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龍骨嘴鵎鵼,中小型攀禽,嘴強直如鑿,舌長能伸縮,有粘液,舌尖有鉤或分叉,用以鉤食昆蟲。
中文名:鵎鵼
英文名:Toucans
目:鴷形目
科:巨嘴鳥科
讀音:tuókōng
生物學界目前發現共6屬34種,包括:簇舌巨嘴鳥屬(Pteroglossus)(如領簇舌巨嘴鳥(P. torquatus)、曲冠簇舌巨嘴鳥(P. beauharnaesii))、黑嘴山巨嘴鳥(Andigena nigrirostris)、扁嘴山巨嘴鳥(A. laminirostris)、綠巨嘴鳥(Aulacorhynchus prasinus)、黃額巨嘴鳥(A. huallagae)、橘黃巨嘴鳥(Baillonius bailloni)、蓋亞那小巨嘴鳥(Selenidera culik)、茶須小巨嘴鳥(S. nattereri)、厚嘴巨嘴鳥(Ramphastos sulfuratus)、巨嘴鳥(R. toco)、紅嘴巨嘴鳥(R. tucanus)、黑嘴巨嘴鳥(R. ambiguus)等。
主要分布:美洲熱帶地區,從墨西哥中部至玻利維亞和阿根廷北部,西印度群島除外。
棲息地:雨林、林地、長廊林、草原。
體型:體長36~79厘米(包括喙);體重115~860克;雄鳥的喙通常比雌鳥的長。
體羽:黑色配以紅色、黃色和白色,或黑色和綠色輔以黃色、紅色和栗色,或全身以綠色為主,或以黃褐色和藍色為主搭以黃色、紅色和栗色。兩性在著色上相似,小巨嘴鳥種類和部分簇舌巨嘴鳥種類除外被評為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鳥。
鳴聲:一般不悅耳,常常似蛙叫聲、狗吠聲,或為咕噥聲、卡嗒聲或尖銳刺耳的聲音;但少數種類擁有優美動聽的鳴囀或憂傷的鳴聲。
巢:營巢於天然洞穴中;有些會入住啄木鳥或大型擬鴷的棄巢,或直接驅逐巢主然後進行擴巢。
卵:窩卵數1~5枚;白色,無斑紋。孵化期為15~18天,雛鳥留巢期40~60天。
飲食:以果實為主,也食昆蟲、無脊椎動物、蜥蜴、蛇、小型鳥類及鳥的卵和雛鳥。
保護狀況:分布範圍很小的黃額巨嘴鳥為瀕危種。
顯著特徵
龍骨嘴鵎鵼(R.sulfuratus)為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嘴邊緣有鋸齒,嘴上有鮮艷色彩。鵎鵼羽毛的顏色也豐富多彩,黑色較多,雜食性,但主要食果實,其巨大的嘴就是對食用果實的特殊適應。
巨嘴鳥類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它們巨大而絢麗的喙。其中喙最大的當數雄巨嘴鳥,體長79厘米,喙長就占了將近23厘米。巨嘴鳥頻繁見人類的各種作品中,儼然成了美洲熱帶森林的傳統象徵。在鳥類極大豐富的新熱帶,或許只有蜂鳥比它更吸引藝術家們的目光。
巨嘴鳥科與擬鴷科有密切的親緣關係,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美洲原種。一些分類學者認為巨嘴鳥類與美洲的擬鴷種類當組成一個科,獨立於其他擬鴷種類。其他學者則傾向於將各種擬鴷和巨嘴鳥歸為同一科的兩個亞科。然而,巨嘴鳥類在生理結構和遺傳基因上的統一以及表現出諸多不同於其他鳥類的獨特特徵,使這個富有特色的群體更適合自成一科。
形態與功能:多功能喙
