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寺[福建壽寧縣龍巖寺]

龍巖寺[福建壽寧縣龍巖寺]

龍巖寺位於壽寧縣的南山頂金雞山風景區, 始建於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至今有560年歷史,相傳明代有一位三十多歲的風水先生從杭州經麗水沿洞宮山脈南尋,千里跋涉,披荊斬棘,尋至南山頂,見天高雲淡,豁然開朗,雲霧繚繞,清風陣陣,宛如仙境,高興之餘,遂夜宿石崖之上。朦朧中忽聞木魚之聲速陣陣,清香裊裊撲鼻來,似有大佛降臨之狀,風水先生驚呼"此乃佛門勝地也!"遂安身於此,伐木建此岩寺,風水先生修身養性宣揚仁慈、積德行善,普濟眾生,活百歲乃去。

據考證,自建寺以來,歷任縣令無不登南山頂遊覽的。留下許多墨寶古蹟,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公元1638年--1642年任壽寧知縣期間,曾多次登臨絕頂,遺蹟尚留,福建省第一位進士薜令之,唐神龍進士,也曾結蘆南山,苦讀成名,現讀書處遺址尚存。

南山鍾靈毓秀,一柱擎天,位於距壽寧縣城10公里的南陽鎮赤陵洋村旁。這裡風光旖旎,名勝古蹟薈萃,由金雞山、百洞岩、葫蘆嶺,摩崖石刻和古剎龍巖寺等景點組成的南山風景區,溶人文與自然景觀為一體,集山、水、岩、洞、古剎殿宇於一山。特別令遊人讚嘆稱道的是那優美的神話傳說,賦予了南山那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以靈氣,令人驚羨造物主對南山的鐘情與垂青。攀臨斯地,迎風抖落一身塵囂,遠眺閩浙山水,俯視漁溪三十六村,令人恍登仙境,頓覺身心淨爽空靈。清朝順治癸已歲貢,知四載寧陵縣令的鰲陽鎮人葉懋南詩讚南山頂:“巔踞南山勝,孤高與天齊。穿雲泉點冷,嶝道客來稀。嵐隔千峰秀,鳥憑萬樹低。登臨無限意,盡在夕陽西”。
主峰南山頂,海拔1254.4米。建於明朝弘治年間的龍巖古剎,高踞絕頂,俯臨萬山。附近有摩崖石刻、鯉魚朝天、仙人棋盤、夢龍塑像等景觀。
相傳,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浙江一位堪輿先生沿洞宮山脈南尋,披荊斬棘千里跋涉攀上南山頂。只見這裡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先生留連忘返。夜宿石崖,朦朧中忽聞木魚之聲陣陣,清香裊裊撲鼻而來,似有大佛降臨之狀。先生驚悟:此乃佛門聖地也!遂在此修建南山頂庵,落髮修行,積德行善,普濟眾生。
龍巖寺總面積2270多平方米,清成豐六年(1 856)改為龍巖寺。原建築有大雄寶殿、法堂、齋堂等5座。寺前有天池,有水而不見源,久旱不涸,魚游淺底。寺後山頂上有一矗立的巨石,形似鯉,因而池畔鐫有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縣令何厚卿“石鯉朝天依日月,池魚出水際風雲”詩句。清道光年間,拔貢龔靈翼遊覽南山,曾借天池美景抒胸中塊壘,賦《石鯉朝天》絕句:“池在寺之前,魚在山之巔。身大池不容,翹首問青天”,描繪的“維妙維肖”。寺前可遠眺閩浙邊界的山山水水,又能俯瞰漁溪三十六村。清晨,觀雲海,望日出,美不勝收。寺周圍森林茂盛,岩洞深幽,疊石嶙峋,峻峭爭嶸,千姿百態,有金龜爬壁、猩猩朝陽、臥龍戲魚、羅樓雲海等十八處勝境。摩崖石刻觸目皆是,可謂風景如畫。《福寧府志》記載,清乾隆年間,邑人張大籌賦詩:“滿疑穿雲扣上方,塵緣驅出幾回忙。利名徑上催人老,清淨關頭笑客狂。世態炎涼渾是夢,山容蒼翠不須妝。菩提無樹原無種,儒釋同分寸地光。”在距寺1 8米的通途中,有兩塊巨石自然巧成的石門,右邊石頭上鐫刻一副對聯:『日出朝未啟,月明夜不關』。清人葉本楚秋遊南山,為天池美景所傾倒,臨池淺吟低唱,留下七律《石池》一首,詩云:“迴環鑿就出天工,端的寺前石匝中。數尾游鱗憑指點,從頭活水任流通。朝涵旭日容光滿,夜浸寒星色相空。自是此間團玉露,金莖何用漢台崇。”“文革”前,天池中夏荷映日,碧波間錦鯉嬉遊。惜於1966年8月遭到“橫掃”。此後,雖多次種養,均不能成活。
《福寧府志》載:“康熙初年,僧照淨修行南山樓中,足跡不到山下。年栽芋三百六十餘顆,日食其一。常坐松下,群鳥集其肩。有虎常至,令其徒以飯飼之。後池白蓮盛開,有龜浮上,即謝眾曰:‘老僧功行當歸矣!’遂圓寂,年八十五雲。”“惟真,壽寧庫坑人。因父死,夢父曰:‘我欠某債二十兩,今為犢,生其家矣。四蹄白色是也。’往觀果然,變產贖回。落髮為僧,從師受行。知人休咎。結廬南山之陽。”
由於該寺地理條件優越,l 933年,閩東革命先驅曾志 (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顧委委員)、葉秀藩(曾任閩東蘇維埃副主席)、範式人(曾任國家郵電部副部長、中共福建省委第二書記)等同志曾駐龍巖寺指揮壽寧土地革命鬥爭,在該寺召開貧農團會議,成立閩東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一一壽寧革命委員會。亦為龍巖寺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龍巖寺在十方信眾的解囊相助下,已修通了一條盤山公路直抵寺前。原有大雄寶殿、法堂等五座建築都進行了改建,佛像亦重新塑造。還擴建了寮房和寺前池面的石拱橋,半山亭一座,三華里長的石路一條。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日和六月十九曰,周邊的泰順、景寧、慶元、福安及本縣的香客上山遊覽、進香的絡繹不絕,多時竟達80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