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情
由於在東亞大陸上空的低壓槽位置偏西,使槽前冷暖空氣混合帶也隨之偏西,因此影響了地面旋生成的位置和移動路徑也偏西,使1957年7、8月黑龍江省西部和西南部雨量較多。加之冷空氣活動較強和5710號颱風影響,產生了急驟的陣性降雨,雨量多而急,是1957年大水的主要成因。
松花江南源第二松花江上游1957年6月份降雨高達130—140毫米。7月份多局部性陣雨或暴雨,歷時短、雨量大,分布不均,在嫩江流域訥河和克山一帶降雨達200毫米,克山站次降雨量高達326毫米,7月15日最大1小時雨量150毫米,最大6小時雨量201.2毫米,從而形成山洪。齊齊哈爾市在一次很短時間內降雨達80毫米,均為歷史少見。當月哈爾濱降雨200毫米,吉林省白城地區降雨174毫米,比同期多年均值分別多40—70毫米。7月末8月初,嫩江右側各支流降雨較多,且多為集中降雨,洮兒河察爾森站7月24日至8月5日13天總雨量為304毫米,是該站7、8兩月多年平均雨量的1.2倍。使嫩江中下游水量劇增。8月份主要由於颱風影響,黑龍江省平均降雨量為150毫米,第二松花江上、中游平均降雨250毫米。齊齊哈爾和第二松花江上游降雨均在200毫米以上,其中蛟河最多達334毫米,靖宇達315毫米,樺甸達274毫米,嫩江流域的齊齊哈爾降雨為271毫米。8月份降雨量普遍比1956年同期多100—200毫米。
1957年7—8兩月共出現10次降雨過程,連續降雨40餘天,雨區遍及整個松花江流域,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面積就達50多萬平方公里。其主要雨區分布在嫩江中、下游和第二松花江、牡丹江流域,一般都在200毫米以上。其中,黑龍江嫩江地區平均降雨約280毫米,第二松花江一帶平均降雨380毫米,豐滿上游地區8月16日一30日降雨174毫米,有的地方超過500毫米。松花江中游及拉林河一帶降雨370毫米,且降雨集中,強度亦較大。8月21日一22日因颱風侵襲帶來大暴雨,使豐滿水庫上游普降90毫米暴雨。入汛以後,該地區降水總量達250—300毫米,哈爾濱、大賚等地區超過400—500毫米,個別地區達600毫米。
水情
嫩江流域6月下旬開始出現連陰雨天,中下游右側雅魯河、綽爾河等各支流水位6月25日開始起漲,8月28日洪峰到達江橋站,流量達6300立方米每秒,水位為140.52米,洪峰居高不下,由8月9日至30日,水位維持在140.30米以上歷時長達21天,洪峰之高、歷時之長是前所未有的。8月28日洪峰到達大賚站,洪峰水位達129.96米,超過1956年最高水位40厘米,流量達7620立方米每秒。
8月12日以後,第二松花江豐滿水庫以上陰雨連綿,8月下旬受第十號颱風影響,8月16日一30日連降暴雨,豐滿水庫水位猛漲,每小時上漲5厘米,入庫洪水總量達46.7億立方米,入庫瞬時最大流量達20500立方米每秒。為保證水庫大壩安全,從8月18日—24日水庫泄量由150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600立方米每秒,到8月30日13天下泄42億立方米水。庫水位最高達266.18米,距壩頂僅32厘米。下游扶餘站,8月31日出現洪峰,洪峰水位98.78米,流量5540立方米每秒。豐滿泄流及第二松花江豐滿以下各支流來水與嫩江洪水匯合,形成松花江幹流下岱古站8月30日146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向下傳播又與拉林河注入的1190立方米每秒流量匯合,哈爾濱站9月6日6時達到歷史最高洪水位120.30米,相應洪峰流量為12200立方米每秒(還原流量為14800立方米每秒),超過了當時的歷史最大洪水記錄,比1956年歷史最高洪水位120.06米高24厘米,比1932年最高洪水位119.72米高58厘米,整個汛期從8月27日至9月15日長達21天之久超過警戒水位,後時漲時落。9月11日洪峰到達佳木斯,最高洪水位為80.10米,超過1956年歷史最高洪水位8厘米,超過警戒水位79.50米長達20天。9月12日洪峰到達富錦時水位為60.75米,超出1956年歷史最高洪水位。9月25日松花江洪峰通過同江,泄入黑龍江。
1957年松花江洪水特點是水位高,上漲速度猛,高水位持續時間長,且在高水位期間時漲時落,加之汛期晚、風雨多、風浪大,致使松花江沿岸險情加重。
災情
