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鱉的起源與演化
地球約有46億年的歷史。它經過一段漫長的進化階段,於35億年前產生了生命。地球上現今生存的物種約有200萬餘種,它們都是過去絕滅種類的後代,都淵源於共同的祖先。
龜鱉是古老的、特化的一支看待動物。早在兩億年前的晚三疊紀,它們就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且家庭興旺,種族多樣。目前所知最早的龜化石是距今兩億年前晚三原顎龜(Progaochelys quenstedti),也就是說,原顎龜(圖1)是龜鱉類動物的祖先。原顎龜原產德國,1980—1981年間在泰國北部也有發現,中國尚未有確切發現原顎龜類。原顎龜類的牙齒已失,軀體已有甲殼保護,但它們的頭部還不能縮入甲殼內。
鱉類動物是從早期的原始龜類演變進化而來。鱉類化石最早記錄是距今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以古鱉(Aspideretes)為代表。
海龜類最早出現於距今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一直延續至今。但我國至今尚未發現海龜類的化石錄。
陸龜類最早記錄是距今四億千萬年前的始新世,該龜類從始新世開始,一直很繁盛。我國最早報導的陸龜類代表是產自河南浙川距今四千萬年前的浙川中國厚龜(Sinohadrianus sichuanensis)。可是到距今一百萬年前,陸龜類驟然衰落,僅有少數種類延續至今。
到中生代晚期,從原顎龜類發展了兩個類群——側頸龜類和曲頸龜類(圖2),並延續到現代,與現生的種類無多大差別。
龜鱉的種類
1、龜鱉的分類
在動物界中,龜鱉隸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爬行綱(Reptilia)、龜鱉目(Testudinata)。世界現生龜鱉種類僅存12科87屬257餘種。
龜鱉目又分為2個亞目:即曲頸龜亞目(Cryptodira)和側頸龜亞目(Pleurodira)。
(1)、曲頸龜亞目
曲頸龜亞目現存10科72屬192種,其中龜類有9科58屬169餘種,鱉類1科14屬23種。曲頸龜亞目龜鱉類的主要特點是龜鱉收縮頸部時,頸部可呈S型縮入甲殼內,少數龜種例外,如平胸龜、海產龜類等。它們分布廣泛,除南極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2)、側頸龜亞目
側頸龜亞目中無鱉類,僅有龜類,且屬於比較古老的、原始的龜類群。目前僅殘存2科15屬65種。側頸龜亞目龜鱉的主要特點是龜類收縮頸部時,由於頸部較長(甚至超過自身背甲長度),頭部收縮時,頭頸部不能縮入殼內,頸部只能側向體側的腋窩中。
2、中國龜鱉的種類
從已知的龜鱉化石記錄來看,在距今1.5億年前的中侏羅紀,我國的龜鱉類動物很繁盛,已描述過的化石龜鱉類9科31屬80種。我國現生的龜鱉種類6科22屬40種,均屬曲頸龜亞目。
龜鱉的生活習性
1、生活環境
現存的龜鱉類分布在世界上除空中以外的所有地方,無論是江、河、湖、庫、池塘、沼澤海洋、陸地,到處都有它們的足跡。按它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可分為五種類型:陸棲、淡水棲、半淡水棲、鹹水棲、底棲。鹹水棲的龜類長期生活於寬闊的海域。除雌龜於繁殖季節上岸產卵外,海產龜類均不上岸。陸棲的龜類生活於陸地,不能長時間生活於深水(水位不能超過自身背甲的高度)。淡水棲的龜類生活於江、河、湖等深水區域。當陽光充裕時,時常上岸“曬殼”,卵產於岸上。它們既能長期生活於深水區域,又可上岸爬行,並長時間生活於陸地,但生活環境必需有一定濕度。半淡水棲的龜類僅能生活於淺水區域(水位不能超過自身背甲的高度),否則龜將弱水而亡。底棲的龜鱉類能長期生活於江、河、湖等深水區域的底部。很少上岸活動。如鱉類、鱷龜類等。
龜的陸棲與水棲是相對的,陸龜也常到淺水水域中飲水、洗澡,但不能下水游泳;水棲龜類也常到陸地休息、曬殼、產卵等。
2、食性
