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域名

.dk域名

月)。 ):首相,自由黨人。 ,女)。

.DK域名

國旗

【國名】 丹麥王國( The Kingdom of Denmark , Kongeriget Danmark )代碼DK
【國名釋義】 在古高德語中,“丹”為“沙灘、森林”之意,“麥”為“土地、國家”之意。
【國旗】丹麥國旗是現今仍在使用的國旗之中最為古老、歷史最為悠久的一面,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7∶28。旗地為紅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圖案,稍偏左側。據丹麥史詩記載,公元12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瑪·維克托里斯(也稱勝利王)率軍對愛沙尼亞異教徒征戰。6月15日隆達尼斯戰鬥中,丹軍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帶有白色十字的紅旗從天而降,並伴隨著一個響亮的聲音:“抓住這面旗幟就是勝利!”在這面旗幟的鼓舞下,丹軍奮勇作戰,轉敗為勝。此後白色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至今每年6月15日,丹麥都要慶祝“國旗日”即“瓦爾德瑪日”。

瑪格麗特二世

【重要人物】瑪格麗特二世 :女王。 1940 年 4 月 16 日生於哥本哈根。曾就讀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法國巴黎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 1972 年 1 月 14 日登基。 1967 年 6 月 10 日與亨里克親王( Henrik, 法國伯爵)結婚。有二子,長子腓特烈王儲( Frederik ),次子約阿希姆親王( Joachim )。女王性格開朗,興趣廣泛。在考古、美術和文學方面頗有造詣。曾於 1979 年訪華。 安諾斯 · 福格 · 拉斯穆森 ( Anders Fogh Rasmussen ):首相,自由黨人。生於 1953 年 1 月。奧胡斯大學經濟學碩士。 1978 年當選議員, 1985 年當選自由黨副主席, 1987 - 1992 年任稅務大臣,其中 1990 - 1992 年兼任經濟大臣, 1998 年當選自由黨主席, 2001 年 11 月當選首相, 2005 年 2 月大選後連任。曾於 2004 年訪華。

自然地理

(圖).dk域名自然地理

丹麥位於歐洲北部波羅的海至北海的出口處,是西歐、北歐陸上交通的樞紐,被人們稱為“西北歐橋樑”。包括日德蘭半島的大部及西蘭、菲英、洛蘭、法爾斯特和波恩荷爾姆等406個島嶼組成,面積43096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南部與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里。全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中部稍高,最高點海撥173米。境內多湖泊河流,最長河流為古曾河,最大湖泊阿里湖面積40.6平方公里。氣候溫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

歷史

公元 985 年形成統一王國。公元 8 ~ 12 世紀為強盛的海盜時期,曾征服現英國、挪威、法國萊茵河畔等地區。 14 世紀走向強盛,並於 1397 年成立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為盟主的卡爾馬聯盟,疆土包括現丹麥、挪威、瑞典、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以及芬蘭的一部分。 15 世紀末開始衰落。 1523 年瑞典脫離聯盟獨立。 1814 年將挪威割予瑞典。1849 年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布中立。 1940 年 4 月至 1945 年 5 月被納粹德國占領。 1944 年冰島脫離丹獨立。 1949 年加入北約, 1973 年加入歐共體。擁有對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主權。

政治

2004 年丹麥政局穩定,執政兩黨自由黨、保守黨合作良好。政府繼續在醫療衛生、養老、移民及稅收等領域深化改革,推出地方行政改革方案,並於 10 月調整內閣成員。主要反對黨社民黨力量有所恢復,民調支持率止跌,但政治主張缺乏新意,無法對現政府的執政地位形成有力挑戰。 2005 年 2 月 8 日 ,丹麥舉行全國議會選舉。在極右的人民黨支持下,自由黨和保守黨再次組成兩黨聯合政府。
【憲法】 現行憲法於 1915 年制定,1920 年、1953 年兩度修改。憲法規定,丹實行君主立憲制。經議會 5/6 多數通過,政府可將一定範圍內的主權交給某種 “ 國際機構 ” 。
【議會】 一院制,共 179 個議席。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本屆議會於 2005 年 2 月 8 日 大選後產生,由自由黨( 52 席)、社會民主黨( 47 席)、保守黨( 18 席)、社會主義人民黨( 11 席)、丹麥人民黨( 24 席)、激進黨( 17 席)和紅綠聯盟( 6 席) 7 黨組成。此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各占 2 席。議長由克里斯蒂安 · 麥達爾( Christian Mejdahl ,自由黨人)連任。
【政府】 本屆政府系自由黨和保守黨聯合政府,共設 18 個部,內閣大臣中自由黨 12 人,保守黨 7 人。首相安諾斯 · 福格 · 拉斯穆森( Anders Fogh Rasmussen ,自由黨),其他閣員有:副首相兼經濟、貿工大臣本特 · 本特森( Bendt Bendtsen ,保守黨),外交大臣佩爾 · 斯蒂 · 默勒( Per Stig M?ller ,保守黨),財政大臣托爾 · 彼澤森( Thor Pedersen ,自由黨),就業大臣克勞斯 · 約爾特 · 弗雷澤里克森( Claus Hjort Frederiksen ,自由黨),司法大臣萊娜 · 埃斯珀森( Lene Espersen ,女,保守黨),文化大臣布里安 · 米克爾森( Brian Mikkelsen ,保守黨),教育兼宗教大臣貝特爾 · 霍德( Bertel Haarder ,自由黨),稅務大臣克里斯蒂安 · 延森( Kristian Jensen ,自由黨),交通和能源大臣弗萊明 · 漢森( Flemming Hansen ,保守黨),科技創新大臣黑爾厄 · 桑德( Helge Sander ,自由黨),食品、農業和漁業大臣漢斯 · 克里斯蒂安 · 施密特( Hans Christian Schmidt ,自由黨),國防大臣瑟倫 · 加德 · 延森( Soeren gade Jensen, 自由黨),環境兼北歐合作大臣康妮 · 赫澤高( Connie Hedegaard ,女,保守黨),內政和衛生大臣拉爾斯 · 勒克 · 拉斯穆森( Lars L?kke Rasmussen ,自由黨),發展援助大臣烏拉 · 特爾奈斯( ULLA T?rn?s ,女,自由黨),難民、移民和社會融合大臣麗克 · 維爾斯赫伊( Rikke Hvilsh?j ,女,自由黨),社會事務和平等大臣埃娃 · 凱爾 · 漢森( Eva Kjer Hansen, 女,自由黨) , 家庭與消費者事務大臣拉爾斯 · 巴弗茲( Lars Barfoed, 保守黨)。
【主要網址】 丹麥王室:www.kongehuset.dk ;議會: www.folketinget.dk;首相府:www.stm.dk ;外交部:www.um.dk

