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福建農林大學(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簡稱“農林大”或“福建農大”,坐落於福建省省會福州市,是全國建校最早的農林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點建設3所高水平大學之一,是農業部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國家林業局與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學,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和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福建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學校前身分別為創辦於1936年的福建協和大學農科和創辦於1940年的福建省立農學院。2000年,由原福建農業大學和原福建林學院合併組建新的福建農林大學。
截至2013年9月17日,學校本部位於福州金山,另設有南平校區、福州地區大學城校區、安溪茶學院校區,校園占地4800多畝。校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240萬冊,電子圖書100萬冊,SCI、BCI、Nature、Science等資料庫51個。全日制在校生3萬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4500人。還舉辦了金山學院和東方學院兩個獨立學院,在校生1.8萬人。截至到2014年,學校已先後為國家培養了15萬多名校友,在校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10多人。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園藝學(1998年)、作物學(1999年)、植物保護學(1999年)、林學(2007年)、農林經濟管理(2007年)、食品科學與工程(2007年)、生物學(2009年)、林業工程學(2009年)、生態學(2012年)、風景園林學(2012年)、農業資源與環境(2012年)
•重點學科
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植物病理學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作物遺傳育種
農業部重點學科(2個):植物病理學、作物遺傳育種
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1個):森林培育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21個):植物保護、作物學、林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園藝學、農林經濟管理、林業工程、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態學、風景園林學、畜牧學、獸醫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農業工程、公共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統計學、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工商管理
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9個):林學、園藝學、農林經濟管理、林業工程、生物學、生態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
園林學院
藝術學院園林學院(合署)成立於2007年6月,源於園林專業(1984年)、觀賞園藝專業(1993年)、裝潢裝修專業(1993年)、城市規劃專業(2004年)。學院設有環境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產品設計系、動畫系、園林系、風景園林系、城市規劃系7個教學系。現有風景園林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二級學科博士點,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二級學科碩士點、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碩士點、海峽花卉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水利風景區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以及藝術&園林設計研究中心、森林公園與森林風景研究所、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所、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4個研究所。
學院下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 設計、產品設計、動畫、園林、風景園林、城市規劃7個全日制本科專業,1個園林專升本專業和園林函授本科專業1個、專科專業1個,自考園林本科專業1個,自考室內設計專科專業1個,自考數字媒體藝術專升本專業1個。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179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8人(其中1名台灣學生)、碩士研究生189人(其中6名台灣學生)、本科生1586人。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有20位博、碩士研究生導師;教師中有10位博士、45位碩士,1位新世紀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位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位省表彰的優秀專家,2位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位教師獲得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1位教師獲得福建省運盛青年科技獎,1位教師獲得福建省青年科技獎,10位教師獲得省部級榮譽、3位教師獲得校“教學名師”,3位教師獲得校“師德之星”。學院獲校創建全國文明單位活動先進集體,省教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校級先進分黨校,校黨員就業創業先進單位。藝術設計系榮獲福州市總工會“五一先鋒崗”、“福州市創新設計工作室”。學院團委獲省五四紅旗團委、省志願服務先進單位、校暑期社會實踐、校大學生文藝工作等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本科生劉海勝同學獲中國自強之星標兵,賴書璐獲福建省“學雷鋒 我們身邊的好榜樣”榮譽稱號。
“十一五”期間,學院以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抓手,積極組織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及手段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學院教師參與的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4位老師獲得校教學質量獎二等獎。獲2009年省高校多媒體課件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網路課程獎三等獎1項。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2門,1個校級教學團隊。
教學成果豐碩。1、學生參加首屆中日高校景觀設計大賽奪得唯一的一個一等獎1項和入圍獎1項。2、第五屆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獲地球關懷獎1項、優秀獎2項,學院獲得“最佳學校組織獎”。3、2009第七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中獲城市景觀工程方案類“銅獎”1項,優秀獎3項,學校獲“最佳學校組織獎”,1名老師獲“最佳指導老師獎。4、2012年中國計算機設計大賽獲三等獎2項,2013年中國計算機設計大賽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5、全國廉政文化作品大賽設計作品類二等獎1項。6、2012艾景獎國際景觀規劃設計大賽研究生組公共環境設計類金獎2項。7、第十屆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城市設計最佳設計”銅獎1項和優秀獎1項。8、“第九屆全國高校景觀設計畢業作品展獲兩項榮譽獎、三項單項獎,五項優秀獎。
專業介紹
