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閣

龍頭閣

《海寧州志稿》記載:“龍尾山,舊名袁花山,在縣東六十里,上有小山城。建有龍頭閣。袁花在明代曾屢遭倭寇焚掠,抗日戰爭時期,街鎮曾兩度被日本侵略軍燒毀。“龍頭閣”成為一種文化傳承、地理標誌和地方品牌。地方志記載,與民間傳說交相呼應,呈現給後人一個美麗的傳說。

龍頭閣的來歷
海寧市電子政務管理辦公室網站報導,據《海昌備志》等記載:龍頭閣所依之龍山,原是南北朝梁江州長史戚袞的宅基,宅後群山稱龍山,也叫妙果山、城隍山。有龍頭龍舌龍腰龍尾山脈,蜿蜒鎮之西側。唐宣宗年間(847~859)已有集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始稱袁花鎮 至今。龍頭山有龍頭閣。相傳為戚夫人蒔花處,遂有袁花(園花)之名。唐宣宗年間已有集市,民間傳說明初國師劉伯溫為襄助太祖朱元璋江山龍萬代,將龍山整體作為“王氣”剷除。有閘斷龍腰血染虹(紅)橋之說。傳說每遇風雨交加時,龍山金頭龜金身展現、蟾蜍頻脫蟾衣,龍頭閣能見巨龍噴水,蔚為壯觀。被斬斷的龍尾山顯靈於江西婺源縣,再現龍尾山,專產龍尾硯,供人研墨作文研究學問。得龍尾山靈氣相助,1870年袁花鎮就創辦龍山書院,後稱龍頭閣國小,1902年龍頭閣國小正式命名為海寧縣立第三高等國小,後幾經更名,1992年命名為海寧市袁花鎮中心國小。龍頭閣書院人才輩出,明代,袁花鎮查姓家族中進士6人、舉人17人,有祖孫三代連中進士的盛事。清代有進士14人,舉人59人,康熙年間(1662~1722)有“一朝十進士,兄弟三翰林”的佳話。
龍山之腳變成一條條道路,把斬斷的龍山交織聯繫在一起,至今袁花鎮境內仍有龍山路、龍曉路、龍尾村、龍聯村。龍頭閣巨龍昂頭噴水,龍山龍爪奔騰,拉動,峽尖線,杭州灣環線高速,杭浦高速,金袁線在當地虎嘯而過。
龍字相關
龍頭閣國小辦學歷史源遠流長,學校的前身是龍山書院,始建於1870年,1902年正式命名為海寧縣立第三高等國小,後幾經更名,1992年命名為海寧市袁花鎮中心國小。
龍頭閣二棲爬行動物研究所海寧市龍頭閣二棲爬行動物研究所位於袁花鎮中塘橋北,袁花鎮境內金袁線南北段西側,養殖加工各種烏龜、綠毛龜蟾蜍蟾衣,占地面積51畝。
龍山路袁花鎮鎮內道路,西通山虹路,北連龍尾山,東穿聯紅路和河東街。
龍尾山居山虹路、聯紅路、龍山路中間位置。
龍曉路南接龍山路和虎嘯公路,北穿峽尖線,接果園路和雙北路。
龍曉村 位於龍曉路以北約500米,西臨峽尖線,北靠G92杭州灣環線高速。
龍尾村北靠G92杭州灣環線高速,南接金袁線,袁花鎮龍尾村村民委員會地處素有“觀潮勝地”,“皮衣之都”美譽的海寧市袁花鎮工業園區,緊鄰滬杭複線(東西大道),東距國際大都市上海80千米,西鄰浙江省會城市杭州60千米。
龍聯村袁花鎮龍聯村會位於北臨G92杭州灣環線高速,杭浦高速,金袁線穿村而過。

袁花鎮地圖龍字相關袁花鎮地圖龍字相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