【司法機構】 法院分三級。全國有 1 所最高法院、 2 所國家法院和 82 所地方法院。此外,還有海事與商業法院、特別訴訟法院等專門法院。最高法院由 1 名院長和 17 名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政府(司法大臣)推薦,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法院獨立行使職權。最高法院院長托本 · 梅爾基奧爾( Torben Melchior , 2004 年 12 月 1 日 上任)。檢察機構隸屬法務部,設總檢察長 1 名和檢察官 9 名,均由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總檢察長赫寧 · 弗德( Henning Fode )。議會監察官漢斯 · 格莫托夫特-漢森( Hans Gammeltoft-Hansen )。
【政黨】
( 1 )自由黨( The Liberal Party ):執政黨, 1870 年成立,為丹麥最古老政黨。黨員 6.98 萬人。支持歐盟合作,主張自由競爭,反對中央集權。 2005 年 2 月大選支持率 29 % , 系丹第一大黨,主席安諾斯 · 福格 · 拉斯穆森 。
( 2 )保守人民黨( 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 ):執政黨,簡稱保守黨, 1916 年成立。黨員 1.99 萬人。 2005 年 2 月大選支持率 10.3 % , 主張堅持私有制和自由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本特 · 本特森( Bendt Bendtsen )。
( 3 )社會民主黨(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在野黨, 1871 年成立。黨員 5.2 萬人。曾長期單獨或與其他政黨聯合執政。 2005 年 2 月大選支持率 25.8 %,丹第二大政黨和最大的反對黨。主張保持和發展福利制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赫勒 · 托寧 - 施密特( HELLE Thorning-Schmidt )。
( 4 )丹麥人民黨 ( The Danish People's Party ):在野黨, 1995 年 10 月由退出進步黨的議員組成。黨員 6615 人。 2005 年 2 月大選支持率 13.3 %。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反對國際合作。主席皮婭 · 克亞斯高( Pia Kjaersgaard ,女)。
( 5 )社會主義人民黨( The Socialist People's Party ):在野黨, 1959 年從丹麥共產黨分裂而成。黨員 8375 人。 2005 年 2 月大選支持率 6 %。重視人權、民主和環保,支持裁軍,主張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參與國際合作。主席維力 · 須夫丹勒( Villy S?vndal )。
( 6 )激進自由黨( The Danish Social-Liberal Party ):在野黨,簡稱激進黨, 1905 年成立。黨員 8600 餘人。 2005 年 2 月大選支持率 9.2 %。重視個人尊嚴、自由及環境問題,主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瑪麗安娜 · 耶爾韋( Marianne Jelved ,女)。
( 7 )紅綠聯盟( Enhedslisten Party ):在野黨, 1989 年由原丹麥共產黨、共產主義工人黨及反歐盟勢力組建。反對加入歐盟合作、力主裁減軍費、降低失業率、加強環境保護等。黨員 2524 人。 1994 年 9 月第一次進入議會。 2005 年 2 月大選支持率 3.4 %。採取集體領導制。
此外,丹還有基督教民主黨( 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 )、中央民主黨( The Central Democratic Party )和少數黨( Minority's Party )等三個議會外政黨。

行政區劃

(圖).dk域名行政區劃

丹麥被劃分為13個郡(amtskommune 直譯為“自治市”)以及271個直轄市(kommune) , 3個市政當局擁有縣級特權 , 市長都是本地居民直選。
郡:
* 菲特烈堡(郡) (Frederiksborg)
* 菲茵 (Fyn)
* 哥本哈根(郡) (København)
* 北日德蘭 (Nordjylland)
* 里伯 (Ribe)
* 靈克賓 (Ringkøbing)
* 羅斯基勒 (Roskilde)
* 南日德蘭 (Sønderjylland)
* 斯多斯特姆 (Storstrøm)
* 維厄勒 (Vejle)
* 維堡 (Viborg)
* 西希蘭 (Vestsjælland)
* 奧胡斯(奧爾胡斯) (Århus)
直轄市:
* 博恩霍爾姆 (kommune, Bornholm)
* 菲特烈堡(kommune, Frederiksberg)
* 哥本哈根(kommune, Københavns)
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也是丹麥王國的領土,但擁有自治權並且享有高度自治,在議會各擁有2席。法羅群島自行劃分為7個郡50個縣;格陵蘭人口少,沒有再劃分行政區域。

歷史名人

(圖)安徒生安徒生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於丹麥富恩島歐登塞市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因病去世,母親是一位洗衣工。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後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後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配角演員,後因嗓子失潤被解僱。從此開始學習寫作,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於1829年問世。這部遊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後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3年去義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義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年)。小說出版後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誌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1840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遊記,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他一生未婚。1875年8月4日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共寫了160多篇童話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想像豐富、思想深刻、充滿詩意、引人入勝,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作品還有《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夜鶯》、《白雪公主》等。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雜誌1919年1月號刊載了周作人所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後,著名作家、翻譯家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先生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1988年8月,葉君健因畢生從事安徒生著作的翻譯,並將這位丹麥童話作家的作品全部翻譯成中文而榮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頒發的丹麥國旗勳章。

(圖)伊薩克·迪內森伊薩克·迪內森

伊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丹麥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 ·布利克森(Karin Blixen),1885年4月17日生於西蘭島倫斯特德一個貴族家庭。早年就讀于丹麥藝術學院,後在巴黎和羅馬學習繪畫。1914年隨男爵丈夫旅居肯亞,經營一個咖啡農場。1931年世界經濟大蕭條時返回丹麥。後來從事文學創作。1934年發表描寫非洲生活的小說集《七個神奇的故事》(Seven Gothic Tales),這本書在丹麥不大受歡迎,在美國卻成為暢銷書。 1937年她的第二部作品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出版,小說敘述她在肯亞悲歡離合的生活,纏綿悱惻,扣人心弦。作者用優美的文字寫出了對非洲風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戀,處處洋溢著散文美的內涵。 後來,小說《走出非洲》被搬上銀幕,並得獲奧斯卡獎。迪內森1943年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s)。二戰期間,丹麥被納粹占領,迪內森用皮爾·安德烈塞爾的化名寫了小說《天使的復仇》(1944年),對法西斯侵略者進行嘲諷。晚年她遭受疾病折磨,但仍堅持寫作,在戰後出版了小說《最後的故事》(1947年)、《命運的軼事》(1958年)和《草坪上的影子》(Shadows on the Grass)(1960年)。1962年9月7日在哥本哈根附近的倫斯特倫德逝世。迪納森的作品樸素清新,富於幻想,具有荷馬史詩和《天方夜譚》的風格,引人入勝,頗有國際影響。英國評論家約翰·達文波特讚揚道:“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少有作家象她那樣寫得少而精。”海明威在接受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金的典禮上還說過:“如果這筆獎金授予美麗的作家伊薩克·迪納森,我會更高興 。”

