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牡復脈湯[中藥]

龍牡復脈湯[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牡復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具有固扶元氣,斂陰益液,攝納真陰,鎮潛虛陽的功效。主治陰虛人,病傷寒溫熱,誤用剛燥汗下藥過量,纏綿日久,以致真陰虛極於下,致無根之火倉猝飛騰,氣壅痰升,上蒙清竅,忽然痙厥,舌紅短,面青,目合口開,手不握固,音嘶氣促,甚則冷汗淋漓,手足逆冷,二便自遺,氣息俱微,脈沉伏不見,或微弱無神,或不應指者。臨床常套用於輔助治療陰虛之體,過量誤用乾燥汗下藥,以致真陰虛極於下,而無根之火倉猝飛騰,氣壅痰升,上蒙清竅,忽然厥脫,面青,目合口開,手不握固,音嘶氣促,甚則冷汗淋漓,手足厥冷,二便自遺,氣息俱微,脈沉伏不見,或微弱無神,或不應指者。

組成

吉林參一錢(3g),陳阿膠一錢半(5g),雞子黃(包煎)一枚,生龜版、生牡蠣各八錢(24g),花龍骨二錢(6g),生鱉甲四錢(12g),真玳瑁一錢半(5g),生白芍三錢(9g),麥冬三錢(9g),大生地四錢(12g),炙甘草一錢半(5g),大坎熏(酒洗)一條。

用法用量

水兩碗,煎至半碗服。若痰塞喉間,欲吐無力,藥不能下者,用真猴棗末四分煎鮮石菖蒲湯先服。

功用

固扶元氣,斂陰益液,攝納真陰,鎮潛虛陽。

主治

陰虛人,病傷寒溫熱,誤用剛燥汗下藥過量,纏綿日久,以致真陰虛極於下,致無根之火倉猝飛騰,氣壅痰升,上蒙清竅,忽然痙厥,舌紅短,面青,目合口開,手不握固,音嘶氣促,甚則冷汗淋漓,手足逆冷,二便自遺,氣息俱微,脈沉伏不見,或微弱無神,或不應指者。

運用

臨床常套用於輔助治療陰虛之體,過量誤用乾燥汗下藥,以致真陰虛極於下,而無根之火倉猝飛騰,氣壅痰升,上蒙清竅,忽然厥脫,面青,目合口開,手不握固,音嘶氣促,甚則冷汗淋漓,手足厥冷,二便自遺,氣息俱微,脈沉伏不見,或微弱無神,或不應指者。

加減化裁

1、若肢冷脈伏,自汗頭汗,汗出如油者,則陰亡而陽亦隨亡,吉林參易別直參二錢,加淡附片一錢半。

2、臨床證見真陰下竭、虛陽上脫之證皆可用之。但此方必加西紅花。為何而加?因毛脈、孫絡、纏絡有瘀毒,故加之。此病瘀毒一解,百脈和暢,氣化可行,則陰生陽回,可望康復。

使用注意

1、肢冷脈弱,自汗出如油病者,則陰亡而陽亦隨亡,此時宜去吉林參3克,加別直參6克,淡附片5克。遇此類病人時,應以西藥治療為主。

2、食慾缺乏者慎服。

附註

本方能滋陰潛陽,鎮驚安神,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血止血,養血斂陰,清熱涼血,益腎納氣。

文獻摘要

《讀書教學與臨證》:“前人治例,陽脫由於真陰下竭的,俞根初以龍牡復脈湯(《通俗傷寒論》)固護元氣,斂陰益液,攝納真陰,鎮潛虛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