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系列獵潛艇

037系列獵潛艇

037系列獵潛艇是中國自5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一個輕型水面艦艇家族的代號。在四十多年的歲月中,037家族衍生出了多種型號的變種,橫跨多個艦艇種類(獵潛艇、導護艇、交通艇、醫療艇等等),成為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儘管037家族並不是一種代表著技術發展的現代化武器裝備,但是它們在中國海軍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研製背景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人民海軍在與蟄居於台灣的前國民黨政權海軍的較量中,逐漸地成長了起來,特別是輕型水面艦艇部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戰鬥經驗,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有經驗的沿岸防禦力量之一。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台灣方面開始以較小的美制獵潛艦和護航炮艦取代大型的美制護航驅逐艦開展對大陸沿岸地區的騷擾,中國海軍原先以魚雷快艇的偷襲為主的打擊方式逐漸轉化為以護衛艇牽制敵艦火力再以魚雷快艇偷襲的聯合打擊模式,有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完全依靠護衛艇打擊敵艦的情況。在這種以快制快的炮擊對抗中,限制了護衛艇部隊發揮其戰鬥力的,恰恰是當時充當著護衛艇部隊主力的各型護衛艇自身。
護衛艇部隊中較老的55甲型護衛艇速度慢火力弱,較新的0111護衛艇(也就是後來的62型護衛艇)在保衛沿海地區的一系列海上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由於其噸位較小,在和台灣方面的340噸級江字號獵潛艇的對抗中火力上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同時其耐波性能也不適用於當時正在向南延伸的海上國防線。從這兩方面看,研製一型體型較大可安裝更強的火力、有較好的適航性的輕型水面艦艇勢在必行。當時,我國在建設海軍過程中曾與蘇聯先後簽定了“六四協定”和“二四協定”,先後從蘇聯引進了6604型獵潛艇和6641型獵潛艇的技術,並且建造了前者,並得到了後者的一些技術。由於這兩型艇的噸位較大,我國的軍工科研工作者看到了值得借鑑的價值。到此,037型反潛護衛艇就已經呼之欲出了。
037系列獵潛艇037系列獵潛艇

西沙海戰中,中國海軍的6604型獵潛艇向南越驅逐艦猛烈射擊。037型反潛護衛艇研製時借鑑了該型艇和6641型獵潛艇的設計。

研製過程

1956年,正式將037定位為反潛護衛艇實施調研論證,將反潛和護衛兩方面的使命結合起來。當時海軍和設計院兩方面各自提出了相應的方案,也就是作為0111放大型的58米方案和作為6641改進型的52米方案。後來,確定了以58米方案為主,同時結合了52米方案的一些技術因素,最後形成了56米方案(之所以是以58米方案為主,是因為海軍在飛彈化以前,更為關注航速問題,提出了以速度為綱的技術要求)。北約方面,將037型獵潛艇稱之為“海南”級。
037家族的改進,則是貫穿在整個037發展史中從未間斷。小到為了適應不同地區氣候環境分別研製的裝空氣調節器的南方型、裝蒸汽暖氣系統的北方型以及援外南方型、援外北方型,大到海軍醫療救護艇改型和快速救生船,甚至還有並未投產的燃氣輪機動力型037G。其家族成員眾多,裝備也各有不同。
進入到80年代後,隨著和西方的軍事交流的開始,037的第一代重要改進型037I型獵潛艇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該型艇是在037的基礎上適當加長,調整了武器裝備。在037I的身上,出現了雙30毫米防空炮、法制拖曳式聲納等令人眼花繚亂的的新式裝備。037I被北約稱為“海鳩”級。
在80年代初為駐港部隊選擇新型飛彈護衛艇的招標過程中,由037的研製單位701所提交的方案敗在了708所的037II型飛彈護衛艇手中(037II,北約稱之為“紅箭”級。要特別注意的是,儘管該級艇也被冠以037的編號,但實際上該級艇與037家族並無任何血緣關係,甚至連推進器的軸數都是3根而非037家族一直保持的4根)。但是由於037II型飛彈護衛艇的價格過高無法普及而飛彈護衛艇的需求又很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海軍最終重新採購了新的一型037型導護艇037IG,也就是北約方面所說的“紅星”級。
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威脅減少和低烈度衝突的威脅增加,海軍方面對於037的要求又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導致了037家族中最後一個產量比較大的成員的誕生,這就是被北約稱為“海青”級的037IS型獵潛艇。該級艇的設計仍舊是建立在以037I型獵潛艇為基礎,但在外觀和武備上有了較大的調整。