(圖)尼爾斯·玻爾尼爾斯·玻爾

尼爾斯·玻爾 (Niels Bohr,1885-1962):近代著名的物理學家、原子核 物理學創始人。1885年10月7日生於哥本哈根。1905年,20歲的玻爾寫出的關於水表面張力測量的論文獲得了丹麥科學院金質獎章。1911年獲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學位後開始研究金屬中電子運動的理論,並自1912年起擔任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的助手。1913年初,玻爾提出了他著名的原子理論,這個理論隨即被用於分析各種譜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對原子結構模型的研究成果,使他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玻爾接著提出了著名的“對應原理”。1943年,玻爾逃離納粹占領下的丹麥,經過瑞典轉道英國,不久後到達美國,馬上參與了核子彈的研製工作。在核子彈尚未試驗之前,玻爾就指出,如果原子能掌握在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民手中,這種能量就會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如果它被濫用, 就會導致文明的毀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玻爾極力主張和平利用原子能和控制原子武器的政策。在他的倡導下,1955年在日內瓦召開了“原子能和平利用”第一次國際會議,玻爾本人也於1957年獲得美國首屆和平利用原子能獎。玻爾對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民一直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徽章上用的就是中國陰陽太極的圖案。1937年夏天,玻爾夫婦和兒子漢斯來中國,訪問了上海、杭州、南京、北平等地。他在前中央研究院、浙大、北大等單位做了關於原子和原子核的演講。

