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見宮

龍見宮, 一個落於福建泉州市山腰鎮埭港村白石港的古建築。

龍見宮,又稱新宮,座落於福建泉州市山腰鎮埭港村白石港,始建於明末,至今有400多年歷史。該宮坐東南朝西北,背靠鹽場,遙對古縣蟻山商周時期文化遺址。主要由龍見宮、錦龍府、星亭、廊閣、山門、戲台和附設的廚房、宿舍等建築組成,總面積約2268平方米。
龍見宮面寬12.22米,進深19.45米,面積237.68平方米,面闊三間,深二進,中間一天井,重檐歇山式屋頂。宮脊險峻,巍峨壯觀,前脊居中塑有朝塔騰龍,左右對稱脊上各塑有兩獅面亭。二進宮脊上塑著雙臥龍戲閣。宮頂系琉璃瓦裝飾,陽光下閃閃發光,耀眼奪目。
宮內正殿奉祀朱王爺。朱王爺名文炳,號叔裕,隋朝嘉興人,文韜武略,頗有政績,唐玄宗時封為吏部尚書。同祀的還有邢五彩、李忠義二王爺,神帳上的“三王府”,系源於此。左殿敬奉湄洲媽祖林默娘、二媽劉鑑定、三媽陳靖姑的神像,懸匾“水德配天”,莊嚴肅穆。右殿供奉吳建溪大人。宮中楹聯林立,書法蒼勁、嚴謹、流暢,其點劃塗金,搶眼奪目,內容多是頌揚正氣、正義和積德揚善之類的,諸如大門兩旁“錦擁天上祥龍顯朱見,繡綴聖母慈航護玉宮”,及殿內的“善者積善功德無量,惡人棄惡福壽皆存”等等。
宮中兩對用輝綠岩透雕的大蟠龍石柱,工藝精美,每龍一色,或張口咧嘴,或盤雲利爪,或仰首長吟,或沖天起舞。同時在巨龍身上附雕著《三國志》中的十多幅奮戰沙場的情景圖案,其帥將、士卒、人馬、旌旗、武器與盔甲精雕細刻,栩栩如生。另外龍柱還有鏤雕八仙過海,以及天上飛鳥、水中游魚、地上走獸等各種動物,形態萬千,令人嘆絕。
下廳兩廂並列有一米多高的黑白無常塑像,滿臉猙獰,一副緝兇懲惡形狀。宮牆上還有二十四孝圖,旁立衙役。整座宮廟雕樑畫棟,楹桷斗拱油漆一新,金碧輝煌,富麗壯觀。
龍見宮左旁是“錦龍府”,面寬6.89米,進深9.79米,面積67.45平方米。府內奉祀的朱國華大人,與朱文炳王爺系同胞兄弟。宮府前面是座化金亭,終日香菸繚繞。兩側是精緻的山門以及相對應的門匾,書寫“今與昔”和“吉人善”,哲意新穎。前面相對稱的亭廊閣,亭廊長15.3米,寬3.5米,中部上面是兩層閣,合計三層。閣頂藻井由如意斗拱承托,逐層收縮,閣外部則用斗拱向外伸展,成為獨具一格的古建築模式。亭廊閣頂全是琉璃瓦,顯得古色古韻。
龍見宮初建時規模較小,隨著山腰鹽業等經濟的發展,清嘉慶後期又拓建形成現在的規模。該宮原地址在惠安化工廠內,解放前曾開辦過國小,莊集禮、江壽華等地下黨員曾在此以教書為掩護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賣給山腰供銷社作為化肥門市部。文革期間神像全毀,宮宇被拆除,現僅存大門前的一對石鼓與清道光年間的“聰明正直”橫匾。
石鼓通高1.40米,寬0.6米,厚0.4米,底0.4米,石鼓兩旁分別浮雕鑿刻著“雙龍戲珠”、“喜鵲登枝”、“仙鶴騰雲”和“鳳呈吉祥”圖案,經年年風雨侵蝕,石鼓油光滑亮,這應是“龍見宮”歷經滄桑的一個見證吧。“聰明正直”橫匾紅底金字,古拙之中又見華貴。
改革開放後,海內外同胞齊心協力集資遷址重建,精心設計施工,於1991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奠基,1993年落成。十年間共投入110多萬元而形成如今的規模。
龍見宮鍾靈毓秀、歷來香火旺盛,名聞遐邇。宮中的龍柱、亭廊閣和清代“聰明正直”匾構成三絕,連同“石鼓”,成為泉港區內彌為珍貴的文物和一個亮麗的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