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台北帝大
1922年,日本駐台田健治郎總督計畫在台北設立大學。
1925年,日本政府駐台伊澤多喜男總督正式編列“帝國大學創設準備費”。
1928年2月,由內閣總理大臣田中義一將台北帝國大學設定案提請閣議。3月16日,建校案經日本政府裁決,17日公布實施。人文學博士幣原坦受命為第一任總長,校址設於台北高等農林學校內,即今校總區現址。初設文政學部、理農學部,以及因取消高等農林學校而設之附屬農林專門部。4月30日,第一屆新生入學宣誓。
1931年3月25日,舉行大學第一屆及附屬農林專校第三屆聯合畢業典禮,計有畢業生46人(文政學部14人,理農學部32人)。其中台籍畢業生僅五位:柯設偕(史學)、鍾德鈞(政學)、徐慶鍾(農學)、劉興文(農學)、蔡雨澤(農學)。
1935年12月26日,公布設立醫學部,由幣原坦總長暫兼部長。
1936年4月1日,將台北醫學專門學校改為台北帝大醫學部附屬醫學專門部。5月17日,鑒於綜合大學體制已略具規模,幣原坦總長主持正式開學(創校)儀式。
1937年7月21日,獲淮從台中州管轄下之能高郡番界地撥山林240甲移交管理,設定山地農場。11月,前總長幣原坦將其所有北投紗帽山寓所及周縁地共570坪捐贈給學校。
1938年4月1日,獲台灣總督府同意將台北醫院移為學校教學附屬醫院。
1939年4月28日,公布附設熱帶醫學研究所。
1941年4月1日,成立台北帝大預科,設定於士林芝山岩下。4月26日,三田定則總長辭職,由安藤正次博士任第三任總長。
1943年3月15日,公布設立“南方人文研究所”及“南方資源科學研究所”。31日,公布將理農學部分設為理學部及農學部。4月1日,附屬農林專門部分離獨立為台中高等農林學校,仍借台北帝大教室授課。5月28日,公布工學部規程,正式成立工學部。10月1日,台中高等農林學校全部移轉台中。
1945年3月29日,農學部植病教室遭聯軍炸毀,全校各部向台北近郊之汐止、三峽、北投、陽明山及中部的田中、北斗等地疏散。
台灣大學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戰爭結束。11月15日,國民政府指派之台灣教育復員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羅宗洛先生與台北帝大前總長安藤一雄完成大學接收工作,學校改制為“台灣大學”,計六個學院:文、理、法、醫、工、農;羅宗洛為台大首任校長。1946年,醫學院成立醫學專修科。
1947年1月,接收台灣省立法商學院併入法學院。
1949年3月,為收容回台之本省籍學生及大陸來台失學青年,成立一年級寄讀生特別班,同年9月結束。
1950年,醫學院附屬醫院更名為附設醫院,醫學專修科停辦。7月,農學院演習林改稱實驗林,設管理處於南投縣竹山鎮。農學院與經濟部中央水利實驗處合辦水工實驗室,為學校與校外機構合作之始。12月20日,傅斯年校長逝世,由文學院沈剛伯院長代行校長職務。
1951年3月,熱帶醫學研究所改組為公共衛生研究所,該所原有製造血清疫苗部分與台灣省衛生處有關單位合併,改稱“台灣血清疫苗製造所”,由學校與台灣省政府合辦。
1952年,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開始分發寄讀生來校寄讀。農學院成立家畜醫院。
1953年,醫學院高級護士職業學校改稱“高級護理職業學校”。
1954年8月,學校參加大專以上學校聯合招生。本年度起開始實施軍訓。
1955年10月,為供成年人士進修,開辦夜間補習班。
1956年,醫學院與台灣省政府合辦“台北兒童心理衛生中心”,農學院與台灣糖業公司簽訂三年之建教合作契約。
1957年,醫學院高級護理職業學校停止招生。9月,農學院“農事試驗場” 改組更名為“農業試驗場”。
1958年9月,附設醫院開始代辦中央公教人員保險之疾病醫療。
1959年,增設僑生先修班。7月起,醫學院與台灣省政府衛生處及台北市政府合辦“台北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農學院與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航空測量隊及中國攝影測量學會合辦“航空測量中心”。附設醫院7月1日起代辦省級公教人員保險之疾病醫療。
1960年,試辦夜間部,初設外文、法律、商學、農推等四系。
1961年,僑生先修班結束。
1962年,學校與中央研究院進行合作計畫。
1963年,學校與中央研究院合聘人員開始實施。本學年起,夜間部停止招收新生。
1964年,農學院成立“農業陳列館”。附設醫院增設石門分院。學校終止與台灣省政府合辦之“台灣血清疫苗研究製造所”。
1965年7月,學校與中央研究院及台灣清華大學合辦“數學研究中心”及“化學研究中心”;與台灣中興大學及台灣省農業試驗所合辦 “農業研究中心”;與中央研究院及台灣清華大學合辦“物理研究中心”;與中央研究院合辦“生物研究中心”;與台灣成功大學及台灣交通大學合辦“工程研究中心”;與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合辦“語言中心”。
1966年,學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進行全校性合作。
1967年,開辦新制夜間部,初設外文、法律、商學等三個系,夜間補習班結束。學校與新加坡共和國南洋大學訂定合作交換學生辦法。
1968年12月,學校校歌正式頒布。
1969年,學校考古隊在台東長濱八仙洞發現文化層,經李濟教授勘察後,判定為舊石器時代人類史前遺址,年代至少在一萬年以上。
1971年,夜間部增設歷史系。
1972年,夜間部增設中國文學系。
1973年10月,成立台大校訊社,僑生及外籍學生輔導室。
