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版船洋

1949年版船洋

央行會同中央造幣廠與兵工廠署第二十廠於七月初簽約,委託生產船洋200萬枚,費用比照成都分廠。 上述五廠所制二十三年版船洋,約有4360萬枚。 綜上所述,劉伯龍仿製船洋“版式”的特徵應是:銀元表面粗糙,存有砂眼,字型粗壯,線條肥厚,成色低,重量輕。

釋義

1999年起,台北中央信託局公開標售銀幣,首批是六千枚,後來陸續標售數批,最進一次是2006年7月。由於大量“原光船洋”流入市場,自然對銀幣收藏者產生若干影響。首先當是影響了市場價格,當然也自台灣流向世界各地,其中大陸自然成為最主要的去向。於是在大陸乃謠言四起,有些說的非常不堪,彷佛市場要崩盤、末日即將來臨。又有人說這是再版銀元,如何如何,似乎成了偽仿之物,忘了這廿三年份船洋銀元在金圓券崩潰之際再度發行的歷史,當時所製成品早已大量流入市面使用,經流動的與原本的幾乎無法分辨;從以前到現在,手上玩的有狠多根本就是所謂的“再版船洋”。

淵源

廣東收藏家默齋主人鑒於正本清源,以及見到以訛傳訛後少數泉友驚慌失措般的反應,把這段故事再說一次:
1949年國內局勢動盪,物價飛漲,民眾對紙幣毫無信心,政府被迫於七月初正式公告恢復銀本

廣東默齋主人藏品廣東默齋主人藏品
位制,並重新製造及發行與二十三年版船洋形式原完全相同之銀元。
一般僅知曾向美國訂購三千萬枚,其餘情況均不甚詳,為“不容青史盡成灰”,現將所知之以前泉界先進所留資料加以整理後簡述如下供參考:
一. 上海中央造幣廠
抗戰勝利後中央造幣廠於次年遷回上海,因輔幣停產業務中斷,賴經營副業維持。籌備恢復銀本位時令該廠先行製作二十三年版船洋以備不時之需。至五月底上海前計造幣662萬5千枚,而因戰況危急,所制銀圓均提前發放。
二. 成都分廠:
由中央銀行成都分行於七月間與該廠訂約,代工費為千分之二十五。八月即開工生產,所用原料大部自香港運來,少數為原有庫存。至十一月止共制394萬5千枚,交央行成都分行。
三. 重慶第二十兵工廠:
央行會同中央造幣廠與兵工廠署第二十廠於七月初簽約,委託生產船洋200萬枚,費用比照成都分廠。生銀亦來自香港及重慶分行庫存,次月中旬即開始交貨,至十一月中旬交清,月底時原擬續約,但因兵臨城下乃告作罷。
一. 台北分廠:
同年四月間已戰火波及京滬地區,中央造幣廠為安全計將上海總廠機器設備分別疏散至成都及台北,九月正式開工。原預定日產10萬枚,但因自廈門、汕頭等地供應之銀料不順,到十二月底止計出104萬8千枚。
二. 美國財政部造幣廠:
中央銀行奉命更改幣制後,六月在廣州設金融顧問委員會,規劃有關財政、金融、外匯等業務。為支撐新幣制之信用,向美國訂購銀幣三千萬枚。由費城、丹佛、舊金山等三廠趕工製造;數量分別為2025萬枚、655萬枚及320萬枚。首批即便在當月中旬裝船,末批則於七月底完成,共分八批,自七月初起運抵香港,總計3000萬枚。
上述五廠所制二十三年版船洋,約有4360萬枚。據報導,雲南當時雖未受委託,但也曾製作船洋,數量約176萬餘枚。另在貴州之八十九軍軍長劉伯龍亦曾私造低色減重船洋3萬餘枚。後制1949年版船洋制額,估計在4500萬枚以上。
以上統計數量並不齊全,1949年尚有其他地方製作船洋,此謹供參考之用。
1999年春台北中央信託局公開標售銀幣六千枚,即系當年撤退來台時留存之物。後又
廣東默齋主人藏品廣東默齋主人藏品
陸續拍賣數批,詳細數量不記得了,總計有數萬枚之多。據了解,除船洋外,亦有大頭、小頭、鷹洋等等。剛開始拍賣時,船洋價格的變化令許多人對市場走勢持悲觀態度視如崩盤,銀元將“萬劫不復”,但事實上,決標價是逐年逐次升高,最近一次標售之成交價超過1999年價格的一倍,零售市價自然是水漲船高了。
廣東收藏家默齋主人認為:這是入門泉友收幾枚便宜好品的一個機會,沒錢也可玩品相。此即今年拍出之一(刻意拍成最近狠“流行”的鏡面狀)

