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1212西安事變》取材於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華清池發動“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歷史故事,以實景影畫的形式紀念改變中國命運的這段歷史,用演藝“追溯”歷史,用科技升級體驗,用創新解讀文化。
西安事變,在1936年改變了整箇中國的命運。今天,當事者和旁觀者都不斷對它糾結和審視。《1212西安事變》大型實景影畫的創作推出,將中華民族在最危難時刻的艱難抉擇展現出來。《1212西安事變》大型實景影畫,是陝旅集團繼《長恨歌》演出後推出的旅遊演藝項目又一作品,也是景區旅遊產業轉型升級與紅色旅遊創新發展需要。《1212西安事變》,不僅是一部有故事、有使命、有歷史的劇,更是時代條件下,陝旅集團一系列演藝產業的重大布局。
該劇時長60分鐘,在故事原發地演繹真實歷史事件,實景再現了1936年的西安事變。該劇在全國首創“影畫”節目表現形式,山水風光、歷史實景以及高科技立體舞台裝置高度結合,運用高端科技燈光、音響、機械裝置設備以及多媒體投影技術、劇院技術和蒙太奇等電影表現手法,達到現代科技與文化景觀融合、電影畫面與舞台戲劇融合的創意效果。
《1212西安事變》突破了傳統的演藝模式,高度濃縮史實,融戲劇、電影、舞蹈和多媒體、機械運動等當代藝術於一爐。現代的環幕立體投影系統、履帶行走系統等技術手段融合到演出中,輔助場景變化、藝術表現,為遊客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視聽感受。
全劇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劇情細節感人,並融合多元化舞台手段,以令人震撼的視覺、聽覺效果,從不同視角展現了一個民族在最危難時刻的命運抉擇。
精彩看點
看點一:揭秘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深度了解西安事變
在歷史大事件的背後,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全劇通過“事變”前張學良躊躇不定的思想情緒、楊虎城母子的相見、蔣介石與宋美齡通話以及劉桂五及妻子的生活細節,將“事件”的發生鋪墊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事關民族危亡上,客觀展現了歷史原貌。
看點二:虛實相融的道具特效,1:1還原蔣介石專機
道具的設計與劇情、舞美和多媒體配合,形成天衣無縫的融合感。特別是在刀、槍、書等的設計上,精心把握,還原真實。道具方面最大的亮點是翼展為22米的蔣介石專機,配合聲、光、電的特效合成,做到了1:1的還原。
看點三:浸沒式的獨特觀影形式,既是觀眾也是演員
從進入劇場大門開始,演出便通過高科技將觀眾拉入劇情之中。觀眾行走在高度還原歷史的場景通道中,經過一個個由演員扮演的歷史人物:威嚴的將軍、請願的大學生、遊行的老百姓、持槍的士兵。觀眾在開演前的15分鐘並不是直接在觀眾席就座,而是“融入場景”回到1936年12月11日西安事變爆發前夕,跟隨大學生們向張楊兩位將軍請願,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整場演出中,觀眾跟隨演出感受劇情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分。走進《1212西安事變》,既是觀眾也是演員,腳下“戰火紛飛”,“子彈”從頭頂飛過!
看點四:多元動感的舞美設計,開啟室內演藝新科技時代
整個舞台用“鋼鐵結構”來表現歷史的厚重,戰爭的冷酷和男人之間的較量。舞台美術風格用現代“解構主義”將西安城的元素分布在舞台各處;舞檯燈光與聲效的融合,發揮和展現舞台的多元化效果,使整個舞台打破了傳統歷史題材的沉重感,使觀眾觀看演出的同時既了解了歷史事件,又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
看點五:環繞立體的視覺空間,全視角720度體驗
用環繞螢幕形成立體的視覺空間,用影像的藝術手段與戲劇表演形成契合。使用26台高清工程投影機及210㎡LED螢幕,實現劇場內部360度影像全覆蓋,劇場中心水晶豐碑的拼接採用80㎡LED透明屏來實現。
看點六:身臨其境的燈效情景,3600秒黑科技演繹
燈光設計將配合舞美、多媒體和演員調度全面進行,將常規燈、電腦燈、LED 自製燈等多燈種配合使用,呈現現代與自然並行的效果。在觀眾席腳下會有一個 LED 可換色燈並可做 120 度旋轉,用來呈現火海效果;大飛機從空中降落,用大功率燈種體現飛機的體積,降落時,光由小變大,體現飛機越來越近,在場地內布置大量風機,讓觀眾感受飛機近距離飛過得感覺;槍林彈雨的場面,將採用氣槍、LED 彈珠來呈現槍的線條,可以從觀眾席後方射到舞台,也可反方向;下雪場景,將採用帶有降落傘的 LED從觀眾頭頂上飄落。同時,採用燈光自動跟蹤系統,可用於圖案自動跟蹤、光束自動跟蹤與多媒體自動跟蹤。
看點七:嵌入意境的全息音響,超豪華“皇帝座”體驗
在音響設計與座位設計上上,手段超前,結合其他光電技術,選用當前世界音響前沿技術《WFS 聲學全息系統》。該系統最大的特點是:與視頻軌跡追蹤投影結合,實現聲音與影像軌跡同步追蹤的全息效果。
看點八:不斷變換的演出舞台,營造震撼高科技場景
舞台機械設備由台上機械設備、台下機械設備及專用電氣控制系統組成。在演出過程中,這些設備可以根據劇情的需要和導演的要求在舞檯燈光暗轉中快速遷換布景,或在觀眾的視線下改變舞台形狀,進行特技表演。台上機械設備總計 22 台套,主要由平移升降設備、升降設備、飛行升降設備及觀眾席機械設備組成。台下機械設備總計 16 台套,主要由升降機械設備、水平移動機械設備、大型傳送帶設備、後區翻轉斜平台設備、固定機械設備組成。
看點九:牽動情懷的歷史回望,愛國主義教育與黨員教育經典劇目
回望歷史,備受煎熬的中華民族,只有奮起反抗帝國主義的肆意踐踏,才能改變屈辱的命運。在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及命運的歷史關頭,只有民族利益和國家命運才是每箇中華民族兒女的責任和擔當。走進歷史,銘記歷史,從感懷歷史中走向重生,走向未來。