1975年,與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合設“工業研究中心”。文學院、農學院與大韓民國忠南大學及私立中央大學結為合作學校。
1976年,開始全面實施電子計算機註冊選課作業。
1977年,工業研究中心研究大樓正式啟用。
1978年,設定“校園規劃委員會”。
1979年,蔣經國先生指示整建學校“醫學中心”。學校與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簽訂合作協定。附設醫院為連體嬰忠仁、忠義進行分割手術成功。7月,學校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簽訂學術合作協定。
1980年,“台灣大學組織規程”奉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定,座落於濟南路一段二之一號“台大校友會會館”落成。12月,學校與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簽訂學術合作協定。
1981年,行政會議通過“訪問學人設定辦法”。虞兆中教授接任台大第七任校長。6月,學校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
1982年,考古人類學系自七十一學年起正名為“人類學系”。行政會議通過將法學院商學系改成為管理學院,惟管理學院遲至七十六年方正式設立。7月,學校與奧地利外籍學生服務處簽訂學術合作協定。
1983年11月,前校長錢思亮博士在“中央研究院”院長任內逝世。
1984年,為紀念錢故校長卓越貢獻,特將新建理學院綜合實驗大樓命名為“思亮館”。學校“醫學中心”整建工程動工。學校與中央研究院、台灣清華大學、台灣成功夫學、台灣中興大學等院校合辦之數 學、化學、工程、生物等研究中心,原由“行政院科學委員會”支助設立,從此該會訂立五科學研究中心辦事細則,各中心性質由原合辦改為委託所在院校協辦。11月,學校與美國夏威夷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定。
1985年,設立“台大聯絡中心”並定期出版“台大校訊”刊物。學校圖書館裝設完成“國際百科資料庫檢索系統”。
1987年,成立“推廣教育中心 ”。將原屬於法學院之工商管理、會計、國際貿易、財務金融四系及商學研究所劃出,成立管理學院。
1989年1月,醫學院新大樓完工啟用。
1990年底,學校“醫學中心”整建工程完工。
1991年10月,學校“醫學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工程耗資達新台幣91億餘元,為學校歷年來最巨大之工程。聯絡中心易名為國際學術合作聯絡中心。
1992年8月,正式成立“全球變遷中心”。12月,校務會議討論通過“台灣大學校長人選推舉委員會組織章程”。
1994年9月,成立“校園規劃小組”。
1995年4月,舉行首屆“台大藝術季”活動。6月,臨時校務會議通過“台大哲學系事件省司查報告”。10月,學校新修正組織規程業報奉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核定(尚有部分條未核定)。
1996年6月,經校務會議通過“電機學院”、“法律學院”及法學院更名為“社會科學院”;並通過 “台大哲學系事件受害人回後名譽與教職之原則及辦法。10月,經校務會議通過籌建大學博物館。
1997年3月,舉辦首屆“杜鵑花節”,向高中生多元而完整地介紹台大各院系。6月,校務會議學校“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提出總結報告。
1998年1月,校務會議通過學校師道維護委員會所提之“台灣大學教師倫理守則”。
1999年1月,校務會議通過成立“台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4月,人口研究中心更名為“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6月,學校進修推广部設定辦法業報奉“教育部”核定。
2002年1月,校務會議通過學校與“中央研究院”合作辦理國際研究生學程協定。8月,農學院更名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2003年3月,校務會議通過學校“特聘研究講座設定辦法”。8月,成立生命科學院。
2004年4月,署立雲林醫院改制為學校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5月,校務會議修正通過學校“組織規模及發展規劃準則”及“教職員額調整準則”。8月,台北護理學院附設醫院整並為學校醫學院附設醫院北護分院。9月,資工系二館德田館啟用。
2005年1月,實驗林林地登記工作自民國78年開始辦理,終於在最後一件林農所有權確認抗訴案判決後,全部完成。總計登記4061筆,面積32747.31公頃。3月,校門口廣場改善工程,恢復1970年代校門口空間形式,並命名“大學廣場”。10月,成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為落實關懷社會而設立“台大公共論壇”。12月,秘書室訪客中心正式運作。
2006年1月,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第一年補助,成立“藝文活動推展工作室”。5月,成立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8月,施行“特聘教授”制度。11月,首次於校慶典禮頒發“傑出校友”。