主要子系統

動力

蘇聯引進生產的40Д型中速柴油機。該機型的國產化型號為12VE230ZC型中速柴油機,1962年由滬東造船廠和上海汽輪機廠同時開始試製,兩廠的樣機均於1966年通過鑑定,最後決定定點在上海汽輪機廠生產,規劃年生產力為50台。12VE230ZC型中速柴油機功率達1617kW(2,200hp),轉速750轉/分,037型反潛護衛艇以4台該型機作為主機,可以達到30節以上的最大航速。1980年,該型機改進為12VE230ZC-I型中速柴油機,除降低燃油消耗率達5%之外,還裝有電遙控裝置,可以實現遙控操縱,有效減輕了輪機兵的值守工作強度。

主炮

037和037I型獵潛艇的主炮為66式雙57毫米炮,初速:1000米/秒,射速:210-240發/分,最大射程:12000米,最大射高:8800米,高低射界:-10-85,方向射界:左右各178,全重:8000公斤,炮手人數:8人。037IG和037IS的主炮則變更為76A和76F式雙37毫米炮。其中76A型的特點是可遙控,能全自動瞄準射擊,炮塔為全封閉式設計,下部設有大容量的彈艙,內裝有常規穿甲彈和裝有近炸引信的爆破彈。最大射速達到300發×2/分,初速1000米/秒,對海最大射程為9.4千米,對空有效射程為5.5千米,對反艦飛彈的有效射程為2.7千米點。76F則可有人直接操作。

副炮

69式雙聯30毫米艦炮主要戰術技術性能:口徑30毫米,初速1050米/秒,身管長2144毫米,全炮重1800千克,射速2000發/分,有效射程3334米,有效斜射距離4000米,高低射界-12度到+87度,方向射界左右各176.5度,配用彈種為殺傷爆破燃燒彈、曳光彈和穿甲爆破彈,彈箱容量500發,迴轉半徑2060毫米。

聲納

037I安裝有試驗性質的SS12型拖曳聲納:法國湯姆遜-辛特拉公司的SS12是一種全向中頻聲納,適合小型艦艇或中型艦艇使用。它包括一安裝在固定或伸縮整流罩內的艦體聲納,還/或有一變深聲納,在後期型號中稱為mini-ulis系統,ach公司研發生產,甲板質量低於4噸。系統採用連續波調頻工作方式和特殊的相干數據處理和顯示方法,避免了全向搜尋時平顯上的信號畸變,多種工作模式令聲納可發揮最佳性能。數據有效性高,保證了快速可靠地區分目標的能力。
頻率:13KHz波段3重頻;工作模式:波形:連續波,方波脈衝,餘弦平方脈衝;調製:調頻,雙曲線調製;發射增益:212db;探測標度:2,4,8,16公里;被動偵聽:噪聲或聲納信號自動跟蹤兩個回聲目標,自動轉送數據到武器系統的控制部分;機械部分:拖曳體伺服系統,可將拖曳體偏離/震動幅度控制在+-2米內;拖曳速度:16節;最大拖曳速度:30節;收/放時間:6分鐘;最大放纜速度:3m/s;纜長:約200米;直徑:14毫米;最大質量負荷:7噸。

裝備情況

由於我軍大中型艦艇的數量不足,037家族的各類艦艇長期奔波在各條戰線上,充當著別國驅逐艦、護衛艦的所扮演的角色。在著名的西沙海戰中,新銳的037型獵潛艇以迅猛的火力打破了膠著的戰局,以凌厲的火力攻勢摧毀了南越西貢政權海軍的10號護衛艦怒濤號。一方面這說明了我軍裝備上的嚴重欠缺,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037在當時優異的性能。實際上,037並不是類似“虎”式坦克那樣的強大裝備,倒更接近吉普那樣的泛用量產型裝備。由於其作為一個海上的機動型平台經得起各類需求的“折騰”,所以被我軍廣泛使用於各種各樣的需求中。
由於中國海軍大中型艦艇的數量不足,037各類艦艇長期奔波在各條戰線上,也促成了該型艇的大批量製造。
在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037家族的基本潛力已經被充分挖掘。要想在其艇體上繼續挖掘潛力,建造非常現代化的改進型號,有一定的難度。在未來的歲月中,037家族的成員將逐步從國防第一線淡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