丹麥經濟

丹麥是發達的西方工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農牧漁業及食品加工業發達,在許多工業領域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近年來,政府堅持適度緊縮的財政政策,採取積極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及匯率。2000年9月28日丹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區後,仍堅持以“匯率掛鈎”和“利率緊隨”為主要特徵的“準歐元政策”。2004年,丹政府繼續實施稅收零增長政策,扶持高新技術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刺激市場投資與消費,國民生產總值和外貿額持續上升,國際收支與公共財政盈餘不斷擴大,通脹率保持穩定。丹在“世界經濟論壇 (WEF) ” 2005-2006年度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名列第四。
2004 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 2336 億美元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4.3 萬美元 。
經濟成長率 : 2 % 。
貨幣名稱:丹麥克朗( krone ), 1 克朗 =100 歐爾。
匯率: 1 美元= 6.14 丹麥克朗; 1 歐元= 9.3 丹麥克朗。
通貨膨脹率: 1.2 % 。
失業率: 6. 0% 。
(資料來源: 2005 丹麥統計年鑑。以下資料來源除特別標明外均與此同。)
【資源】 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進口。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估計為 2.9 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 2000 億立方米。 1972 年起開採石油, 2000 年產油 1773 萬噸,為歐洲第 3 大石油輸出國。探明褐煤儲量 9000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 48.6 萬公頃,覆蓋率約 10 %。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工業】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2003 年工業總產值達 5423.7 億丹麥克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38.9% 。從業人數 42.3 萬,占就業總人數的 15.3 %。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石油開採、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藥、紡織、家具、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 60 %以上供出口,約占出口總額的 75 %。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製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企業以中小型為主。主要工業部門產值如下(單位:億克朗):
2001 2002 2003
食品工業 1238.0 1316.3 1305.9
機械製造 624.4 625.0 622.4
電子工業 622.7 619.1 596.3
化學工業 556.6 605.4602.8
採礦、冶金 410.7 404.5417.1
服裝、紡織 142.5 126.9 110.5
石油加工 159.5 145.5 146.7
木材加工 122.3 119.5120.6
【農業】 農牧業高度發達。近年受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影響較深,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逐年下降,但在外貿中仍占較大比重。 2003 年農牧業總產值(包括漁業、林業)為 644.93 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4.6 %。農牧結合,以牧為主,蓄牧業、林業產值 606.12 億克朗,占農業總產值的 94 %。有耕地 265.8 萬公頃,農場 4.86 萬個,從業人員 10.1 萬,占就業總人數的 3.6 %。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約 65 %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 10.6 %,豬肉、乳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 2003 年有貂場 1998 個,產貂皮約 1220 萬張。
2003 年家畜存欄數:牛 172.4 萬頭,其中奶牛 59.6 萬頭,羊 14.4 萬隻,豬 1295 萬頭,馬 4.3 萬匹;家禽存欄數 1715.2 萬隻。產奶 467.5 萬噸,蛋 1260 噸。主要農作物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1 2002 2003
穀物975.5 880.7 905.1
油菜 21.2 21.8 35.4
豆類 11.5 15.0 12.4
麥桿 356.8 366.3 341.6
甜菜 314.9 338.5 285.7
【漁業】 世界第 15 、歐洲第 2 、歐盟最大漁業國,捕魚量約占歐盟捕魚總量的 36 %。 2002 年總捕魚量約 132.8 萬噸,主要有鱈魚、比目魚、鯖魚、鰻魚和蝦等,主要用於生產魚油和魚肉。至 2002 年底共有漁船 2457 艘,總噸位 9.8 萬噸。 2003 年漁業產值 38.81 億克朗。
【服務業】 服務業發達,主要包括商業、電信、金融、保險、旅遊和技術服務等。 2003 年產值達 7450 億克朗,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53.4 %。
【交通運輸】 海、陸、空交通發達。商船主要從事國際運輸。
鐵路: 2003 年有國營鐵路 2284 公里,私營鐵路 495 公里。客運量 55.48 億人公里,貨運量 20.91 億噸公里。
公路: 2003 年總長約 7.2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9 公里。 2003 年共有各種汽車約 250 萬輛,其中小轎車 188.8 萬輛、貨車 38.9 萬輛、公共汽車 1.4 萬輛。公路國內貨運量為 110.57 億噸公里。
水運: 2003 年 20 噸以上商船 1838 艘 , 總噸位 739.1 萬噸。客運量為 2.45 億人公里,貨運量為 821.9 萬噸。全國有港口 124 個,菲德烈西亞港、凱隆堡港、哥本哈根港和奧胡斯港貨運量居前列。
空運:共有 23 個機場,民用飛機 1124 架。北歐航空公司為瑞典、丹麥和挪威共有,丹麥占 2/7 股份。哥本哈根卡斯楚普機場是丹最大航空港,也是歐洲北部重要航空樞紐。 2002 年空運乘客 3.04 億人次,貨物 11.2 萬噸。
【財政金融】 近幾年公共財政情況如下(億克朗):
2000 2001 2002
收入 7269 7548 7636
支出 6902 7182 7425
差額 367 366 211
內債 4395 4619 4651
外債 2190 2350 2471
BANK )、聯合銀行( UNIBANK - GROUP )和 BG 銀行( BG DANSKE 2003 年,國家銀行黃金儲備約為 53 億克朗(約合 8.04 億美元),外匯儲備 2363 億克朗。 2002 年有銀行 180 家,雇員約 4 萬人。其中最大的三家銀行為丹麥銀行( DEN BANK )。 2000 年 3 月,聯合銀行與瑞芬合資的梅麗塔北歐銀行( Merita Nordbank )合併,名稱仍為聯合銀行。
銀行名稱
成立時間
資產額
(億克朗)
雇員數(萬人)
丹麥銀行
1989 年
3381.5
1.2
聯合銀行
1990 年
2217.9
1.1
BG 銀行
1995 年
1720.1
0.53
【對外貿易】 外貿是丹經濟命脈。主要原料靠進口,產品銷售依賴國際市場。政府制訂優惠政策,鼓勵產品出口。同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1987 年以來一直保持較大順差。主要進口產品為運輸設備、電信產品、紙張、原油、煤炭、鋼鐵、機械和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為乳製品、肉、魚、家具、醫藥、電子產品、儀表、船舶、紡織品和服裝等。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克朗):
2001 2002 2003
外貿總額 7925 8267 8134
進口額 3696 3844 3767
出口額 4229 4423 4366
差額 +533 +579 +599
2003 年丹與主要貿易夥伴經貿情況(單位:億克朗):
出 口 進 口
歐盟 2865.74 2667.32
德國 824.53 858.86
瑞典 553.05 488.16
英國 364.57 297.97
荷蘭 204.36 261.67
挪威 245.16 167.21
【對外投資】 2002 年對外直接投資 357 億克朗,外國對丹直接投資 437 億克朗。 ( 資料來源:丹麥國家銀行 )
【對外援助】 2003 年丹對外援助總額為 104.5 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0.7 %。援助重點為難民、醫療衛生和農村發展。主要受援國有加納、莫三比克、孟加拉、尼加拉瓜等。
[編輯本段]【著名公司】
A.P. 穆勒集團( A.P.Moeller Group ):成立於 1904 年。主要經營造船和海上運輸、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航空運輸、商品零售等。有子公司 70 家,分布 100 個國家,員工 6 萬餘人。下屬的兩家主要分公司斯汶堡汽輪公司和 1912 汽輪公司在 2003 年《商業周刊》評選中分列世界 1000 強企業中的 346 和 359 位(以市值計算)。 1999 年其下屬的馬士基船運公司( Maersk Line )兼併美國海陸航運公司,組成世界最大貨櫃船運公司,並改名為馬士基海陸船運公司( Maersk Sealand )。在北京、上海、大連、天津等地設有分公司,在南京、廣州、重慶等地設有辦事處。
諾和集團( Novo Group ):原諾和諾德集團( Novo Nordisk ),成立於 1923 年。世界著名醫藥和生化製品集團公司,生產的胰島素和酶製劑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 50 %和 40 %以上。在 68 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子公司或辦事處,共有員工 1.6 萬人。 2000 年 11 月正式分為兩公司,負責製藥業務的公司沿用原名稱,負責酶製劑業務的公司改名為諾維信( Novozymes )。 1995 年該集團投資約 2 億美元在天津設廠,是丹在華最大企業。
丹佛斯集團( Danfoss ):丹最大工業企業,主要生產採暖、製冷和傳動及速控溫控元件。在世界不少國家有子公司,共有雇員 1.7 萬人。 1995 年在天津建立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散熱器恆溫控制閥、熱力膨脹閥、水閥、冷凝機組和相關產品。
樂高公司( Lego ) :是一家丹麥的玩具公司,亦指該公司出品的積木玩具,由五彩的塑膠積木、齒輪、迷你小人和各種不同其他零件,組成各種事物。
該公司與多個娛樂公司有合作,如迪士尼、時代華納。例如在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戰等電影在美國上映前後,樂高就會推出相應主題玩具。
[編輯本段]【人民生活】
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稅收、高消費為特徵。 2002 年社會福利(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等)開支為 3958.89 億克朗,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28.4 %。 2002 年人均收入 22.18 萬克朗。 2003 年失業人數約為 17.1 萬人。全國有醫生 9400 人,病床 2.6 萬張。私人住宅擁有率 53 %,別墅擁有率 11 %,手機使用率 68 %,家庭電腦擁有率 70 %,上網率 79 %。每千人擁有醫生 2.5 名,洗衣機 740 台、電視機 575 台,小轎車 343 輛、電話 613 部、傳真機 120 部。
[編輯本段]【丹麥軍事】
根據丹麥憲法,瑪格麗特二世女王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防部是武裝力量最高行政機關,國防大臣為文職,向議會和首相負責,對武裝力量實施行政領導。國防司令部是武裝力量最高指揮機構,負責丹三軍的作戰、訓練和後勤保障。現任國防司令是漢斯 · 傑斯帕 · 赫爾旭( Hans Jesper Hels?,2002 年 5 月上任),國防參謀長為蒂姆 · 斯洛斯 · 約根森( Tim sloth J?rgensen )。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義務兵服役期 8 ~ 12 個月,志願兵服役期為 54 ~ 72 個月。
丹麥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國民衛隊組成,其中陸、海、空三軍為現役正規軍隊。截至 2004 年年底,丹軍總員額 20550 人,陸軍、海軍和空軍兵力分別為 12550 人(占總兵力的 61.1% )、 3800 人(占 18.5% )和 6471 人(占 20.4% )。其中,陸軍裝備主戰坦克 281 輛、裝甲車 732 輛、 100 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 315 余門、直升機 25 架;海軍編成水面艦艇部隊(下設 6 箇中隊)和海防艦艇部隊(分轄 3 個海區),主要裝備艦艇 64 艘 ( 其中護衛艦 7 艘、巡邏艇 36 艘、用於偵察和漁業監護的直升機 8 架 ) ;空軍編為 6 個航空兵中隊(其中 4 個戰鬥機中隊、 1 個運輸機中隊、 1 個直升機中隊)、 1 個雷達中隊(轄 6 個雷達站),裝備各種飛機 111 架(其中 F - 16A/B 型戰鬥機 68 架、 C - 130 型運輸機 3 架)。
2004 年國防預算為 164.92 億克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 1.2 %。 2005 年預算總額為 186 億丹麥克朗,約占財政年度預算的 4% 。(資料來源:丹麥國防部)

