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仲山是我國現代著名中醫學家、著名中醫教育家,為黑龍江省四大名醫之首,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與黑龍江省祖國醫藥研究所的創始人。他開創了龍江醫派,在龍江醫學發展史上起劃時代作用,為現代黑龍江中醫藥事業做出了卓越的開拓性和奠基性貢獻,被尊為龍江中醫之領袖。
《龍江醫派創始人高仲山學術經驗集》挖掘整理匯集了高仲山著作、醫論、醫話和醫案等,分為醫事傳略、學術思想、著作擷粹、醫論集錦、醫話遺綱、醫案拾貝、後記和高仲山年普八個部分。《龍江醫派創始人高仲山學術經驗集》內容宏富、結構嚴謹、資料翔實,是研究高仲山學術思想和總結高仲山臨床、教學、科研與管理經驗必備的重要文獻,對挖掘龍江醫派學術精粹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特別是《龍江醫派創始人高仲山學術經驗集》首次提出“龍江醫派”,是龍江醫派挖掘研究的開山之作、創新之作,不僅對推動黑龍江中醫藥的進步與繁榮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且對促進中醫學術流派的挖掘和整理研究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龍江醫派創始人高仲山學術經驗集》可供中醫藥臨床、教學、科研、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中醫院校學生及中醫愛好者參考使用。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前言
醫事傳略
一、願為濟世良醫,承志南下赴滬求學
二、傳承孟河海派.夯實大師國醫根基
三、鐵肩護道、修心勤政.彰領軍大醫風範
四、國憂志躊闖東北,施仁術拯危救厄、廣種善因
五、創辦醫刊.薈萃龍江中醫藥學術
六、重育賢才.創辦龍江中醫藥教育
七、創辦學會,開龍江醫派先河
學術思想
一、闡析經典奧旨.主張學以致用
二、衷中參西、融匯新知,倡中華大醫學觀
三、既重經方.又善用時方、自擬方
四、規範配藥.普及標準
五、善治熱病.理邃效宏
六、內傷雜病,機圓法活
七、克制癌瘤.須明原始
八、婦科疾病,浚源固本
九、養生保健,食療為重
十、倡未病預防,已病防傳
十一、整理中醫學術.主張統一術語
著作擷粹
一、黃帝內經素問合解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115)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118)金匱真言論篇第四(122)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127)陰陽離合論篇第六(139)陰陽別論篇第七(142)靈蘭秘典論第八(148)六節藏象論篇第九(150)五藏生成篇第十(153)五藏別論篇第十一(158)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159)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161)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164)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166)
二、病理學
第一章 總論病理學(171)第二章 病理原因學(173)第三章 病理證候學(179)第四章 病變概論(183)
三、漢藥丸散膏酒標準配本
四、高仲山處方新例
1.緒言(326)2.中風(326)3.脹滿(328)4.嘔吐(329)5.痹證(330)6.痿證(331)7.厥證(331)8.咳哮喘(332)9.諸血證(334)10.諸痛證(336)11.黃
疸(337)12.三消(338)13.癲狂癰(338)14.積聚(339)15.疝證(339)16.呃證(339)17.心悸不寐(340)18.目疾(340)19.咽喉病(341)20.遺精342)21.淋濁(343)22.大小便(344)23.月經病(344)24.帶下(345)25.胎前(346)26.臨產(347)27.產後(347)
五、濕溫時疫症之研究
第一章 病名及定義(349)第二章 病因之原理(349)第三章 病狀及療法(350)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361)附急性時疫方(363)附慢性時疫方(364)
六、時病新論
(一)傷寒及類傷寒(379)(二)斑疹傷寒(斑熱、發疹熱)(383)(三)赤痢(385)(四)霍亂(386)(五)天花(386)(六)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88)(七)鼠疫(388)
(八)猩紅熱(390)(九)白喉(392)
七、血證輯要
八、中醫腫瘤學原始
九、婦科學
第一章 緒論(415)(一)婦科之特點(415)(二)婦科之概治(415)(三)婦科之診斷(415)(四)婦科之藥法(417)(JE)肝為先天說(417)(六)治重奇經說(417)(七)血常有餘說(418)(八)氣常多郁說(418)(九)天癸之研究(418)(十)月經之研究(419)(十一)乳房之研究(419)(十二)骨盤之研究(420)(十三)生殖器解剖(420)(十四)生殖器之發育(420)(十五)胎生學原理(421)(十六)胎兒之發育(422)(十七)生產之正規(423)(十八)不孕之原因(424)(十九)求孕之方法(424)第二章 經帶病(425)第一節 經帶病(425)(一)經期超前(425)(二)經候過期(427)(二)經水過多(429)(四)經血澀少(431)(五)月經或先或後(432)(六)月水不利(433)(七)經痛(435)(八)經病發熱(443)(九)熱人血室(445)(十)經來異色或下異物(446)(十一)經候雜病(448)第二節 經閉(454)(一)血枯經閉(454)(二)血澀經閉(457)(三)痰結經閉(462)第三節 血崩(463)(一)血熱崩漏(464)(二)勞傷崩漏(467)(三)崩漏氣陷(469)(四)崩漏血瘀(470)(五)崩漏虛寒(471)(六)崩漏虛脫(472)第四節 帶下(473)(一)白帶(474)(二)青帶(肝經濕熱青帶下)(475)(三)黃帶(濕熱混合黃帶下)(476)(四)黑帶(火極似水黑帶下)(476)(五)赤帶(肝脾兩傷赤帶下)(476)(六)五色帶下(476)(七)白淫白濁白崩(477)第三章 胎產(478)第一節 不孕及小產(478)……