在龜鱉類中,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不同食性。按照餌料的來源,龜鱉的食性可分為三種類型:動物性、植物性和雜食性。一般來說,水棲龜類為雜食性,如平胸龜科、鱉科、鱷龜科。龜科中的大部分成員通常以食各種肉、魚、蠕蟲等為主,少量食植物。東南亞海棲龜類為雜食性,食海藻、魚類、甲殼類動物等。半水棲龜類為動物性,黃緣盒龜、地龜等龜類,食螞蟻、麵包蟲、豬肉等,但不食魚肉。產於東南亞的馬來龜,食性單一,幾乎專吃軟體動物。陸棲龜類食植物,如黃瓜、香焦、白菜等瓜果蔬菜及各種草類。
龜鱉的食量,因種類不同、體重大小而有差異。一隻體重2.5千克的緬甸陸龜,一次可吃食34根香蕉或3根黃瓜。而一隻重500克的龜一次僅吃食1030克的肉。龜鱉耐饑渴能力很強。健康的龜鱉可58月不吃食物。近代有關龜鱉類食性資料表明:龜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一般仍能生活數月。
3、休眠
休眠通常是與暫時的或季節性的環境條件的惡化相聯繫的。根據休眠的特點可分為冬眠、夏眠和日眠。低溫是冬眠的主要因素,乾旱及高溫是夏眠的主要誘因,食物短缸是日眠的主要原因。
龜鱉類是變溫動物,其體溫不象鳥類能維持自身體溫的恆定,它們的體溫完全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龜鱉的活動能力、進食也完全受溫度的影響。每年的49月份,當溫度達1621℃以上,龜鱉開始進食、爬動;25℃以上尤其活躍。10月次年3月份,溫度低於1015℃時,或79月份溫度高於3236℃時,龜鱉眼閉、不動、全身無力,龜鱉進入冬眠或夏眠狀態。
4、繁殖習性
雌雄龜鱉類動物在外形、體色上雖存在一些差異,但鑑定龜鱉的性別通常以匯殖腔孔與腹甲後部邊緣的距離遠近進行判斷。雄性的泄殖腔孔在腹甲後部邊緣之外;雌性的泄殖腔孔在腹甲後部邊緣之內。
一般每年的510月是龜鱉類的繁殖季節。以龜為例。龜在交配時,雄龜先向雌龜發出強烈的要求。水棲龜類的雄龜,以驚人的速度向雌龜激烈追逐。若雌龜逃離,雄龜則繞到雌龜的前方,並伸長頭頸,上下抖動以擋住雌龜前進。對比之下,陸龜科的龜就顯得比較粗暴。雄龜追逐雌龜,並反覆猛咬雌龜的前腿,促使雌龜的頭縮入殼內,然後猛烈撞擊雌龜的殼;科學家曾發現,坑道內有一隻被雄龜傷害前腿後,因流血過多而致死的雌龜。
所有的龜鱉類動物都是卵生。卵產在陸地上。產卵前,龜鱉用後肢挖掘820厘米深的洞穴,然後緊尾巴,進入卵穴,一個接一個地產卵。龜鱉產卵時,若受驚動也不爬動,直到產卵為止。不同種類的龜鱉,產卵量不同。每次產卵少則1枚,最多達200餘枚(海產龜類)。產卵的數量隨著雌龜鱉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卵呈白色,海產龜類的卵具羊皮膜似的外殼,具有堅硬的鈣質殼,無韌性,呈長橢圓形或圓球形,卵重470克。龜鱉類動物沒有守巢的習性。產卵後,龜鱉動物僅用後肢扒沙,將卵掩蓋。離開產卵地。不再關心它們所產的卵。
在自然界中,龜鱉卵的孵化完全是依賴於太陽和沙土的溫暖。龜鱉卵的孵化期與氣溫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孵化期需55100天左右。若天氣暖熱,孵化期短;若天氣涼爽,則孵化期相對長一些,最長達114天,甚至成了過冬卵。
龜鱉與中國文化
華夏祖先因生存需要,在與動物競爭過程中,發現龜鱉類動物有與眾不同的習性:溫順、耐飢、耐渴、耐寒遇險縮頭。因此,從遠古開始,中華民族就形成一個牢固的傳統觀念:龜鱉是解危避難、消災降福的吉祥、長壽神靈之物,數千年來,古人一直將它們頂禮膜拜。刻在龜甲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它不僅保留了原始文字,更重要的是保存了商王朝的活動記實,為後人研究中國古代文字、歷史文化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可見,龜鱉是大有功於文化的。但現代人提到龜鱉,總有一種被貶的感覺。龜作為罵人之語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元朝陶宗儀的《南村 耕錄》中的“宅眷皆為撐目兔,舍人總作縮頭龜。”。經各路附會,,龜鱉聲譽浪籍,龜鱉崇拜之風被徹底終止,“烏龜王八蛋”、“死烏龜”、“縮頭龜”等話語仍是詬詞詈語的代稱。但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思想觀念的轉變,龜鱉將仍然是吉祥、長壽、永固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