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傳說
龜山、蛇山的海拔高度分別為90.02米和85.12米,比起巍巍崑崙、高高喜瑪拉雅來,不過是兩座小土堆。但山不在高,有人傳揚則名。龜山、蛇山藉助古今詩人的佳作名篇,已揚名海內外,武漢的知名度也隨之提高。龜山、蛇山是武漢地區最早的“主人”,也是這裡淪桑巨變的見證人。我們編寫武漢掌故,不能不首先寫到它們。漢陽龜山,東起長江邊,西臨月湖旁,全長1730米。其最古老的名字叫翼際山,但很長一段時間人們稱之為大別山。三國時陸奐曾為東吳江夏太守,屯兵於此,並建魯山城,由此可知龜山又有一別稱為魯山。一說魯肅曾屯兵山上,故稱魯山。武昌蛇山西起長江邊,東止大東門,全長約3500米。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西部1000多米夷為平地,建了引橋。蛇山原名黃鵠山,山下稱黃鵠岸,江邊水灣稱黃鵠灣。古時“林澗甚美”,風景頗秀,故李白有詩云:“東望黃鵠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宋時因鄂州治城在山上,一度稱石城山。還有一名為金華山。分地段又有黃鵠山、殷家山、黃龍山、高觀山、大觀山、棋盤山、西山等名稱。中部的高觀山,元時作高冠山,明時稱長春山。龜山、蛇山的名稱出現較晚。由於二山,一座“若巨鰲浮水上”,一座“繚繞如伏蛇”,“雄踞江之東西,勢若龜蛇環衛”,當地的民眾在明末以來便逐漸以龜山、蛇山呼之。如果說翼際山、黃鵠山是它們的本名,那龜山、蛇山則是其俗名。俗名叫響以後,本名反倒不顯了。
傳說龜、蛇二山是大禹手下兩員大將所變化。大禹治水時,命龜蛇二將竭盡全力制伏長江水患,但由於水怪厲害,仍時常興風作浪,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兩員大將為了戰勝水怪,以自己的身體變作龜、蛇二山,將水怪永遠鎮壓在山下。龜山頭伸出江邊部分稱“禹功磯”,上面建有禹王廟(又稱禹稷行宮),就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龜、蛇二山束鎖住了江流,限制了沙洲漲沒的範圍,使武漢地區有了長期不變的深水港,倒是事實。而且,龜蛇鎖大江的地勢,奠定了長江大橋的基礎。龜山、蛇山這種有利武漢交通運輸發展的客觀作用,比兩座山的登臨和觀賞價值要大得多,但卻往往不被興致勃勃的遊人所察覺。
毛主席詩詞
菩薩蠻·黃鶴樓蛇山黃鶴樓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景點介紹
龜蛇鎖大江,武漢長江著名景觀“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也就是常說的“龜蛇鎖大江”。
龜山電視塔武漢長江大橋,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樑。全橋總長1670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屹立在蛇山,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盪吐納的交點,正好迎合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登黃鶴樓,不僅僅獲得愉快,更能使心靈與宇宙意象互滲互融,從而使心靈淨化。這大約就是黃鶴樓美的魅力經風雨而不衰,與日月共長存原因之所在。黃鶴樓景區榮譽:國家5A級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其它兩大名樓分別是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
龜山電視塔,在龜山,是中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多功能電視塔,於1985年建成,可用於發射電視和調頻廣播以及旅遊觀光、餐飲娛樂、消防督察等。
在燈光的輝映下,“龜蛇鎖大江”的雄奇景象,不再是“白天的專利”。近年武漢市啟動“兩山五橋”亮化升級工程,讓兩江四岸的夜色更美麗。兩山的亮化升級主要是對山體進行亮化,山脊線、山上的建築物等都將納入亮化範圍。目前,蛇山亮化工程已隨蛇山改造工程同步啟動,08年6月龜山山體亮化方案也將出爐,初步確定龜山電視塔、全景畫館、三國城計謀殿等都將披上燈光外衣,並有望在年內完成升級改造,09年春節前與市民見面。此外,一橋、二橋及月湖橋、晴川橋、江漢一橋的亮化,也將從橋身延伸到橋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