園林學院目前擁有一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風景園林學),一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一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風景園林學),一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一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風景園林專業碩士),一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專業點(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院各學位點面向全國招收博碩士研究生。 學院擁有一定的科研基礎,有相對穩定、特色明顯的研究方向。學科園林植物套用研究能力強,園林規劃設計實力雄厚,森林公園和森林遊憩研究特色鮮明,亞熱帶風景園林研究國內領先,武夷山雙遺產地的保護研究獨具特色。學科年平均科研經費1500萬元;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制訂了7項風景園林相關地方標準;有省部級創新研究平台5個。 學科對台交流合作密切,至2011年底,已招收台灣博碩士研究生16人,每學年都有數十人赴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台灣大學、中興大學等進修風景園林的本科生、研究生雙學位。另外,2014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和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合作培養風景園林本科生。 |
▲ 研究生: 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二級學科博士點 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二級學科碩士點 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碩士點 ▲ 本科生: 園林專業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風景園林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城市規劃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動畫專業授予藝術學學士 |
研究生點 |
一、風景園林 流動站基本情況: 福建農林大學的園林專業最早成立於1984年原福建林學院,園林專業經過我校二十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學科。2006年獲得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的博士學位授權點(林學一級學科),2008年獲得花卉與景觀園藝的博士學位授權點(園藝學一級學科)。2007年,福建農林大學成立園林學院,將我校原園藝學院的園林專業和林學院的園林(風景園林方向)兩大專業進行整合。2011年學科調整後,我校獲得了風景園林一級學科博士點學位授權點。2012年8月29日,我校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獲準新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風景園林學科,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具有較強的師資隊伍、完備的實驗設備、豐富的圖書資料、完善的實習實踐基地。學科有專任教師82人,含教授21人、博導14人、具博士學位27人;留學人員9人,國家級、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已建成“學士--碩士(2個點)--博士(2個點)--博士後”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承擔科研項目121項(含橫向課題),其中國家“十一五”支撐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13項,省部級重大(重點)項目21項,經費6785萬元。發表論文475篇,SCI、EI、ISTP收錄31篇,出版著作、教材22部,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三等獎20項,發明專利9項。制訂7項風景園林相關地方標準。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風景園林綜合實驗室”等5個創新研究平台。有“中華名特優植物園”、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等12個教學科研基地。 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一級學科建設現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目前已有穩定的研究方向,並在某些研究領域已取得了突出成就,研究領域綜合性強,對台交流合作密切,區域地帶性特色顯著,特別是區域地帶性植物套用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二、合作導師: 蘭思仁博士是“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是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委員、中國林學會森林公園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副理事長;鄭郁善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福建省優秀專家,歷年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福建省重大專項,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福建省重大項目,福建省林業廳種苗攻關項目,福建省重點科研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30多項;吳少華教授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省重大科技項目等二十幾項科研項目。兼任福建省園藝學會理事長;陳曉靜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國家支撐項目子課題、福建省農業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16項;董建文教授長期從事風景園林、林業、森林公園建設和城市景觀設計等方面研究。主持、參加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三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三項。 三、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1、風景園林與景觀遺產保護 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風景資源保護、傳統風景園林保護為主要研究內容,側重於對傳統園林的建造特點及保護策略進行研究,為傳統園林的保護及傳承提供理論支撐 2、風景園林生態與修復 從我省生態規劃建設及生態修復的需要出發,加強對森林公園生態規劃與管理、城鄉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園林生態修復創新性基礎研究和實踐研究,從科學規劃、有序管理、法制監管等角度對城市生態脆弱區進行保護與科學開發,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 3、園林植物 以園林植物套用、園林植物繁育、園林植物栽培、園林植物保護與生態效益為研究重點,加強具有較高價值植物種類的引種、馴化、繁育及園林套用等基礎理論研究,並創新植物研究視角,從植物的康健功能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4、園林與景觀設計 以傳統園林設計、城市景觀設計、戶外遊憩空間設計為研究中心,加強對城市中各類綠地的景觀設計進行理論與實踐等研究;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方向,側重風景園林構造技術、風景園林工程材料、風景園林種植工程與技術研究,加強對風景園林構造技術、建造材料、園林綠化種植技術等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博士點簡介 (一)博士點一: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1、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以科學研究為主,結合導師的科研任務或國家科研項目帶動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和撰寫論文。 2、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由導師負責,指導方式採取導師指導和以導師為首的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發揮導師、指導小組和博士研究生3個方面的積極性。指導方式採取直接由導師邀請有關教授、副教授組成指導小組,協助導師審定培養計畫、開題報告,做好中期考核、論文指導等工作。 3、培養方法採取在導師指導下,自學為主,修讀學位課程和選修課程;參加研討和各種有關學術交流活動;進行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培養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博士生入學後在第一學期內初步確定研究課題,制訂個人培養計畫。通過綜合考試、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完成博士學位論文。 