2007年1月,電機系研究大樓明達館落成啟用。6月,發行學校《NTU Newsletter》季刊,全版英文。9月,鴻海集團所屬永齡健康基金會與學校簽署150億台幣捐贈暨合作備忘錄,為設立“華人第一,世界一流”之癌症專科醫院達成共識。系近40年來,全世界捐給醫學 院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也是全世界大學捐款金額前十名。11月,學校“博物館群”、“台大人文庫”正式啟動。
2008年9月,首屆開辦“台大新生學習入門書院”。11月,創校八十周年校慶,周年慶標語為:八十台大、前進百大。
2009年6月8日,法律學院新館“霖澤館”及“萬才館”啟用。11月,化學新館“積學館”啟用。12月,竹北產學大樓完工啟用。
2010年5月,雅頌廣場揭牌啟用。7月10日,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揭牌。10月1日北海岸金山醫院改制為台大醫院金山分院。10月27日,與北京大學共同簽署兩校之“策略聯盟備忘錄”。11月12日,人類學博物館於舊總圖後棟西翼大廳剪彩啟用。
2011年2月,博雅館落成啟用。3月7日,“Intel-台大創新研發中心”正式揭牌運作。
2012年4月,台大雲端儲存空間服務“NTU Space”啟用。6月21日,校友梁次震捐贈5.7億新台幣用於基礎科學上,作為興建研究大樓與台大梁次震宇宙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永續基金。8月,“藥學專業學院”正式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5年11月15日,台灣大學共設有11個學院,以及3個專業學院,共約54學系。
學院 | 下屬系別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人類學系、圖書資訊學系、日本語文學系、戲劇學系 |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化學工程學系、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理學院 | 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地質科學系、心理學系、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大氣科學系 |
電機資訊學院 | 電機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 |
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學系、會計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企業學系、資訊管理學系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學系、經濟學系、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 |
法律學院 | 法律學系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 農藝學系、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農業化學系、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動物科學技術學系、農業經濟學系、園藝暨景觀學系、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昆蟲學系、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
生命科學院 | 生命科學系、生化科技學系 |
醫學院 | 醫學系、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護理學系、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 |
公衛學院 | 公共衛生學系 |
牙醫專業學院 | 牙醫學系 |
藥學專業學院 | 藥學系 |
獸醫專業學院 | 獸醫學系 |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台灣大學共有專任教師2044人,其中教授1127人、副教授473人、助理教授394人、講師50人;兼任教師1911人,其中教授714人、副教授337人、助理教授365人、講師495人。專任教師和兼任教師當中有外籍教師248人。截至2014年12月,教師中共有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7人、2014年台灣“教育部”講座主持人2人、2013年台灣科學獎獲得者3人、2013年重要學會會士201人。
在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7人):于靖、伍焜玉、周昌弘、周美吟、宋文薰、廖一久、曾永義、朱國瑞、朱時宜、林仁混、林榮耀、林秋榮、林長壽、楊泮池、江博明、沈哲鯤、王瑜、管中閔、羅銅壁、胡佛、胡正明、謝道時、賀曾樸、陳培哲、陳定信、陳永發
台灣“教育部門”台灣地區講座主持人(2014年2人):陳榮凱、莊立民
台灣“最高領導人”科學獎獲得者(2013年3人):彭旭明、盧志遠、賴明詔
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12月,台灣大學共有105個研究所設有碩士班,94個研究所設有博士班。
