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河土家岩棺

龍河懸崖上神奇的岩棺文物古蹟,是土家族祖先喪葬文化的史料實物和歷史見證,是巴蜀古國至今未破解的千古之謎。 龍河最迷人的,還是那摩天懸崖絕壁上土家族祖先鑿成的神奇的“岩棺”,是土家族祖先“五溪蠻”雕刻的藝術品,當地土家族人習呼“仙人洞”。 關於岩棺的最早記載,是唐代的《朝野合載》,上曰:“五溪蠻,父母死於戶外,臨江半壁鑿龕以葬之。

龍河懸崖上神奇的岩棺文物古蹟,是土家族祖先喪葬文化的史料實物和歷史見證,是巴蜀古國至今未破解的千古之謎。 龍河發源於渝鄂交界處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在重巒疊嶂的峽谷間穿行164公里,在“鬼城”豐都縣城對岸的王家渡注入浩浩蕩蕩的長江。河水穿越石柱和豐都兩縣20多個鄉鎮,在石柱縣境稱“南賓河”。龍河流經石柱縣城南賓鎮,繞城三面,像一條碧色的玉帶,古人用“賓流玉帶”、“帶水拖藍”形容,列為石柱古八景,充滿詩情畫意。龍河兩岸奇峰高聳,重巒疊嶂,飛流散瀑從懸崖絕壁飛流直下,氣勢磅礴,沿途展現出許多迷人風光。龍河最迷人的,還是那摩天懸崖絕壁上土家族祖先鑿成的神奇的“岩棺”,是土家族祖先“五溪蠻”雕刻的藝術品,當地土家族人習呼“仙人洞”。1990年夏,四川巴蜀音像製作中心將龍河岩棺拍入《深山明珠》電視片中,名揚巴蜀內外。
龍河水在四方石把三座山峰割成半月形小島,河水迴旋倒流,懸岩插入深水之中。一面是急湍而奔流不息的河水,上是刀削斧劈般的懸崖,四面八方無路可攀,岩棺鑿於離河水30多米高的懸崖,可見土家族祖先勇敢剽悍的智慧和力量。經文物考察隊拉繩到絕壁上考察,岩棺內大部分是空著的,只有少部分岩棺內有殘存的人骨及殉葬的陶器古文物。
石柱地處渝鄂交界地,當楚黔之交,控楚連黔,襟帶湘境。古為洪荒之地,是巴蜀古國最邊遠的山區,古稱“九溪十八峒”。土家族先民被稱之“五溪蠻”和“苗蠻”。歷代王朝都規定“蠻不出境”,被圈定在大山里過著自給自足的山地農耕生活。
關於岩棺的最早記載,是唐代的《朝野合載》,上曰:“五溪蠻,父母死於戶外,臨江半壁鑿龕以葬之。”《太平廣記》、《華陽國志》、《太平寰宇記》等古籍均有對岩棺的相應記述。《太平廣記》、《華陽國志》載:“五溪蠻,父母死,盡產為棺,臨江高山鑿龕以葬之。山上懸索下柩,蓋高者為立孝……”因石柱古屬臨江縣地境,故文中統稱石柱土家族為臨江,由此可見,岩棺鑿得越高,越表示對祖宗的孝道最好,一則以防後人掘墓,二則後世建築時不會遷墳,真是前人能料後事幾百年!
石柱與湘鄂西土家族合稱“五溪蠻”,因這裡山高水長,境內有著名的酉溪、辰溪、巫溪、武溪、沅溪,故稱“五溪蠻”,清乾隆二十二年“改土歸流”後,大量漢人入境,使土家族的岩棺喪葬文化發生了變化,岩棺墓被土葬墓所替代,現土葬墳墓形制為“三滴水”、“圓拱墓”等土家族特色喪葬方式,至今為石柱土家山寨沿襲。
龍河岩棺,如座座石龕,像件件精雕珍品,讓人嘆為觀止。但那一座座錯落有致的神奇岩棺究竟鑿於哪朝哪代?是怎樣鑿於離河面30多米高的摩天懸崖上的?至今仍是個千古之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