觀影形式
《1212西安事變》顛覆了一般劇場觀眾席、舞台面對面的觀影形式。在60分鐘的時間裡,從進入劇場大門開始,演出便通過高科技將觀眾拉入劇情之中。觀眾行走在高度還原歷史的場景通道中,經過一個個由演員扮演的逼真的歷史人物:威嚴的將軍、請願的大學生、遊行的老百姓、持槍的士兵。觀眾在開演前的15分鐘並不是直接在觀眾席就座,而是“融入場景”回到1936年12月11日西安事變爆發前夕,跟隨大學生們向張楊兩位將軍請願,高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整場演出中,觀眾跟隨演出感受劇情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分。走進《12·12》,既是觀眾也是演員,腳下“戰火紛飛”,“子彈”從頭頂飛過!
演出劇院
《1212西安事變》大型實景影畫演出地點為華清宮景區內瑤光閣劇院。瑤光閣劇院為下沉式仿古建築,本身就是一座建築藝術品。劇場建築總高度為17.15米,屬於低層建築,整個劇場的功能部分和建築體塊在平面上展開,建築空間開闊,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由於建築處在華清宮景區東側、驪山腳下,受到高度限制,且為了與景區文化特色更好的融合,劇院建築單體將9.03米的高度處埋在地下,地上部分高度僅為8.12米。劇院建築基地面積1680.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01.8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0名觀眾。劇院內採用現代化的聲、光、電等高科技表現手法,全方位為觀眾揭秘西安事變。
主創團隊
總導演 李捍忠
國際編舞家。2005年9月與曹誠淵合作成立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並出任執行藝術總監。從1991年至今,李捍忠已創作30多部優秀的現代舞作品,主要包括:《天籟》、《滿江紅》、《不定空間》、《協奏狂想》、《逆光》、《冷箭》、《十三麼》、《台前幕後》、《輕描淡寫》、《初祭》、《輓歌》等。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巡演,出訪了美國、加拿大、法國 、巴西、德國、瑞士、瑞典、義大利、奧地利、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波蘭、拉脫維亞、墨西哥、阿爾及利亞、哥斯大黎加等國,足跡遍布五大洲。
2005年至今,李捍忠策劃和執導國內多個重要大型演藝項目。曾擔任音樂劇《電影之歌》、大型實景舞台劇《印象西湖》舞蹈總監;西安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延安大型紅色歷史舞台劇《延安保育院》、湖南大型歷史人物實景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重慶大型傳奇歷史實景劇《烽煙三國》、大型歷史舞台劇《曹操》、世博園實景音樂劇《昆明故事》、大型實景影畫《1212西安事變》、大型歌舞雜技劇《藤纏樹》、唐樂宮樂舞《大唐女皇》、舞劇《長征·九死一生》總導演等。是中國當下集舞台藝術創作和大型商業演藝項目全能策劃人和總導演。
編劇 孟傑
80年代就職於中國電視藝委會、電視劇製作中心。90年代起擔任央視《中國文藝》欄目總策劃·總撰稿和央視各頻道節目的策劃、撰稿。擔任北京電視台和國家數位電視欄目主編。策劃組建央視俄語頻道,參與央視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研究。
代表作品有:央視紀錄片《一代宗師梅蘭芳》、《南橋機工》、《世紀回聲》、《悠悠歲月》總撰稿;陝西電視台《開放的土地》總導演;五洲傳媒《開放中國》總導演;中國教育台《書印》總導演;央視晚會類節目《2010·2011跨年盛典》、《天生我才》、《走過2011》、《等著我》總撰稿、總策劃;現代舞劇《長征·九死一生》編劇;影視劇《永遠的戰士·耿飈》編劇、《深山裡藏著一個世界》、《為了飛翔》、《血色聖靈》導演。曾獲得美國“電影電視節優秀創作獎”,其策劃撰稿的專題作品,多次榮獲中國電視“飛天獎”、“星光獎”、“駿馬獎”、“金穗獎”。
戲劇導演 焦剛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國家一級導演。2005年,獲得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優秀導演獎;2011年,獲得文化部國家直屬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導演獎;2012年,獲得中國話劇金獅獎優秀導演獎。代表作品有:電影頻道大型多媒體音樂劇《電影之歌》 執行導演;音樂話劇《三毛錢歌劇》編舞;大型多媒體音樂劇《賣火柴的 小女孩》導演;《延安保育院》戲劇導演;原創音樂舞台劇《斷橋》導演,該劇獲得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最優秀音樂劇大獎、最佳女主角獎。
作曲 欒凱
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人。曾榮獲第九屆亞洲音樂節最佳作品獎、文化部第十四屆文華獎“文華音樂創作作曲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作品被收入中國當代 50 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經典系列。
劇情介紹
歷史是一面鏡子,折射過去,昭示今天。大型實景影畫《1212西安事變》高度濃縮史實,融戲劇、電影、舞蹈和多媒體、機械運動等當代藝術於一爐。
序幕 走進12·12
人類浩瀚的歷史恍若夢幻,時而是璀璨斑斕的光影娑婆,時而是不堪回首的噩夢連連。隨著時光的倒流,讓我們回到80年前,慢慢走進那個永遠銘刻於心的日子——12·12 史實空間 ......
