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圖案
郵票信息
志編號2000-19 版別影寫版 名稱木偶和面具(中國與巴西聯合發行)(T) 全套枚數2 發行日期2000-10-9 全套面值1.60元 | 全套售價 1.60元 發行機構 國家郵政局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 閻炳武、盧西亞娜伊塔拉[巴西] 整版枚數 20(4×5) |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2-1 木偶 0.80 40×30 P13 2835.3 2-2 面具 0.80 40×30 P13 1833.6 |
郵票介紹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面積851萬平方公里。其北部為沖積低地,中南部為巴西高原,西南部是巴拉圭河盆地,東部沿海一帶是一條狹長的平原。海岸線長7407公里。北部處赤道帶,氣候濕熱。在16世紀初,巴西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9月7日成立獨立帝國,1889年成立聯邦共和國,1891年建立巴西合眾國。其經濟以農業為主,咖啡、可可、蓖麻、甘蔗、棉花等經濟作物產量很大,咖啡、蓖麻的產量居世界第一,甘蔗的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棉花的產量占南美洲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此外,還盛產菸草、香蕉、玉米、稻米和橡膠等。牛、豬等肉用畜牧業也較發達。礦藏豐富,鐵、錳、煤和石油較多。工業則以冶金、化學、紡織和食品為主,產值居拉美第一位。
早在1974年8月15日,巴西與我國便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20多年來,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友誼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根據中巴兩國郵政主管部門簽署的協定,決定聯合發行這套以展現傳統戲劇文化為內容的郵票,並在2000年3月,應巴西郵政之邀,中國郵政代表團赴巴西訪問,在里約熱內盧的郵政文化中心對聯合發行的郵票圖稿進行了評選。通過聯合發行郵票,使兩國郵政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為雙方進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礎。
第1圖【木偶】木偶,在古代亦作“木禺”,指木刻的人像。木偶作為一種藝術,在我國起源甚早。漢代已有傀儡戲,至唐代,發展為多種木偶戲,演技也越來越精湛。宋代,木偶戲最盛。明、清兩代,由演員操縱木偶表演各種戲劇故事,已普及到中小城鎮和農村,成為城鄉百姓喜愛的一種娛樂形式。當代多用戲曲曲調演唱,有的用對話或歌舞。木偶戲按木偶本身的結構和操縱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提線木偶、托棍木偶和手套木偶等形制。其中提線木偶就是懸絲木偶,在民間簡稱線戲或線偶,它是木偶藝術中最古老、傳統形象保持最好的木偶藝術形式。這種木偶是在其重要關節部位各綴以絲線,由幕後演員拉動絲線操縱木偶動作;托棍木偶也叫杖頭木偶,民間稱其為托戲或肘偶,它裝有3根操縱桿,由舞台下的演員左手持主桿,右手握側桿托舉操縱;手套木偶又稱掌中木偶,民間叫做木袋戲,操縱者將手插入木偶的布套內進行表演,惟妙惟肖,別具情趣。郵票畫面選自我國閩南泉州提線木偶民俗劇《火焰山》中的孫悟空形象。這一帶的提線木偶,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著強烈的民族文化特點,在木偶頭像的雕刻和彩繪上,沿襲了唐代人物繪畫的造型風格。提線木偶由頭、軀幹和四肢3個主要部分組成,基本符合人體的生理結構,其中頭部是最具特色的。泉州的提線木偶表現《西遊記》的相關章回的歷史已久,近50年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火焰山》等劇目多次在亞洲各國演出並受到好評。
第2圖【面具】面具是演員用來覆蓋其顏面以起裝扮作用的化妝用具和戲劇演出中的重要手法。面具誕生的歷史亦很悠久。在我國,唐代教坊里便有“大面”之說。“大面”出自北齊,是說北齊蘭陵王高長榮,貌如美女,勇武過人,但他擔心自己的容貌不足以攝政,於是刻木作猙獰面具,每出陣時戴上,勇冠三軍。有人把這個故事編為樂舞《蘭陵王入陣曲》,謂之“大面”。這種面具,成為後世臉譜的雛型,後來發展為直接在臉上構圖。而在國外,早在公元前5世紀,頻繁演出的希臘戲劇中就開始使用面具了。中世紀的歐洲宗教劇非常流行,劇中的魔鬼都是依靠面具裝扮出的獣頭怪物。在巴西,從18世紀末期起,那些大牧場主和森巴舞者經常在街頭飲酒狂歡,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狂歡節。現在,每年從年初到四月,都要舉行盛大的狂歡節,人們走上街頭,載歌載舞,盡情歡悅。他們穿著表現聖者、魔鬼或小丑的戲服,許多人頭戴面具,化裝成神話人物、古代人物,或者牛鬼蛇神,在廣場、街道上遊行,以或歡快、或幽默、或恐怖的形象博得觀賞者的歡呼或驚叫。女性常化裝成蝴蝶、園丁或芭蕾舞女;男性常化裝成梅菲斯特(有學問的魔鬼)、滑稽角色、中世紀人物或海盜。人們將平日裡的刻板、正規和壓抑都拋在腦後,無憂無慮地慶祝和渲泄。狂歡節時人們所戴的面具,有的嚴肅,有的幽默。面具選材也十分豐富,一般由蠟或普通的硬紙板作成。郵票畫面選自名為克羅維斯的巴西面具。它是一種縫在黑色頭罩上的面具,除了能露出兩眼外,在嘴的位置開有一個口,以便於戴它的人喝飲料。其色彩五顏六色,貼有絨毛,在製作面具的材料上塗了清漆,但並不發光。這種面具是巴西狂歡節中最為典型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