文化教育

丹麥孕育了童話家安徒生、作典家卡爾·尼爾森、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雕刻家托爾森,神學家克爾愷郭爾、舞蹈家布農維爾與建築家雅科布森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 學家;20世紀有12位丹麥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丹麥在天文學、生物學、環境學、氣象學、解剖學研究、免疫學、光速計算、電磁、血清研究和核物理研究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得到發展的文化方針,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

丹麥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國民獲得國家多項福利,丹麥人的平均壽命很長。在發展教育方面,丹麥政府更是不遺餘力,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得到發展的文化方針,並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義務免費教育,受教育的比例和程度都比較高,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於1479年)、奧胡斯大學(建於1928年)、丹麥技術大學和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丹麥全國有200多個博物館,其內容涉及工藝、繪畫、雕塑、舞蹈、音樂、醫學、建築、電車、船舶、釀造、菸草等方面。當年的丹麥王室宮殿——弗雷德里克斯堡如今已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丹麥人喜愛讀書。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文學作品達到世界文學的頂峰,丹麥素有“童話王國”之稱。1975年開始的國際童話電影節每兩年在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城(Odense)舉行一次,中國卡通片《牧笛》於1979年獲第3屆金質獎。瑟倫是另一位偉大作家和神學家以及哲學家,他創作了大量的有關宗教及其他精神問題的做作,他的思想對各國的哲學思想影響極大,直到今天,他的觀點仍然是全世界研究的話題。卡倫·布里森是20世紀著名的女小說家,她在非洲生活了20年,她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作品在世界廣泛傳播。丹麥的芭蕾舞蹈藝術世界聞名,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經常在世界各地進行巡迴演出。丹麥也是世界上電影事業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丹麥影片曾連續兩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丹麥人喜愛運動,足球為國球。游泳、划船、騎車、壘球、手球、長跑也非常流行。丹麥大部分地區靠近海邊,諸如游泳、划船、帆賽和賽艇運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丹麥的足球、羽毛球運動發展水平也較高。

在丹麥,沒有人養鳥。鳥兒只是循著生態規律繁衍生長。但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可以欣賞到鳥的種種樂趣。餵鳥在丹麥形成了風尚。無論是夏日還是寒冬,在鳥兒集中的廣場、公園,每天都能見到餵鳥的人,尤以老人和兒童為多。丹麥的國鳥是白天鵝,過去卻是丹麥鶴。丹麥人視此鳥為仙鳥,說嬰兒便是由它們銜到人間的。不知從何時起,也不知何故,丹麥鶴的數量驟然減少了。現在,日德蘭半島有個小城市,是丹麥鶴唯一出入的地方。每年春暖花開時節,城裡居民都要在自家的房頂上修搭木架,以方便仙鳥築巢孵蛋。當仙鳥歸來時,全國各地有不少人專程趕去,和當地居民一起,像對凱鏇的勇士一樣加以歡迎。丹麥的交通信號燈一般要比其他國家多兩個裝置,一是專管公共汽車的橫豎道信號燈;二是專管腳踏車的小型紅綠燈。按照交通規則,在路口,公共汽車和腳踏車享有先行權,其他車輛必須禮讓,否則就是違反交通規則。據2001年的統計,丹麥家庭上網過半。在丹麥,狗要納稅,但離奇的是稅的多少取決於狗的高矮。所以,在丹麥,狗都是長長的,矮矮的。

在丹麥,琥珀是最美的東西。相傳琥珀是美人魚的眼淚,這些“眼淚”十分珍貴,一滴一滴需要經過千萬年的變化才能形成。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琥珀的國家。14世紀丹麥強盛時期,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大都為丹麥所統治。那時,琥珀作為北歐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同時也作為最珍貴的寶石飾品,進貢給顯赫的羅馬帝國。一塊琥珀約等於一個奴隸的身價。作為琥珀的發祥地,丹麥人開闢了世界歷史上有名的琥珀貿易之路,丹麥人驕傲地稱之為“琥珀之路”。據丹麥琥珀屋的資料記載,“琥珀之路”從丹麥北部的日德蘭半島,經由波羅的海口岸,可一直到達地中海、波斯、印度、中國和更遠的地方。據說古代西方人向中國皇帝贈送的禮品就是琥珀。
丹麥的銀器設計也相當有名,如喬治·延森是經典的銀器藝術家。
【文化】 2003 年全國有公共圖書館 5178 所,各類博物館 271 所, 96.15 萬參觀人次。全國共擁有影院 162 所,全年播放國內外電影 616 部。
【教育】 教育事業發達。 1973 年起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 2002 年全國共有學校 3520 所,學生 111.8 萬人,其中國小 2791 所,學生 67.9 萬人;高中 307 所,學生 6.9 萬人;職業學校 164 所,學生 17.2 萬人;綜合性大學 5 所,學生 7.4 萬人;師範、技術、農業、商業、藝術、音樂等院校 153 所,學生 10.4 萬人。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於 1479 年 , 2003 年約有學生 3.5 萬人)、奧胡斯大學(建於 1928 年, 2003 年約有學生 2.1 萬人)、丹麥技術大學和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 2003 年國家教育經費預算為 301.7 億克朗,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2.2% 。
【新聞出版】 2003 年,全國有日報 32 種,發行量 137.8 萬份,周日報 10 種,發行量 125.1 萬份,期刊雜誌 109 種,技術及地方報刊 278 種。主要報紙發行量如下(括弧內為創刊年):《日德蘭郵報》( 1871 年),平日版 17.2 萬份,周日版 23.1 萬份 ;《貝林時報》( 1749 年),平日版 14.2 萬份,周日版 16.5 萬份;《政治報》( 1884 年),平日版 13.7 萬份,周日版 17.3 萬份。
丹麥通訊社( Ritzaus Bureau ): 1866 年創建。丹唯一的全國性通訊社,由各大報紙合辦。
丹麥廣播公司: 1925 年創立。丹麥最大的全國性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丹麥電視二台: 1988 年創立, 1989 年開播。

