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向

趨向

趨向,亦作“ 趨鄉 ”,亦作“趍向”。 指前往;前行等。 見晉 葛洪《抱朴子·遐覽》:“正欲反迷,以尋生道;倉卒罔極,無所趍向。”

拼音

qū xiàng

基本解釋

1、[incline to] 朝某個方向發展。

趨向未來。

新式蜂箱的設計趨向於簡單。

2、[trend;direction] 事物發展的動向。

物價的趨向在上漲。

引證解釋

1. 前往;前行。
①《朱子語類》卷一一八:“只為他志已立,故求所以趨向之路。”
②明袁宗道《讀<孟子>》:“直是趨向無路,湊泊不得。”

2. 歸向;趨附。
①《漢書·韓延壽傳》:“治城郭,收賦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會為大事,吏民敬畏趨鄉之。”
②《舊五代史·唐書·張全義傳》:“自莊宗至洛陽 ,趨向者由徑以希恩寵, 全義不改素履,盡誠而已。”
③元劉祁《歸潛志》卷八:“ 屏山 在世,一時才士皆趨向之。”

3. 嚮往;崇尚。
①宋 沈作喆《寓簡》卷六:“苟可以立風節,激貪懦,尊名義,昭大法者,吾趨向之,甚於嗜欲。”
②明 瞿佑 《歸田詩話》卷上:“俯而就之,使為子弟者讀此,亦能感發志意,知所羨慕趨向,而有以成立,不陷於卑污苟賤,而玷辱其門戶矣。”
③清顧炎武《日知錄·秀才》:“士人所趨向,惟明經、進士二科而已。”
④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近世學士飾藻繢以誇詡,增刑法以趨向,析財利以拘曲者,則有聞矣。”

4. 途徑;方向。
①唐柳宗元《岳州聖安寺無姓和尚碑》:“生物流動,趨向混亂,惟極樂正路為得其歸。和尚勤求端愨,以成至願,凡聽信者,不惑其道。”
②《朱子語類》卷一一八:“語次因道某平日讀箇不識塗徑,枉費心力。適得先生開喻,方知趨向。”
③明 邵璨《香囊記·講學》:“為學本知趨向,論修身須盡儉讓溫良。求仁未入仲由堂,安貧且臥 顏回巷。”
④清劉大櫆《祭吳文恪公文》:“食之誨之,導以趨向。謂昔朋游,今非所尚。”

5. 趨勢。
①宋岳飛《奏乞本軍進討劉豫札子》:“天下忠憤之氣日以沮喪,中原來蘇之望日以衰息。歲月益久,污染漸深,趨向一背,不復可以轉移。”
②明劉基《嘉興路重修陸宣公書院碑銘》:“士有一身任社稷之安危,一言回天下之趨向。”
③張通典《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賦》詩:“天運有廢興,人心定趨向。”
④毛澤東《論聯合政府》二:“但是,歷史的總趨向已經確定,不能改變了。”

6. 傾向。
①清 方苞《刪定<荀子><管子>序》:“蓋使學者知二子之智乃以此自瑕,而為知道者所深擯,亦所以正其趨向也。”
②葉聖陶《倪煥之》十一:“他覺得那公司比這裡好,因為薪水多;他的心意完全趨向那公司了,空口勸留又有什麼用!”

7. 亦作“ 趨向”。亦作“ 趨鄉 ”。亦作“趍向”。志趣,志向。
①唐 元稹《酬鄭從事宴望海亭》詩:“雖無趣嚮慕賢聖,幸有心目知西東。”
②宋楊萬里《張魏公傳》:“夫君子引其類而進,志在於天下國家而已。其道同,故其趨向亦同,何朋黨之有焉。”
③金王若虛《高思誠詠白堂記》:“有所慕於人者,必有所悅乎其事也……甚者至有易名變姓以自比而目之,此其嗜好趨向自有合焉而不奪也。”
④《西湖佳話·放生善跡》:“生員的趨向不同,看得功名事小,生死事大。”
⑤鄒韜奮《無所不專的專家》:“天下無萬能的人,也很少一無所能的人(除非自己糟塌掉),倘知各就自己天賦能力的大小及趨向,加以培植……在社會則能因此而獲得最大限度的裨益。”

8. 意願;好惡。
①《舊五代史·唐書·蓋寓傳》:“ 寓性通黠,多智數,善揣人主情。 武皇性嚴急,左右難事,無委遇,小有違忤,即置於法,唯寓承顏希旨,規其趨向,婉辭順意,以盡參裨。”
②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二》:“結宰相固為奸邪。然希意迎合,觀人主趨向而順之者,亦奸邪也。”
③《宦海》第一回:“百姓們的行為,卻又跟著宦場的趨向。”

9. 行為;舉止。
①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二年》:“詔責伸言事不實,趨向不正。”
②清周亮工《書影》卷三:“大似百戲排場,子弟顰笑俱假。趨向由人,亦勞而少功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