醫論集錦
一、中國醫學
二、中醫學術的基礎理論概說
三、中醫天人合一觀
四、中醫陰陽五行
五、漢醫學五行的解釋
六、內經之研究
七、中醫理論基礎——黃帝內經
八、中醫診斷學淺解
九、四診——望聞問切
十、表里寒熱虛實
十一、研究傷寒論之幾項先決問題
十二、傷寒論的六經
十三、仲景治水十五法
十四、溫病病理的研究
十五、由流行性感冒——談到漢醫的一般治療
十六、略談暑溫證治
十七、時病類
十八、內科疾病
十九、對幾種口腔頸項癌症的探討
二十、婦科疾病
二十一、肺結核及其預防和自療
二十二、關於肺結核——肺癆
二十三、瘧疾之治療及預防
二十四、醫藥的普通常識
二十五、幾種家庭常用的漢藥
二十六、食療與養生
二十七、蚊和蠅的預防發生及驅除
二十八、在黑龍江省1965年中醫中藥學術會議上的總結報告(摘要)
二十九、現代漢醫應有之覺悟
三十、整理改進漢醫藥學術芻議
三十一、整理漢醫學術的先決問題——統一術語
三十二、為什麼會有“沒有醫生老虎一向健康”的邏輯
三十三、《中醫月刊》第二周年紀念有感
三十四、《黑龍江中醫藥》創刊辭
醫話遺綱
一、半半齋醫話
二、半半齋導遊錄
三、答孫亦凡君
四、學貫古今,勿呈己能
五、自擬喉痧湯治爛喉丹痧
六、消斑青黛飲治瘟毒發疹
七、養陰清肺湯治白喉
八、加減當歸導滯湯治痢疾
九、霍亂治驗
十、瘟毒發疹
十一、奇恆痢治驗
十二、治痢一得
十三、疏肝利膽通腹法治癒自身脅痛
醫案拾貝
一、內科疾病
二、外科疾病
三、婦科疾病
四、耳鼻喉眼科疾病
後記
一、幹校探父
二、父親“逼”我踏上學中醫之路
三、夜話四則
四、爸爸教會我寬恕
五、老母親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六、一本漢英大辭典
七、爺爺是我做人的楷模
八、轎車、小炕桌與油燜筍
九、爺爺,我想您了!——寫在爺爺高仲山誕辰100周年之際
十、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高仲山年譜
附錄《漢藥丸散膏酒標準配本》索引
前言
任何學術進步和學科發展都離不開繼承和創新,都是在繼承前人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現新的問題、總結出新的經驗和新的理論,使之不斷發展和完善。中醫藥也不例外。名老中醫藥專家對中醫藥理論有著深刻的認識,經歷了大量的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豐富和發展了中醫藥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鮮明的學術特點和不可替代的學術地位。將他們的學術思想、經驗、技能及時地傳承下來,發揚光大,並充分吸收現代科技成果不斷加以發展創新,不僅對於推進中醫藥學發展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也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高仲山先生是我國著名中醫藥學家,治學嚴謹,博學多識,著述豐富,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並曾擔任黑龍江省衛生廳副廳長,為黑龍江中醫藥教育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付出了畢生精力,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高仲山先生百年誕辰之際,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組織編寫了《龍江醫派創始人高仲山學術經驗集》,對高仲山先生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教學與管理實踐等進行整理研究,很有意義,必將會對啟迪後學、弘揚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發揮應有的作用。
精彩書摘
鴻鵠志高遠,立志斬病魔。高仲山少年時代,兵荒馬亂,天災人禍,民多疾病,瘟疫流行。國中畢業不久的他,等待遠在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讀書的哥哥高仰山的回音。高仰山受劉海粟名師指點,畫技日臻,常與弟弟書信來往,介紹上海各方面的情況,帶來關內的各種信息,兄弟倆無話不談,一起共同探討事業、人生。在家人的勸說下,高仲山那顆驛動不已的從軍報國之心漸漸平息下來。於是,暫時安身家鄉,隨父在北國小城吉林從醫治業,但他內心中的將帥情愫從未泯滅,渴望學習新知的激情絲毫不減。然而,家中的一次變故,徹底改變了他的志向,使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終身從醫之路。他的小弟高岩活潑可愛,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然而,不幸患“白喉”,發病甚急,病情危重,喉內白膜厚,飲水則嗆,高熱不退,昏迷不醒,做醫生的父親及同行用盡全力,仍未有起色,又請來當地號稱擅治急病的知名西醫,依舊毫無轉機,無濟於事,小弟夭折,全家悲痛萬分。此事也引起他人議論,說“醫生也看不好自家的病”,聽到這些閒言碎語,高仲山心潮難平。痛失手足之情,更激發了他治病救人的強烈願望,也堅定了自己終身職業的選擇。他暗暗發誓:“哪怕千難萬難,也一定找到治療這種病的方法,我就不信有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會治不了這種病!”從此,他白天隨父侍診抄方,望聞問切,細細琢磨;晚上研讀家傳的《傷寒論》、《東醫寶鑑》及各種方書,稍有心得,就一一記下,對不明白的問題細細品讀,凡有療效好的醫案也熟記抄錄,以便總結提高。日復一日,見識漸增,方圓百里來就診的病人都認為他將來也能成為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