對外關係

冷戰結束後,丹麥對傳統上以北約、歐共體、北歐合作和聯合國為支柱的外交政策進行了調整,突出以歐盟為重點,並增加了“共同安全、民主和人權、經濟和社會發展及環境” 等內容。丹重視歐盟建設,堅持依託北約,加強歐洲安全合作,積極拓展以北歐合作為基礎的環波羅的海合作,重視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同154 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
關於國際形勢:認為國際形勢總體趨向緩和,但恐怖主義、民族和宗教問題等非傳統安全因素已成為威脅國際安全與穩定的突出問題, “9·11” 事件對世界政治和安全格局影響深遠。認為世界政治形勢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但美國“一超” 地位短期內不會受到挑戰,相反卻有進一步加強的趨勢。主張各大國間應加強對話和合作,共同應對面臨的挑戰。
關於聯合國作用和改革:視聯合國為國際社會構架的基礎和國際安全與穩定的保障。認為聯合國須在伊戰後重樹權威,發揮更大作用。支持安理會改革,主張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國數目,限制使用否決權。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 2004 年 10 月當選安理會 2005 - 2006 年非常任理事國。
關於國際反恐:譴責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重視建立全球反恐聯盟,支持反恐鬥爭。認為貧窮落後是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強調重視發展問題有助於從根本上消除恐怖主義。“9·11”後,丹國內出台反恐法案,支持並參與美國和北約打擊恐怖主義的軍事行動及聯合國有關維和行動。於 2005 年 3 月出任安理會反恐委員會主席一職。
關於美國建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問題:主張有關國家應嚴肅對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問題,支持美建立NMD 計畫, 2004年與美簽署協定,同意將格陵蘭圖勒基地納入美飛彈防禦系統。
關於人權和民主問題:視人權和民主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奉行將保護人權和少數民族權利置於國家主權之上的 “ 積極的人權政策” ,主張所有國家和地區認同和遵守國際公認的人權標準。支持和推行 “人權高於主權” 、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念,認為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政治和人道原因為由進行“人道主義干涉” 。
關於歐洲形勢:認為當前歐洲大規模軍事威脅的可能性減小,但局部衝突凸顯,影響歐洲安全的因素主要來自對民主、人權等共同價值觀念的威脅及有組織犯罪、難民潮和環境污染等。主張加強歐洲在預防和控制危機方面的能力以及反恐領域的合作,支持建立歐盟快速反應部隊,以更加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本地區危機,但同時強調不能以削弱北約在歐洲的作用和存在為代價。
關於歐盟合作和歐元:視歐盟合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內容,但在歐盟共同貨幣(歐元)、共同防務、司法及歐洲公民權等合作領域有 “ 四項保留” 。支持歐盟東擴和深化一體化建設,支持歐盟制憲,但要求維護小國利益,不贊成歐盟發展成 “ 聯邦歐洲” 。上屆政府曾於 2000 年 9 月 28 日就加入歐元舉行全民公決,結果以 53.1% 否決加入歐元區,使其取消 “ 四項保留 ” 、加強歐盟合作的努力受到重挫。隨著歐盟東擴和歐盟合作的深入發展,丹 “ 四項保留” 特別是在防務、司法合作方面的保留開始凸顯負面效應。丹正考慮以某種方式在司法領域取得突破。
關於中東問題:認為國際社會應對中東問題予以更多關注,促進中東地區各方的互信與合作,以避免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和原教旨主義的蔓延。強調美在解決中東危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張歐盟與中東 - 環地中海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積極促進中東和平進程。呼籲以從加薩走廊撤軍。承諾增加對中東地區的民主援助以改善該地區民主、人權和實施良政,但以執行更為 “ 中立、平衡 ” 的中東政策為由,取消了一些援巴項目。
關於朝核問題:支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及和平解決朝核問題,要求朝放棄發展核武,呼籲美朝通過對話改善關係。高度評價我主持六方會談,認為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認為歐盟可在適當時機參與解決進程,特別是在促進朝鮮發展經濟及推動朝融入國際社會方面發揮作用。每年向朝提供約 1500 萬克朗(約合259 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
關於伊朗核問題:關注伊朗核問題的發展,認為伊應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接受監督和核查。主張國際社會就此問題加強磋商和合作,儘快以和平方式妥善解決問題,避免伊問題危及世界和平,成為新的動亂因素。
關於伊拉克問題:支持美採取軍事行動推翻薩政權,曾派遣護衛艦、潛艇各一艘以及150 多名士兵參戰。主張聯合國在伊戰後維和、重建和推動民主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譴責伊出現的反美英占領暴力活動。積極參與伊拉克重建及“ 巴黎俱樂部 ” 關於伊債務問題談判,支持並呼籲國際社會盡最大努力減免伊債務並提供援助,已提供 3.5 億丹麥克朗(約合 6034 萬美元)用於伊重建工作。丹駐敘利亞大使曾一度任伊巴斯拉地區行政長官。2004 年在伊駐軍 520 人;6 月,丹駐伊大使正式赴伊上任。
關於阿富汗問題:關注並參與對阿富汗的援助及戰後重建工作。重點援助民主和法制建設,先後向阿提供 3 億克朗(約合 5172 萬美元)的人道主義及重建援助。通過北約向阿派有 4 架戰鬥機和 147 名士兵。 2004 年撥款 2350 萬克朗(約合 405 萬美元)專項資助阿總統選舉。認為阿總統民主選舉有助於打擊阿極端勢力,促進阿和平與穩定。選舉基本公正,希阿各派尊重選舉結果的合法性。 2003 年以來丹曾因強制遣返阿在丹難民並將援助與難民遣返事務掛鈎受到阿政府和聯合國難民署的批評。
【 同中國的關係】
1950 年1 月9 日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 年5 月11 日建交, 1956 年2 月15 日由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20世紀70 - 80 年代兩國關係發展較快。先後簽訂了《中丹政府貿易協定和支付協定》、《中丹民航協定》、《中丹海運協定》、《中丹投資保護協定》、《中丹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協定》等協定。
2004年兩國關係繼續發展。 2 月,丹首相拉斯穆森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5 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應邀對丹進行正式友好訪問,系兩國建交以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首次訪丹。丹議會第一副議長斯文 · 奧肯、議會外交政策委員會、勞務市場政策委員會等代表團分別訪華。兩國外交部間保持著磋商與協調。 9 月,中國外長李肇星在紐約第 59 屆聯大期間同丹外交大臣默勒會見。 11 月,丹麥外交部常務秘書彼得森來華與張業遂副外長進行政治磋商,雙方還就中國政府同意丹麥在重慶設立領事館事互換照會。 2005 年 4 月,回良玉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應邀訪丹。丹副首相兼經貿大臣本特森於 6 月 25 日至 7 月 2 日訪華。 8 月,丹社會事務和平等大臣漢森訪華。 9 月,丹文化大臣米克爾森、丹女王的丈夫亨里克親王訪華。 10 月,丹第四副議長彼得森、 國防司令赫爾旭上將分別訪華。11月丹第一副議長奧肯、發展援助大臣Ulla Tornaes分別訪華。12月丹總檢察長享寧訪華。2006年1月,李鐵映副委員長訪丹,丹議會能源政策委員會主席瓦賽堡、交通和能源大臣漢森訪華。
現任中國駐丹大使:甄建國( 2002 年 9 月 10 日遞交國書)。館址: OEREGAARDSALLE 25, 2900 HELLERUP, COPENHAGEN DENMARK 。 網址:www.chinaembassy.dk 。電話: 45-39460889, 45-39611013 (商務處), 45 - 39460877 (簽證處); 傳真: 45-39625484 , 45-39612913 (商務處), 45 - 39460878 (簽證處)。
丹麥駐中國大使:米磊 (Laurids Mikaelsen , 2004 年 11 月 5 日遞交國書 ) 。
館址: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東 5 街 1 號。網址:http://www.ambbeijing.um.dk/zh/。電話: 85329900 ; 傳真 : 85329999 。
【同美國及北約的關係】
丹麥是北約成員國,重視同美國和北約的磋商與合作,認為北約在維護歐洲安全和穩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軍留駐歐洲有助於保持歐洲的戰略平衡。支持北約東擴,積極參與北約軍事行動。支持北約新戰略,認為北約的關注焦點應是歐洲-大西洋兩岸的安全與穩定,但可在特殊情況下在其防區以外採取軍事行動,並可在聯合國授權問題上持靈活態度。認為除集體防禦外,北約還擔負了捍衛自由、民主、人權和保護少數民族利益等共同價值觀念的責任。但對北約是否應充當世界警察表態謹慎。 2004 年 4 月,丹首相訪美,代表丹麥領取美國詹森總統勳章,以表彰丹在二戰期間保護猶太人方面作出的貢獻。
【同歐盟的關係】
1973 年加入歐共體,2001 年3 月開始實施《申根協定》。作為歐盟成員國,同大多數歐洲國家關係密切。在對外政策上,奉行以歐盟政策為主體的外交政策。 1993 年,丹與歐盟在愛丁堡達成協定,不參加歐盟在歐洲貨幣聯盟、防務、司法和歐洲公民權等方面的合作,即所謂 “ 四項保留 ” 。 2000 年,丹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 2002 年下半年丹輪值歐盟主席,主持召開了 10 月布魯塞爾非正式首腦會議和 12 月哥本哈根首腦會議,成功結束了歐盟與中、東歐十個國家的入盟談判。2004 年,丹首相訪問了兩個歐盟輪值主席國荷蘭與愛爾蘭、英國、法國、西班牙、德國;愛爾蘭總理、歐盟委員會候任主席巴羅佐訪丹。
【同北歐鄰國和波羅的海三國關係】
重視同北歐國家間的傳統合作。認為在歐盟事務中,北歐三國應首先維護各自的利益,然後可在男女平等、就業、環保等立場基本一致的領域內尋求合作。丹和芬蘭、瑞典三國繼續執行歐盟峰會前的北歐首腦會晤機制。主張北歐合作更多地向環波羅的海國家開放。丹曾積極支持波海三國獨立,同其他北歐國家一起最早承認並同三國建交,強調繼續加強同波海三國在軍事、經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積極推動環波羅的海地區合作,力圖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2004 年,芬蘭總理、冰島總理、拉脫維亞外長、愛沙尼亞總統、外長、挪威首相訪丹,丹首相赴德國出席第六屆波羅的海發展論壇峰會,赴瑞典參加北歐理事會會議,丹外交大臣代表北歐五國和波海三國赴美國出席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發展委員會舉行的會議。
【同俄羅斯的關係】
認為俄羅斯局勢走向對歐洲安全和穩定至關重要,加強同俄合作是建立歐洲安全新格局的基礎。主張與俄羅斯建立建設性的、長期的合作關係,保持俄政治和經濟改革勢頭,使俄儘快融入歐洲進程。因 “ 世界車臣人大會”2002 年10 月在丹舉行和未同意引渡車臣“ 副總理”扎卡耶夫事,丹與俄關係發生齟齬。2003 年5月,丹首相夫婦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出席其建城300 周年慶祝活動並與俄總統普京會晤。2004年別斯蘭恐怖事件後,丹譴責車臣恐怖分子的暴行,外交大臣致電俄方表示慰問。
【同中東歐國家的關係】
丹麥重視發展同中東歐國家的關係,認為中東歐國家目前正處在冷戰後的“安全真空” 。認為北約和歐盟雙東擴有利於保持歐洲的長期穩定。 2004 年,丹首相訪問了捷克、奧地利;丹外交大臣訪問了保加利亞、波蘭、馬爾他等;羅馬尼亞總統、波蘭總理、烏克蘭外長等分別訪問了丹麥。 2004 年10 月,哥本哈根警察局副局長凱· 維特努普( Kai Vittrup )出任聯合國駐科索沃警察部隊最高長官。
【同開發中國家的關係】
丹重視同開發中國家的關係。認為貧富差距的擴大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因素。丹採取經濟援助同受援國民主、人權狀況掛鈎的政策,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的援助較前有所下降, 2003 年外援金額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 0.7 %。2004 年,丹外交大臣訪問了加納、約旦、敘利亞、以色列、伊拉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還與國防大臣一起訪問了蘇丹,於 10 月赴越南出席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丹首相訪問了伊拉克。智利總統、尼加拉瓜總統訪丹。