劉伯龍私鑄船洋

在我國近代的船洋幣中,有一種貴州89軍軍長劉伯龍私造船洋很是特別,引起了研究者和收藏者的興趣。那么,怎樣從遺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各種版式船洋中準確辨認出劉伯龍仿製船洋“版式”呢?
民國三十八年,國內金融紊亂,人民對紙幣失去信心,政府收支無可憑藉,工商買賣亦陷入癱瘓。國民政府為順應社會需求,重新製造發行與老版式二十三年版船洋完全相同之銀元。
上海、成都、重慶、海南、台北等各地區造幣廠陸續開始鑄幣。當年,上海中央造幣廠造幣662.5萬枚,成都分廠造幣394.5萬枚,台北分廠造幣104.8萬枚,同時向美國財政部造幣廠訂購3000萬枚船洋。
其間,由於國民政府鑄幣權高度統一,各中央直屬造幣廠採用同一鑄幣條例、相同模具和相同的鑄幣工藝進行生產,因此,各廠鑄造的船洋版式圖案應完全一致。但是,劉伯龍私造低色減重船洋3萬餘枚的“版式”卻為另類。
據史料記載,其鑄造方式仍為土法澆鑄,其銀板的表面質量完全有別於中央直屬造幣廠碾片機反覆擠壓完成的產品。
印花使用的帆船模具來自成都造幣廠,屬官模。從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又宣布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在市面流通。到1949年8月下旬正式投產止,該鋼模具歷經十多個年頭。身在氣候潮濕悶熱的四川,必將鏽蝕入骨,需修模或除銹後方可再用。這一整修,定會使模具凹槽字型或圖案加寬加深,更顯圓潤,最終反映到銀元上是字型粗壯,線條肥厚。
當我們對民國軍閥有了深入的了解後,發現民國時期政局動盪,四川軍閥割據一方,

廣東默齋主人藏品廣東默齋主人藏品
紛紛設廠鑄幣,並又大肆鑄造劣質貨幣,投機取巧,使國幣制度受到嚴重破壞。軍閥造幣是為了籌集資金支付軍餉,從中獲得高額的利潤,因而鑄造的銀元成色低、重量輕。根據這一邏輯,我們不難理解,因劉伯龍久住成都,鑄造的銀元應符合成色低、重量輕的特點。
由各方資料推斷,劉伯龍私鑄銀元的每枚重量應為24.375克。但從其鑄造工藝分析,每一批次鑄造出的銀元重量,相互間是有差異的。也就是說,各批次銀元成色和重量都應小於官版船洋(銀88%,銅12%,重量26.6971克),如按史料所記配比,重量應在24克至26克間。由此可見,劉伯龍造幣廠採用土洋結合鑄造的銀元,是不可能生產出高質量船洋的。
綜上所述,劉伯龍仿製船洋“版式”的特徵應是:銀元表面粗糙,存有砂眼,字型粗壯,線條肥厚,成色低,重量輕。
近年來,通過對不同船洋版式實物和圖片的收集,已知的不同版式船洋不超過20種。在這20種版式中,民間土法打制的船洋占絕大多數。這類銀元的圖案與官版船洋有明顯的差異,個別孫像圖案雕刻十分醜陋,一眼便知是民間土法打製作品。由於官版船洋累計生產也不過兩年多時間就終止了流通,因此造成遺存到今天的民間私鑄船洋實物版式和數量較為稀少,遠比大小頭私版少見。
在排除以上土法打制的船洋外,筆者經過逐一詳細比對,推斷出符合劉伯龍私鑄船洋版式的特徵,其特點是:直徑39.3毫米至39.5毫米,厚度2.1毫米至2.2毫米,重量24.1克,聲音接近官版。該銀元表面存有砂眼,圖案特徵即字型粗壯,線條肥厚。其明顯帶有官模整修後的效果,不仔細分辨很難區別官私船洋之間的差異。該版式存世量並不多,廣東收藏家默齋主人依據專業錢幣網站上的統計,現已知在10枚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