣的來往船隻指引航向。為大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5圖[臨高燈塔]位於海南省臨高縣凸出於瓊州海峽的一個岬角上,距縣城10公里。岬角前端有250米長的天然攔潮礁石,古有“仙人指路”的傳說。該塔始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高21米,塔身為鑄鐵鍛造,圓筒形。燈光可照射數千里,是船舶來往於瓊州海峽及通往北部灣、東南亞的重要引導標誌,是重要的國際航標。為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