此次有水文記載以來的最大洪水,共造成水災面積1300多萬畝,減產糧食24億斤。其中堤防決口淹沒農田106萬畝,江河出槽淹地204萬畝,內澇81.0萬畝,山洪115萬畝。受災人口400萬人,死亡81人;衝倒房屋2.5萬間;牲畜死亡3000多頭;沖毀水利工程172處,橋涵876處;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約2.4億元。
抗洪鬥爭
8月上旬洪水起漲,黑龍江省委、省人委就發出指示要求領導親自動手,把修堤防汛列為中心工作任務之一來抓。8月20日決定恢復防汛組織機構,由省委書記馮紀新任黑龍江省防汛指揮部總指揮,並組成7人領導小組,下設秘書、汛情、物資供應、交通運輸、組織動員、工程生產救災、治安保衛、監察共9個處。23日,黑龍江省委、省人委會同哈爾濱市委、市人委召開防汛緊急會議決定:當時要以防汛為中心任務,集中一切力量,以最大的決心和力量戰勝洪水。會後各級領導分赴沿江防汛第一線。
洪峰到達肇源時,遭遇5—6級大風,歷時3—4天,巨浪沖堤,險情嚴重。黑龍江省防汛指揮部山周圍地、縣抽凋3萬民工,上堤搶險,最高日出工達7.4萬人,但終因堤防禦標準低,洪水過大、天氣險惡,在8月29日—31日先後7處堤段決口,肇源縣城被水圍困,經組織5000人搶修城牆才擋住洪水。與此同時,肇東、雙城、呼蘭三縣城防出現數百處險工。肇東縣出動7萬人戰鬥在68公里的長堤上。肇東對岸雙城縣7.2萬民工由2700名幹部帶領上堤搶險,奮戰25個日夜,把56.5公里堤加高1米,並搶護3.7公里的險工,保住了堤防。
對1957年特大洪水,哈爾濱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進行了充分準備。為保市區安全,國家為市區江南堤防投資300萬元,為農堤投資60萬元,從當年4月份開始組織社會力量近63萬人參加築堤義務勞動,6月底完成第一期土方任務36萬方,以及一些重要堤段護腳工程。哈爾濱市從7月10日恢復市防汛指揮部,各區以區長為首成立了防汛指揮部。8月初,二期築堤工程全面動工,到8月22日全市動員88.44萬人次義務工,完成土方40萬方和部分石護坡、護腳,使原堤加高3—6米,為抗洪打下了基礎。8月下旬1.6萬人搶修松浦農田堤防,8月27日松浦區新開口地區—處決口,解放軍冒雨搶險,化險為夷。9月2日濱州鐵路路基坍塌下陷,哈爾濱市領導親臨現場指揮排除險情。8月28口哈爾濱段水位達到119.23米,豐滿水庫又要加大放流之際,黑龍江和吉林省軍區分別派解放軍支援搶險。由於高水位持續長達20天,這期間又連降9次大雨,遭遇7次4—7級大風,大堤脫坡366處,滲水、坍陷等險情不斷發生,經15萬人亡堤晝夜搶險,除江北農業區韓增店一處決口外,其餘堤段均安然無恙。
當豐滿水庫加大放流達6000立方米每秒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防汛指揮部動員17萬人上堤,用100小時將50公里堤防加高廠1米。9月3日松浦區新開口至陳家崗堤防發生—段200米長大脫坡,堤防被沖蝕3/4。解放軍在省軍區司令員指揮下,奮戰一晝夜脫險。9月6日6時,水位達到120.30米,江北韓增店因水位過高,堤基薄弱,在6日6日寸10分開始決口,淹地4萬餘畝,此前人畜均已安全轉移。經過17萬軍民日夜奮戰,其它堤段均保全全,洪峰安全通過哈爾濱。
9月11日洪峰抵達佳木斯,合江地區組織12萬人上堤搶險。佳木斯市組織2.7萬防汛大軍,奮戰20天,戰勝了長時間高水位,並在連遭6—7級大風的惡劣天氣下控制了多處發生的險情,保住了堤防,保住了佳木斯市的安全。9月12日洪峰到達富錦時,富錦縣江南江北腹背受敵,全縣動員4.6萬人上堤搶險。由於洪水滯留時間長,堤防防洪標準低,加之風浪衝擊,險情叢生。江北七道壩要決口漫溢時,經奮力搶險加高堤防才擋住了洪水。
富錦的綏濱大堤,有的堤段在洪峰到來之前,水面距堤頂僅20厘米左右。防洪大軍日夜奮戰,作到水漲堤高。9月20日沿江大部分地區洪水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解除了洪水威脅。
為戰勝1957年洪水,黑龍江、吉林兩省共動員上堤民工100多萬人,完成土方500多萬方。動用搶險物資有:草袋900萬條,蓆子11萬張,木桿47萬根,工具40萬件,糧食2000多萬斤。經過一個多月的抗洪鬥爭,終於取得了與洪水決戰的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