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花牌坊

龍池花牌坊

龍池的花牌坊是清代康熙年間為旌揚龍池周姓儒生周國才之妻李氏的節孝行為而建。

簡介

在距河南省禹州市火龍鎮六華里的龍池村,有一座結構別致、規模宏大、雕刻精美的石坊牌樓,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清代乾隆皇帝御批敕建的周李氏節孝坊,俗稱“花牌坊”。龍池的花牌坊,是為旌揚龍池周姓儒生周國才之妻李氏的節孝行為而建。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年),龍池村有個儒生周國才,娶妻李氏,新婚不久,周國才就因病去世。李氏青年守寡,堅貞有節,終生沒有改嫁,而且含悲忍淚,奉養公婆,始終不渝。到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周李氏的侄孫周生圓入幕於布政使司衙門,為旌揚其祖母的節孝德行,親寫奏章,由河南布政使為其轉奏給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完奏章,就御批敕準為周李氏建造節孝石坊一座,並特許石坊跨街而建。這對“女方建坊必須順街而立”的陳規,無疑是一重大突破。建造花牌坊的起因,純屬封建桎梏束縛婦女的人身權利和自由,應該給予批判。但從龍池花牌坊的建築風格來看,卻堪稱是一件別具匠心、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就目前來看,龍池花牌坊,為禹州境內造型最別致、工藝最精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牌坊。建造石坊,自宋朝開始,到明清時代達到鼎盛時期。此時僅禹州城內大大小小的各種牌坊就有72座,分布於鄉村各地的更是不計其數。但這些牌坊無論其規模、造型和雕刻工藝都無法與龍池花牌坊相媲美。該坊高10米,寬7米,為四柱三間牌樓式建築,拔地而起,橫跨於東西大街,氣勢巍峨壯觀。高達四米的青石華表(華表: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用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有龍鳳等圖案),猶如四個威武雄壯的金剛力士,屹立於青石基座之上,將巨大的牌樓高高擎立於空中。八尊巨形石雕太獅,倚四根青石巨柱,蹲於青石基座之上。幼獅分別嬉鬧於太獅身旁。太獅之威猛,幼獅之憨態可掬,無不形神兼備,活靈活現。石坊的主體建築分為多層次。中間門額兩面分別刻有“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圖案,龍騰獅撲,形象逼真。圖上有正楷陰刻“旌表儒仕周國才妻李氏節孝坊”十三個大字。又上及兩邊過洞門額,為紅石透欞雕刻。兩邊門額比中間門額低約尺余。再上為巨形紅石石樑,由一長兩短三節巨形紅石相接而成。坊額中心正面刻有“文王訪賢”、“太公垂釣”浮雕,背面是“郭子儀綁子上朝向唐玄宗請罪”浮雕。兩邊橫樑石上分別刻有“丹鳳朝陽”、“天馬行空”等八幅圖案,中間橫樑有石刻聖旨高懸正中,石刻聖旨下面有陰刻“欽旌貞節”四個楷字。兩邊橫樑上為仿木結構門樓各一間,門樓飛檐斗拱,挑角起脊。門樓頂部各有龍頭一尊,雄視南北。中間橫樑再往上又有一紅石橫樑,比兩側門樓略高尺許,與石刻龍頭持平。紅石橫樑兩面刻有“八仙過海”、“八仙慶壽”圖案。橫樑上又有一仿木結構門樓一座,這座門樓是花牌坊的主門樓。斗拱飛檐,挑角起脊,頂部為紅石鎮脊,鎮脊上有一石雕麒麟。整座石坊,結構嚴謹,布局巧妙,造型別致,風格獨特。火龍龍池花牌坊,始建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歷時三年才竣工。自建成之日起,就因造型別致、工藝精巧而名聞遐邇。它的承建人王刻石也因此而名聲大振,之後被人所害。龍池花牌坊建成至今,歷經240多年的風雨滄桑,眼下除頂部因風雨侵蝕或人為破壞而損毀之外,主體建築仍保持著當年的神韻,以其精美的雕刻藝術,吸引著中外遊人前來觀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