• 重點研究領域
醫學(基因體醫學、磁振造影、獸醫)、歷史學、管理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凝態物理等)、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天文學、宇宙學、大氣科學(颱風預報、氣候變遷)、地質學(台灣板塊運動、地震預警)、政治學、生物科技、法學、心理學(華人本土心理學)、電信工程、教育、材料科學、機械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
• 碩、博士學位授予
開設碩士班的研究所名單 | ||
藝術史研究所 | 語言學研究所 | 音樂學研究所 |
台灣文學研究所 |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 套用力學研究所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 工業工程學研究所 |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天文物理研究所 | 海洋研究所 |
套用物理研究所 | 套用數學科學研究所 | 食品科技研究所 |
生化科學研究所 | 發展研究所 | 新聞研究所 |
公共事務研究所 | 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 | 分子醫學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 |
商學研究所 | 臨床醫學研究所 | 臨床藥學研究所 |
毒理學研究所 | 分子醫學研究所 | 免疫學研究所 |
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 生理學研究所 |
微生物學研究所 | 藥理學研究所 | 病理學研究所 |
法醫學研究所 | 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 |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研究所 | 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 |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職業醫學與公共衛生研究所 | 環境衛生研究所 |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 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 |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法律學系暨研究所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
口腔生物科學研究所 | 臨床藥學研究所 | 動物學研究所 |
植物科學研究所 |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漁業科學研究所 |
開設博士班的研究所名單 | ||
藝術史研究所 | 語言學研究所 | 台灣文學研究所 |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 套用力學研究所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 |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天文物理研究所 |
海洋研究所 | 套用物理研究所 | 套用數學科學研究所 |
食品科技研究所 | 生物科技研究所 | 臨床醫學研究所 |
毒理學研究所 | 分子醫學研究所 | 免疫學研究所 |
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 生理學研究所 |
微生物學研究所 | 藥理學研究所 | 病理學研究所 |
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 | 腫瘤醫學研究所 |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學科暨研究所 | 商學研究所 | 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職業醫學與公共衛生研究所 | 環境衛生研究所 |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
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 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 |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 |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 |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法律學系暨研究所 | 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 漁業科學研究所 |
植物科學研究所 |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生化科學研究所 |