旅遊業

2003 年旅遊業收入 351.6 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2.5 %。旅遊業就業人數為 7.1 萬人,是丹麥服務行業中的第一大產業。年均外國遊客約 200 萬人。共有旅館 557 家,客床 10.6 萬多張。主要旅遊點有哥本哈根、安徒生故鄉-歐登塞、樂高積木城及日德蘭半島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資料來源:丹麥旅遊局)

(圖)美人銅像美人魚銅像

“美人魚”銅像(Little Mermaid)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入口處的一塊巨大鵝卵石上,它是丹麥雕塑家埃德華·埃里克森於1912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女主角用青銅雕鑄的。“小美人魚”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於1837年所寫的一篇童話《海的女兒》中的主角。她是海王最小的女兒。她15歲時,一位王子所乘的船觸礁沉沒,她救了王子並傾心於他。但是王子已與另外的女子訂有婚約,而離開了她。然而,痴情的“小美人魚”仍然日復一日地坐在海邊的岩石上,等待王子歸來。埃里克森利用了丹麥皇家劇院芭蕾舞演員埃倫·普賴斯的形象作為模特,但是他沒能說服這位女演員為製作這一銅像而裸體,這不得不迫使他讓自己的妻子充當裸體模特。這尊5.3英尺高的銅像同真人一般大小,整個人魚直到小腿都是人形,只是腳變成了魚鰭。銅像於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現已成為丹麥的象徵。但“美人魚”銅像曾多次遭受厄運:1961年,有人用白顏料給“美人魚”畫上胸罩;1963年,美人魚全身被涮了一層紅顏色;1964年,銅像第一次被“割去”了頭部;幸好雕刻家埃里克森保存著模具,又重鑄了一個頭像;1984年7月22日清晨,“美人魚”右臂被人鋸走一截,當晚兩個年輕人向警察投案自首,警方以破壞公物罪對其提出起訴;1990年又有人試圖盜頭未果;1998年1月5日,“美人魚”雕像頭部又一次被人盜走。2003年9月,“美人魚”青銅雕像又遭厄運 。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政府決定將美人魚雕像向深海處搬遷,原因是過多的遊客對雕塑造成太多的破壞 。

