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袞[古代禮服]

龍袞[古代禮服]
龍袞[古代禮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袞,上繡龍紋。因袍上繡龍形圖案,故名。

基本信息

天子禮服

龍袞龍袞
其特點是盤領、右衽、黃色。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色的袍遂為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為制度。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兵變稱帝,於是龍袍別稱黃袍。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龍數一般為9條: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里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繡“水腳”(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禮記·禮器》:“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聞一多《紅燭·藝術底忠臣》:“無數的人臣,仿佛真珠攢在藝術之王底龍袞上。”

古代上公服

禮記·王制》“制:三公一命卷”漢鄭玄註:“卷,俗讀也,其通則曰袞。三公八命矣,復加一命則服龍袞,與王者之後同。”孫希旦集解:“卷與袞同,袞冕,九章之服也。三公八命,服鷩冕,加一命則為上公而服袞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