• 學科排名
學科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電子工程 | 51-100 | 24 | 20 |
地球科學 | 51-100 | 49 | 27 |
機械工程 | 51-100 | 37 | 34 |
土木工程 | 31 | 32 | 35 |
化學 | 51-100 | 36 | 37 |
材料科學 | 51-100 | 34 | 44 |
計算機科學 | 51-100 | 51-100 | 45 |
財務與金融 | 51-100 | 51-100 | 48 |
辦學模式
• 開放式課程
台大開放式課程專案小組致力於該校 OCW 課程之製作與推廣,由專案工作人員及教學發展中心數位媒體組共同製作課程,同時收錄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台大新百家學堂系列講座及台灣“教育部”台灣通識網製作之校本課程。
• 雙語並重
台灣大學開設各種英語進修班,除了聽、說、讀、寫課程外, 也包含語言檢定及留學考試準備課程,如全民英檢、GRE辭彙、GMAT、TOEIC、IELTS、TOEFL;其中多採用小班化授課,部分課程以全英文授課。
對外交流
截至2014年8月,台灣大學先後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貴州大學等高校簽署交流合作協定,建立校際合作關係。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學校顯示,台灣大學共有109個研究所,另設有國際級研究中心5個、研究中心7個、校級研究中心44個。
國際級研究中心(5個):
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 、Intel-台大創新研究中心 、跨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 、台灣歐洲聯盟中心 、台大新能源中心
研究中心(7個):
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台北辦公室、“科技部”化學研究推動中心、“衛生福利部”暨台灣大學傳染病防治研究及教育中心、“衛生福利部”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科技部”台灣大學貴重儀器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44個):
已建成 | 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 | 凝態科學研究中心 |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新興物質與前瞻元件科技研究中心 | 資訊電子科技整合研究中心 | 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 |
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 | 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 血管新生研究中心 | 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 | |
數學科學中心 |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 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 | 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 |
能源研究中心 | 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 生醫暨科技倫理法律與社會中心 | 健康科學與生活研究中心 | |
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 | 計量理論與套用研究中心 | 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 | 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 | |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 分子生醫影像研究中心 | 智慧健康科技研發中心 | 光電創新研究中心 | |
理論科學研究中心 | 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 | 台積電-台灣大學聯合研發中心 | |
合設奈米中心 | 健康資料研究中心 | 創新藥物研究中心 | 永齡生醫工程中心 | |
建設中 | 調查研究中心 | 海洋中心 | 聯發科技-台大創新研究中心 | 創意創業中心 |
醫療器材研發中心 | 食品安全中心 | 理論科學研究中心 | 創新設計學院 | |
參考資料: |
科研指標
• 科研數據
獲獎情況
歷年獲“國科會”獎助人數 | |||
年度 | 獲獎等級 | ||
總計 | 傑出特約研究員 | 傑出 | |
2013 | 15 | 2 | 13 |
2012 | 24 | 1 | 23 |
2011 | 29 | 6 | 23 |
2010 | 26 | - | 26 |
2009 | 31 | 1 | 30 |
參考資料: |
論文發表情況
2014年12月,英國《自然》雜誌發布了2014全球自然指數(一項基礎性研究的標誌性指標),台灣大學排名世界第102名。