第一幕 烽火古城
9.18事變後,中華民族陷於危亡時刻,南京政府各派紛爭,勞苦大眾如墜地獄,極盡煎熬。東北軍在張學良的帶領下潰逃西北,奉蔣介石令,消滅紅軍。愛國學生請願遊行,要求抗日救國,一致對外。國民黨憲兵和警察阻攔遊行隊伍,矛盾一觸即發。張學良勸退學生,蔣介石專機從南京飛來,抵達西安,親自督戰。
第二幕 矛盾激化
蔣介石下榻華清池,張學良與蔣介石就抗日及剿共問題產生矛盾分歧,為勸學蔣介石,張學良含淚下跪。蔣介石怒吼著拍了桌子:“攘外必先安內!”兩人不歡而散,只留下張學良悲哀而無奈的身影。
第三幕 匆匆密謀
張楊二人在張學良公館緊張密謀兵諫事宜;另一方面,蔣介石在華清池排兵布陣,秘密部署剿共任務,並寫下手諭給邵力子,命令所有的內線密切監視張楊二人的動靜,一旦有變,將此手諭公布於《大公報》,解除張揚二人的指揮權。
第四幕 箭在弦上
東北軍、西北軍各部召集隊伍,部署兵諫任務。一切準備妥當後,張學良電話邀請蔣介石到西安看秦腔《櫃中緣》,蔣介石對此不感興趣,婉言謝絕。行動撤銷,部隊帶回。
第五幕 枕戈待旦
張楊二人再次商討行動方案,經過縝密偵查,周密部署,最終決定12月12日凌晨6點準時在臨潼和西安同時打響兵諫行動。
第六幕 大戰在即
12月12日凌晨2點,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三人夜不能寐。蔣介石與宋美齡通電話,告知他與張學良、楊虎城之間的矛盾衝突。吃了敗仗、追隨張學良從東北來的劉桂五與妻子告別;楊虎城與母親告別。兵諫部隊各就各位,戰鬥即將打響。
第七幕 槍聲破曉
12月12日凌晨4點,兵諫部隊在華清池與蔣家衛隊士兵擦槍走火,行動被迫提前。劉桂五、王玉贊、孫銘九指揮戰士沖向五間廳。蔣介石慌不擇路,奪窗而逃。趙壽山、宋文梅在西安指揮17陸軍成功解除蔣軍和警察局全部武裝,抓捕陳誠、朱紹良、衛立煌、蔣鼎文等軍政大員。
第八幕 統一戰線
12月12日早,東北軍、西北軍增派兵力,在臨潼四處搜尋蔣介石,張楊二人焦急的等待前方訊息。很快,東北軍將士在驪山一山凹里找到蔣介石的訊息傳來,張楊二人長舒一口氣。12月24日,在中共和周恩來同志的積極斡旋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陪同蔣介石、宋美齡返回南京。
尾聲 世事滄桑
1949年9月17日夜11點,楊虎城在貴州戴公祠被特務殺害,時年56歲,距西安事變 14 年。1975 年 4 月 5 日夜 11 時,蔣介石因並發性心臟病在台北市郊官邸去世,享年 88 歲,距西安事變 39 年。2001 年 10 月 15 日下午 2 點 50 分,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享年 101 歲,距西安事變 65 年。
自此,西安事變“三位一體”的親歷者均已作古。今天,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正全然一新,昂首闊步,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華清池五間廳留下的那個彈孔,已經被耀眼的霞光所淹沒,而一個民族未來偉大復興的夢境正逐漸向我們走來。
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根據旅遊淡、旺季不同情況,每天循環演出2-4場
演出地點:華清宮景區瑤光閣劇院
門票價格:169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