(圖)安徒生博物館安徒生博物館

安徒生博物館 (H.C Andersson's House)位於丹麥菲茵島中部的奧登塞市區。為紀念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1805-1875年)誕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牆的平房,坐落在一條鵝卵石鋪的街巷裡。這裡臨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樣的建築,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19世紀安徒生生活的年代。博物館共有陳列室18間。前12間按時間順序介紹安徒生生平及其各時期作品,展出大量安徒生作品的手稿、來往信件、畫稿以及丹麥一些名畫家、藝術家創作的有關安徒生生活的油畫和雕塑。安徒生生前的用具仍按原樣擺放著,古樸的家具,兩隻有補丁的僅皮箱,一頂禮帽,一個提包,一把雨傘,一根手杖。這些曾經長期伴隨他的簡陋的旅行行裝,體現他樸實的生活和情趣。第11間為一建於1930是的圓柱形大廳,其幾米高的環牆展出丹麥近代著名藝術家斯坦恩斯根據安徒生的自傳體著作我的一生的童話而作的8幅壁畫,內容有安徒生童年,離啕故鄉,國外遊歷,與世界著名藝術家的交往,最後到1867年,人們歡呼安徒生被授予奧登塞市榮譽市民等安徒生生前各階段的生活與寫作的經歷。博物館第13至18間包括有圖書館和錄像錄音播放室等,在這裡人們拿起聽筒就能聽到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這幾個陳列室,收集了68個國家出版的96種文字的安徒生著作,收藏的中國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及著作共有27種,其中最早的是1926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的安徒生作品的中文譯文。博物館原建在安徒生的故居內,隨著安徒生的聲譽和著作影響的擴大,世界各國安徒生著作版本的增加以及博物館參觀者人數的增多,兩度擴建:一次在1930年,為安徒生誕辰125周年;另一次在1975年,為安徒生逝世100周年。
圓塔 (Round Tower)坐落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附近。建於1642年克里斯欽四世統治時期。克里斯欽四世(1577-1648年)為丹麥和挪威之王,喜建建築,屢建立城市,有“國王建築師”之稱。圓塔高36米,直徑15米。它的建立與三一大教堂(基督教中指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有關。克里斯欽四世修建這座建築使之與大教堂以及圖書館和天文飲台構成一組綜合建築群。塔內有螺鏇通道直抵塔頂。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訪問哥本哈根時曾與其皇后卡特林娜登上塔頂。

(圖)蒂沃利公園蒂沃利公園

蒂沃利公園 (Tivoli Gardens)位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鬧市中心,占地20英畝,是丹麥著名的遊樂園,有“童話之城”之稱。每年4月22日至9月19日對外開放。興建蒂沃利公園的是一名記者兼出版商喬治·卡斯滕森,他向當時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八世進言,表示“若人民耽於玩樂,便不會幹涉政治”,於是獲準修 建這座公園。公園於1843年8月15日起即開始接待當地居民和外來遊客。最初公園只是民眾集會、跳舞,看錶演和聽音樂的場所。後來幾經改造,才逐漸形成一個老少皆宜的遊樂場所。公園的正門,頗似一座碉堡。由專家精心設計的園內建築物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自然景物之間,使整個公園兼有天然與人工之美。花卉展覽是公園的一大特色,花展以種植在園地里的花簇組成五彩繽紛的圖案來吸引觀眾。這裡的水景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水面上不僅有雕塑、噴泉,還有花舟游弋,水鳥翻飛。當夜幕降臨,園內燈光燦爛、閃爍生輝。整個游
樂園既象是在黑幕上畫出一幅大筆素描,又似是一個玻璃的世界。樹枝上的彩燈大小不一、明暗有致,襯托出通幽曲徑、樹影婆娑。水邊的燈飾圖案各有不同,色彩各異,在不同的水面上經過巧妙的安排和藝術的穿插,有如鏡花水月,給人以朦朧迷幻之感。這裡還有丙座引人注目的中國式建築──寶塔和戲台。塔分4層,飛檐凌空,楹檻通靈,一面倚山,三邊臨水。塔內層層設有餐廳,遊客可一邊品嘗中國佳肴,一邊飽覽湖光山色。戲台建於1874年,在外形、大小、色澤、布局上仿照北京故宮戲台規格,台前屋檐下橫懸一塊木匾,上書孟子的名言“與民偕樂”4個大字。蒂沃利公園自創建以來從未出現過赤字,之所以有這么好的收益除了其別致的景色以外,還得益於其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公園內設有20多條驚險程度各異的歷險路線,還可沿飛天干線瀏覽安徒生童話故事里一幕幕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

(圖)大貝爾特海峽大橋大貝爾特海峽大橋

大貝爾特海峽大橋(Store Baelt Bridge)建在在丹麥西蘭島與菲英島之間 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上,該橋上的懸索橋長1624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之一。大橋為公路、鐵路兩用橋。從菲英島至海峽中斯坡洛格島為6.6公里長的西橋,1996年7月完工。東橋從西蘭島至斯坡洛格島鐵路需走的隧道1995年夏季已開通。東橋的公路橋在水面上,這部分大橋中有一段為懸索橋,橋塔高254米;兩橋塔之間的跨度達1624米,僅次於正在建設中的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橋孔高度為65米,可通行任何巨輪。懸索橋使用了1.9萬噸鋼纜,其主鋼纜直徑達85公分。

假日

1月1日 元旦 Nytarsdag
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設立聖餐日 Skærtorsdag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耶穌受難日 Langfredag
3月/4月 復活節 Påskesøndag 丹麥人慶祝3天復活節。
復活節後的第一天 復活節翌日 2. Påskedag
5月1日 勞動節 Arbejdernes kampdag 不是所有的人都放假。
6月5日 憲法日 Grundlovsdag 1849年的這一天丹麥憲法正式簽署。
不定 St. Bededag 將一些小的基督教節日放在一起過。
復活節後40天 耶穌升天節 Kr. Himmelfartsdag
復活節後7周 聖靈降臨日 Pinse 丹麥人慶祝2天聖靈降臨節。
12月24日 平安夜 Juleaften 孩子們在聖誕夜獲得聖誕禮物。
12月25日 聖誕節 Juledag 聖誕節放假3天。
12月26日 聖誕節翌日 2. Juleda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