年度 | SCI科技類 | SSCI社科類 |
2013 | 5493 | 535 |
2012 | 5485 | 508 |
2011 | 5178 | 487 |
2010 | 4783 | 410 |
2009 | 4609 | 408 |
參考資料: |
• 科研經費
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自2006年起推動“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分二期執行,後並更名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希望五年內打造國內至少一所大學進入世界前一百。2005年10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第一期計畫入選名單,台灣大學獲得每年30億元新台幣補助。第二期計畫於2011年4月公布,台灣大學獲得每年31億元新台幣補助,為期5年。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台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4101086冊,包括中日韓文圖書1756804冊,外文圖書2344282冊;此外還有非書資料總計3348350件。館藏書刊資料以配合校內師生教學研究學習之需要為主,舉凡文、理、法、醫、工、農、管理、公共衛生、電機、社會各領域之圖書、期刊、小冊子、視聽資料等均予收藏,為台灣收藏資料量最多的圖書館。此外,該館收藏中外文古籍善本資料逾五萬件,如淡新檔案、明版線裝書、琉球歷代寶案、西洋搖籃期刊本等均至為珍貴。另外,台灣史文獻、東南亞研究等資料,及日治時代之日文文獻亦相當豐富。該館與六十餘個地區、二千餘個學術及研究機構維持出版品之交換贈送關係,達到促進校際、國際間之學術交流之目的。
• 博物館群
據2015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台灣大學博物館群成員館共有十處,分別為:校史館、人類學博物館、地質標本館、物理文物廳、昆蟲標本室、農業陳列館、植物標本館、動物博物館、檔案展示室及醫學人文博物館等館室。
• 學術期刊
期刊類別 | 期刊名稱 |
人文藝術 | 台大文史哲學報、台大歷史學報、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台大中文學報、中外文學、台灣大學哲學論評、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台大日本語文研究、美術史研究集刊、戲劇研究、台灣文學研究集刊、台大佛學研究 |
社會科學 | 政治科學論叢、大學圖書館、台大管理論叢、經濟論文叢刊、圖書資訊學刊、農業與經濟、人口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建築與城鄉學報、發展研究、Asian Journal of WTO &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 |
自然科學 | Taiwania、地理學報、醫殿園 |
人文學 | 生命教育研究 |
參考資料: |
文化傳統
校徽
台灣大學校徽的制訂,在閻振興校長時期即開始醞釀,虞兆中校長任 內開始推動,歷經校務會議集思廣益之後,於1982年11月15日校慶典禮上虞兆中校長正式宣布校徽,校徽圖案是以校名、校訓、傅鍾,和大王椰樹為主要內容,深具意義亦很美觀。
校徽圖說:
台灣大學歷史悠久,黌舍宏開,師資優良,設備完善。創校以來,多所育成,對社會貢獻匪淺。為發揚光榮傳統,並開示來者,爰將該校之作育目標與立校精神,融會於校徽之中,俾全體師生知所勗勉。
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為立教之根本,修身之準則。
傅鍾:作息定時,生活有序,俾聞聲惕厲,精進不已。
椰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步康莊大道,養恢宏志氣。
至若圖案中之梅花布局,藍白設色,及雷文邊緣,乃融合立國精神與文化傳統之精蘊,庶台大人之三復斯義焉。
此外,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校徽中的大王椰樹是抽芽的。這是專案小組同仁的建議,象徵學校的生生不息。
校訓
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台灣大學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系傅斯年校長在1949年該校第四次校慶紀念會演說詞中,期勉師生之訓示。不過,當時他所用的是“力學”,不是“勵學”。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校長猝逝後,為紀念傅校長,由洪炎秋、洪耀勛、蘇薌雨三位教授提議,以“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八字為校訓。
釋義:
