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7月1日,同盟軍左路收復寶昌,乘勝發起多倫戰鬥。多倫為察東重鎮,由日騎兵第四旅和偽軍一部固守,城外築有八卦炮台32座,及內外交通壕和電網等工事。7月4日,吉鴻昌決定先發制人,一舉攻克多倫。7日23時,同盟軍分路發動進攻,經兩天三夜激戰不下,吉鴻昌乃親率敢死隊,赤膊匍匐前進,連續三次登城,仍未奏效,傷亡200餘人。11日拂曉,同盟軍又數度攻城,遭日機轟炸,傷亡甚重,乃暫退原陣地待機。吉鴻昌暗派副官率士兵40餘人化裝潛入城內。12日晨1時,吉鴻昌利用夜暗再次組織猛攻,城內鳴槍回響,同盟軍終從北、西、南三門攻入城內,經3小時巷戰,收復多倫,為“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首次收復失地之舉。
14日,上海各團體救國聯合會致電馮玉祥和吉鴻昌:“政府之所不敢為者,而公等為之,政府之所不能克者,而公等克之。盡籌碩劃,豈惟大快人心,直使今後之欲為石敬瑭、秦檜者,將有所畏懾,而不敢逕行其私。”16日、17日,李烈鈞、程潛、蔣光鼐、蔡廷鍇、李宗仁、李濟深、陳銘樞等先後電賀馮玉祥克復多倫,電文說:“捷音傳來,遐邇欣慰。激已死之人心,伸大義於天下。”表示要“從種種方面設法策應”,26日,天津《益世報》說:“我們只有失陷領土的故事,並沒有什麼人做過收復失地的工作,有之,吉鴻昌收復多倫為第一次。”並要求當局“勿功秦檜而罪武穆”。在捐款方面,各省當局和各民眾團體共捐近40萬元。海外13個華僑團體亦發出通電,籲請旅居國外的愛國僑胞給同盟軍以軍餉支援。
相關詞條
-
1933年
1983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曆癸酉年(雞年);同時也是民國二十二年;滿洲國大同二年;日本昭和八年;越南保大八年。
大事記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諾貝爾獎 奧斯卡獎 -
8月1日
8月1日是陽曆年的第213天(閏年是214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52天。8月1日是建軍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
重大事件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節日風俗 黨史記錄 -
1973年7月1日
1933年起在上海作律師。
-
7月1日
7月1日是七月的第一天,也是陽曆年的第182天(閏年是183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83天。歷史上有很多大事在這一天發生,其中以中國共產黨建黨和中國政府...
重大事件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節日風俗 黨史記錄 -
1933年抗日戰爭大事記
1月21日 3月12日 3月21日
-
12月1日
12月1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335天(閏年第336天),離全年結束還有30天。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1835年這一天安徒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童話書。
簡介 大事記 人物出生 逝世人物 節日 -
7月[月份]
7月是一年中的第七個月份。 英文中的7月(July)來源於古羅馬的儒略·凱撒大將(凱撒並未稱帝),他死後人們將他的名字命名為7月。 七月別稱:相月,蘭月...
英文來歷 大事記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節假日 -
阿拉貝拉[1933年上演的歌劇]
《阿拉貝拉》三幕歌劇,由霍夫曼斯塔爾編劇,理查·施特勞斯譜曲,1933年7月1日在德勒斯登首次公演。
劇情簡介 劇中人物 劇幕信息 -
7月[自然月份]
7月是一年中的第七個月份。 英文中的7月(July)來源於古羅馬的儒略·凱撒大將(凱撒並未稱帝),他死後人們將他的名字命名為7月。 七月別稱:相月,蘭月...
英文來歷 大事記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