數個世紀以來自然學家一直在研究這種鳥如此誇張的喙究竟作何用途。它使這些相當笨重的鳥在棲於樹枝較粗的樹冠內時能夠採擷到外層細枝(不能承受它們的重量)上的漿果和種籽。它們用喙尖攫住食物,然後往上一甩,頭揚起,食物落入喉中。這一行為可解釋喙的長度,但沒能解釋其厚度和艷麗的著色。巨嘴鳥以食果實為主,飲食中也包括昆蟲和某些脊椎動物。一些巨嘴鳥會很活躍地(有時成對或成群)捕食蜥蜴、蛇、鳥的卵和雛鳥等。有些巨嘴鳥會跟隨密密麻林的螞蟻大軍捕捉被螞蟻驚擾的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打劫鳥巢時,巨嘴鳥五彩斑斕的巨喙常常使受害的親鳥嚇得一動都不敢動,根本不敢發起攻擊。只有在巨嘴鳥起飛後,惱怒的親鳥才會進行反擊,甚至會踩在飛行的巨嘴鳥的背上,但在後者著陸前會謹慎地選擇撤退。巨嘴鳥的喙同樣使它們在覓食的樹上對其他食果鳥處於支配地位。此外,也可以幫助不同的巨嘴鳥種類相互識別。如在中美洲的森林裡,黑嘴巨嘴鳥和厚嘴巨嘴鳥的體羽如出一轍,只有通過喙(和鳴聲)才能區分。其中厚嘴巨嘴鳥的喙呈現出幾乎所有的彩虹色(七色中僅缺一種)――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它的另一個名字彩虹嘴巨嘴鳥也許便貼切。而它的親緣種黑嘴巨嘴鳥的喙主要為栗色,同時在上頜有不少黃色。巨嘴鳥的喙還可用以求偶,因為雄鳥的喙相對更細長,猶如一把半月形刀,而雌鳥的喙顯得短而寬。
鴷(liè)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鴷形目(Piciformes) | |
鴷形目(Piciformes)是鳥類第二大的目,主要是產於森林地區的中小型攀禽,嘴型多樣。鴷形目有6科,除啄木鳥科廣布於世界各地外,都局限於熱帶地區,中國有2科。 | |
科 | 代表鳥類 |
鶲鴷科(Galbulidae),鶲鴷體型較小,喙細長而尖直,在空中捕食飛蟲。鶲鴷只分布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有5屬15種。 | 棕尾鶲鴷 |
噴鴷科(Bucconidae),噴鴷是小型鳥類,喙型多樣,採取伏擊的方式捕食,以昆蟲和爬蟲等為食。噴鴷只分布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有10屬32種。 | 白頸噴鴷 |
響蜜鴷科(Indicatoridae),響蜜鴷是小型攀禽,有類似杜鵑的巢寄生行為。響蜜鴷喜食蜂蜜和蜂蠟,卻沒有能力搗毀蜂巢,發現蜂巢後,常吸引蜜獾來搗毀蜂巢,分享其食物。響蜜鴷主要分布於非洲,少數產於亞洲南部,有4屬24種。 | 黑喉響蜜鴷 |
須鴷科(Capitonidae),須鴷是小型攀禽,喙粗大而有發達的口須,羽色比較鮮艷,有些種類食昆蟲,有些種類則食果實等。須鴷分布於澳大利亞以外的熱帶地區,有13屬76種,中國有1屬8種。 | 紅黃擬啄木 |
鵎鵼科(Ramphastidae),鵎鵼又叫巨嘴鳥,多為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嘴邊緣有鋸齒,嘴上有鮮艷色彩。鵎鵼羽毛的顏色也豐富多彩,黑色較多,雜食性。鵎鵼分布於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在亞馬孫河下游最豐富,約5屬37種。 | 龍骨嘴鵎鵼 |
啄木鳥科(Picidae),啄木鳥是中小型攀禽,嘴強直如鑿,舌長能伸縮,有粘液,舌尖有鉤或分叉,用以鉤食昆蟲。啄木鳥約有38屬210種,我國有13屬29種。 | 大斑啄木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