“敦品”,即敦厚的品行。傅斯年認為,一個社會裡品行好的人多,這個社會自然健全;好的人少就很危險。青年是下一個時代的領導人,他們的品行在下一個時代必然影響很大。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與其責備對方,不如責備自己,責備自己的第一件事是自己是不是守信。在政治上,立信是第一要義,在個人也是如此。說話不算話,必然不會有好結果。話到這裡,他似有所指地說:“這一個時代,真是邪說橫流的時代,各種宣傳每每以騙人為目的,在宣傳者不過是想用宣傳達到他的目的,但是若果一個人養成說瞎話的習慣,可就不得了。人與人之間,因為說瞎話不能放心,團體與團體之間,因為說瞎話不能放心,社會上這個風氣如果厲害了,社會就不上軌道。”這就是說,要想尋求真理,就不能說一句瞎話。如果大學生也養成說瞎話的習慣,科學發明與學術研究就可能造假,整個社會就會喪失誠信。所以他認為,“立信”不僅是做人、做學問的基點,也是組織社會的根本。
“勵學”,就是勤奮地學習。傅斯年對自己的學生說:“在我這樣年齡,一年就是一年,在諸位這樣年齡,一年有十年之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幾年的大學生活,對於同學們的一輩子特別重要,因此萬萬不可鬆懈。他還說:“這些年來,大學裡最壞的風氣,是把拿到大學畢業證書當作第一件重要的事,其實在大學裡得到學問乃是最重要的事,得到證書乃是很次要的事。”這些話對於如今的大學生也很重要。
“愛國”。傅斯年指出:“現在世界上的民族中,沒有一個文化像我們這樣久遠而中間不斷的,埃及比我們的文明古,但現在的埃及和古代的埃及並不是一個民族。印度的文明同樣發達,但印度經過很多的民族的和文化的變化。現在世界上一脈相承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了。”因此,大家千萬不要辜負“我們這個文明先覺者的地位”。
“愛人”。傅斯年認為僅僅愛國很容易流於空談,因此還應該愛人。他引用“無側隱之心非人也”的古訓,要求大家克服自私自利的心理,立志“走上愛人的大路”。
校歌
台灣大學校歌為第二任文學院院長沈剛伯教授提出製作的,並將草擬之歌詞致呈錢思亮校長,經多次修正,於1963年12月17日行政會議通過後,函請趙元任博士譜曲,1968 年12月5日正式頒布校歌。
歌詞:
台灣大學校歌
沈剛伯作詞 趙元任作曲
台大的環境鬱鬱蔥蔥,
台大的氣象勃勃蓬蓬。
遠望那玉山突出雲表,
正象徵我們目標的高崇。
近看蜿蜒的淡水,
他不捨晝夜地流動,
正顯示我們百折不撓的作風。
這百折不撓的作風,
定使我們一切事業都成功。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長:管中閔
副校長:陳良基、張慶瑞、李書行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台北帝國大學 | 幣原坦 | 總長 | 1928年3月~1937年9月 |
三田定則 | 總長 | 1937年9月~1941年4月 | |
安藤正次 | 總長 | 1941年4月~1945年3月 | |
安藤一雄 | 總長 | 1945年3月~1945年10月 | |
台灣大學 | 羅宗洛 | 校長 | 1945年10月~1946年7月 |
陸志鴻 | 校長 | 1946年8月~1948年5月 | |
莊長恭 | 校長 | 1948年6月~1948年12月 | |
杜聰明 | 代理校長 | 1948年12月~1949年1月 | |
傅斯年 | 校長 | 1949年1月~1950年12月 | |
沈剛伯 | 代理校長 | 1950年12月~1951年3月 | |
錢思亮 | 校長 | 1951年3月~1970年5月 | |
閻振興 | 校長 | 1970年6月~1981年7月 | |
虞兆中 | 校長 | 1981年8月~1984年7月 | |
孫震 | 校長 | 1984年8月~1993年2月 | |
郭光雄 | 代理校長 | 1993年2月~1993年6月 | |
陳維昭 | 校長 | 1993年6月~2005年6月 | |
李嗣涔 | 校長 | 2005年6月~2013年6月 | |
楊泮池 | 校長 | 2013年3月~2017年6月 | |
參考資料: |
校園校區
台灣大學校地分布台北、宜蘭、新竹、雲林,以及台灣中部高山地區,校地面積約3萬4千公頃,占台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台灣大學校總區,台北市大安區,108.62公頃;
法學院、社會科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台北市中正區,4.75 公頃;
醫學院,台北市中正區,9.81公頃;
台大醫院,台北市中正區,7.79公頃;
農業試驗場,新北市新店區,19.5公頃;
文山植物園試驗地,新北市石碇區,5.03公頃;
實驗林場,南投縣信義鄉、水里鄉及鹿谷鄉,33310.29公頃;
實驗林管理處,南投縣竹山鎮,25.87公頃;
霧社山地農場,南投縣仁愛鄉,1019.08公頃;
竹北校區,新竹縣竹北市44公頃(計畫);
雲林校區,雲林縣虎尾鎮60.38公頃(計畫)。
知名校友
政治界 | ||
馬英九 | 前台灣地區領導人,前中國國民黨主席,前台北市市長,前亞太經合組織中華區代表 | 法律系 |
連戰 | 前台灣地區副領導人,前中國國民黨主席 ,現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 | 政治系 |
蔡英文 | 台灣地區領導人,民主進步黨黨主席 | 法律系 |
陳建仁 | 台灣地區副領導人 | 動物學系 |
吳敦義 | 前台灣地區副領導人,前高雄市市長,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前立法委員 | 歷史系 |
陳水扁 | 前台灣地區領導人,前民主進步黨主席 | 商學系 |
呂秀蓮 | 前台灣地區副領導人 | 法律系 |
蘇貞昌 | 前民主進步黨主席,前秘書長,前台北縣縣長 | 法律系 |
謝長廷 | 前台灣“行政院”長,前高雄市市長 | 法律系 |
李登輝 | 前台灣地區領導人,前中國國民黨主席,前台灣大學教授 | 農學院農經系 |
張昭雄 | 親民黨副主席,前長庚大學校長 | 醫學系 |
蔡同榮 | 前台灣“立法院”立法委員,台聯第一任主席,台灣人公共事務會首任會長 | 法律系 |
陳文茜 | 前立法委員,前民主進步黨婦女部主任 | 法律系 |
黃昭堂 | 前台聯總本部主席 | 經濟系 |
林洋港 | 前台灣“監察院”長 | 政治系 |
羅福全 | 前台灣當局駐日代表、前亞東關係協會會長 | 法律系 |
彭明敏 | 1964年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三位起草人之一 | 政治系 |
許世楷 | 前台灣當局駐日代表,前無黨團結聯盟主席 | 政治系 |
鄭南榕 | 自由時代周刊發行人 | 哲學系 |
趙少康 | 時事評論員,飛碟電視台董事長,現任中廣董事長 | 農機系 |
李敖 | 作家,前立法委員 | 法律系 |
辜振甫 | 前海基會會長 | 政治系 |
學術界 | ||
李遠哲 |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化學系 |
勞思光 | 哲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 哲學系 |
金耀基 |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 | 法律系 |
李歐梵 | 著名學者、文化批評家,哈佛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 外文系 |
成中英 | 哲學家,國際東西大學校長,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國際易學導師資格評審委員會主席,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夏威夷大學終身教授,國際本體闡釋學學會主席,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名譽主席,國際易經學會主席,英文中國哲學季刊總編輯 | 外文系 |
李鎮源 | 前台大醫學院院長、前國際毒素學會會長 | |
李志文 | 芝加哥大學助理教授,賓大沃頓商學院副教授兼博士班主任,杜蘭大學副院長兼博士班主任,北京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顧問教授,浙江大學光彪講座教授,浙江大學李志文商學精英班創始人,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及台灣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 經濟研究所 |
田長霖 | 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 | |
姚期智 | 電腦科學家,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 | 物理系 |
張炎憲 | 台灣史學者,前國史館館長 | |
張光直 | 人類學者,前“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 考古人類學系 |
文學、藝術界 | ||
余光中 | 文學家、詩人 | 外文系 |
白先勇 | 作家 | 外國文學系 |
簡禎 | 作家 | 中文系 |
陳芳明 | 散文家、詩評家、歷史人物傳記作家 | 歷史研究所 |
陳錦芳 | 畫家,曾獲2001年聯合國“全球寬容獎” | 外文系 |
陳匡怡 | 演員,台大五姬之一 | 國企系 |
劉乃潔 | 藝人,台大五姬之首 | 獸醫系 |
周華健 | 歌手、演員 | 數學系 |
蘇有朋 | 演員、歌手 | 機械工程系 |
溫尚翊 | 樂隊五月天吉他手兼團長 | 社會系 |
齊豫 | 歌手 | 人類學 |
黃舒駿 | 歌手 | 大氣科學 |
曾寶儀 | 歌手、演員、主持人 | 社會系 |
范鴻軒 | 演員 | 電機系 |
寇乃馨 | 主持人 | 外文系 |
韋禮安 | 歌手、詞曲人 | 外文系 |
翁滋蔓 | 藝人,台灣女子組合黑澀會美眉一員,台大五姬之一 | 農推系 |
吳依潔 | 藝人,台大五姬之一 | 戲劇系 |
余函彌 | 藝人,台大五姬之一 | 資訊工程學系 |
鄧有宗 | 樂隊八三夭貝斯手 | 化學工程學系 |
劉彥輝 | 樂隊八三夭吉他手 | 環境衛生研究所 |
商界 | ||
蔡宏圖 | 台灣國泰金控董事長 | 法律系 |
林百里 | 台灣廣達電腦集團董事長 | 電機系 |
參考資料: |
社會評價
台灣大學被多個主要的世界大學排名及中國地區性排名列為中國台灣第一,QS研究總監斯沃特說:“台大已進入世界頂尖大學之列”。
QS世界大學排名(2014/15):世界第76位,中國台灣第1位。
QS世界大學排名(2013/14):世界第82位,亞洲第15位,中國台灣第1位。
QS亞洲大學排名(2013):亞洲第22位,中國台灣第1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學排名(2013/14):世界第142位,亞洲第14位,中國台灣第1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聲譽排名(2013):世界第51-60位,亞洲第8-10位,中國台灣第1位。
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4):世界第101-150位之間,亞洲第6-15位,中國台灣第1位。
2018年中國百強大學排名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