4、研究方向 1、園林規劃設計方向 (1)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 (2)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 (3)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 (4)城市綠地系統研究 (5)園林植物套用 2、園林植物套用方向 (1)園林植物套用與園林生態 (2)園林植物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 (3)園林植物生物技術 (4)園林植物栽培理論與技術 (二)博士點二: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二級學科博士點 1、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以科學研究為主,結合導師的科研任務或國家科研項目帶動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和撰寫論文。 2、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由導師負責,指導方式採取導師指導和以導師為首的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發揮導師、指導小組和博士研究生3個方面的積極性。指導方式採取直接由導師邀請有關教授、副教授組成指導小組,協助導師審定培養計畫、開題報告,做好中期考核、論文指導等工作。 3、培養方法採取在導師指導下,自學為主,修讀學位課程和選修課程;參加研討和各種有關學術交流活動;進行科學研究和撰寫論文,培養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博士生入學後在第一學期內初步確定研究課題,制訂個人培養計畫。通過綜合考試、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完成博士學位論文。 4、研究方向 (1)園林植物栽培與育種 (2)園林植物套用與園林規劃設計 三、碩士點簡介 (一)碩士點一: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1、研究生的培養,採取導師負責制。導師必須加強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教學計畫和其他各項活動;培養研究生理論聯繫實際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要求研究生學好政治理論課,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公益勞動等活動。導師應根據研究生個人的不同特點,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鼓勵培養學科交叉、複合型人才。 2、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畫要在研究生教學主管部門要求的時間內,在導師的指導下認真制定。培養計畫應確定學位課和必修課、選修課,應對參加教學、生產實踐活動、學術活動、科學研究與論文撰寫等作出具體安排。培養計畫經教研室(研究室)具體審定,院系負責人批准後執行,並報研究生主管部門備案。 3、本專業研究生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並重,第一學年以課程學習為主,論文工作時間不少於一年。 4、研究方向 (1)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理論 (2)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 (3)城市綠地系統研究 (4)園林植物種質資源與育種 (5)園林植物套用 (二)碩士點二: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學位點 1、培養方式採取全日制脫產學習方式,由課程學習、實踐學習、學位論文(設計)三個主要環節組成。 2、採取案例式和啟發式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實踐學習時間原則上不少於1年。 3、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由本單位相關學科具有高級職稱教師擔任,並推薦具有實踐經驗的高級職稱的校外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副導師聯合指導。 4、個人培養計畫要在研究生教學主管部門要求的時間內,在導師的指導下認真制定。培養計畫應確定學位課和必修課、選修課,應對參加實踐學習活動、學術活動、論文撰寫(設計)等作出具體安排。培養計畫經教研室(研究室)具體審定,院系負責人批准後執行,並報研究生主管部門備案。 5、實行學分制,課程學習和實踐學習與論文並重,在第一學年內完成課程要求的學分,實踐學習12個月,結合實踐進行論文研究工作。 6、研究方向 (1)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2)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 (3)台灣園林植物引種及套用 (4)花卉栽培與套用 (5)環境藝術設計 (三)碩士點三: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二級學科碩士點 1、研究生的培養,採取導師負責制。導師必須加強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教學計畫和其他各項活動;培養研究生理論聯繫實際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要求研究生學好政治理論課,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公益勞動等活動。導師應根據研究生個人的不同特點,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鼓勵培養學科交叉、複合型人才。 2、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畫要在研究生教學主管部門要求的時間內,在導師的指導下認真制定。培養計畫應確定學位課和必修課、選修課,應對參加教學、生產實踐活動、學術活動、科學研究與論文撰寫等作出具體安排。培養計畫經教研室(研究室)具體審定,院系負責人批准後執行,並報研究生主管部門備案。 3、本專業研究生課程學習與論文工作並重,第一學年以課程學習為主,論文工作時間不少於一年。 4、研究方向 (1)園林植物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 (2)園林植物生物技術(含基因工程) (3)園林植物栽培理論與技術 (4)園林規劃設計 (5)環境藝術設計 |
教學團隊
我校園林本科專業自1984開始招收本科生,擁有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碩士點和博士點,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中,園林本科專業獲A++級。
園林教學團隊由17名教師構成,知識結構上以生態學、城市規劃與設計、森林培育(風景林營造方向)、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美術、植物學等學科構成,現有6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教授8名。年科研經費達300萬元以上。完成規劃設計項目200多項。共出版了教材和專著14部。“園林規劃設計”為在建校精品課程,“園林樹木栽培學”為省級精品課程,“園林植物資源與分類”為在建省優質碩士學位課程。有1個“園林”校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有1個“園林”校級優秀教學團隊。有1個省“園林”特色專業建設點。成立了園林規劃設計院、花卉中心、觀賞植物種質資源研究所。
在學緣結構上,團隊教師主要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廈門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知名院校。強大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學緣結構,保證了園林專業教學與科研健康穩定地發展。
在年齡結構上,團隊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層次合理,職稱結構最佳化。其中:45歲以上教師1人,40~45歲教師3人, 30~40歲教師9人,25~30歲教師4人。
團隊的帶頭人鄭郁善教授是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福建省優秀專家。
園林教學團隊是一支可持續發展並能不斷創新的教學隊伍,十分注重專業特色和課程特色的建設。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園林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園林專業以“園林規劃設計為龍頭,以植物、建築、工程為支柱,以地學、美學和生物學為基礎,培養知識全面的複合型園林專業人才” 的理念為指導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強化以規劃設計為主線,突出景觀生態理念。不斷豐富和完善教材、電子教案、教學模擬軟體,創新教學和學習方式,參加本課程教學的教師均從事相應領域開展研究,園林生態學、風景區規劃原理、園林植物、植物造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系列課程等都有省、部級科研項目和一些重大規劃設計項目支撐。推進雙語教學,突出園林植物套用和植物造景的特殊優勢,確立生態理念,加強園林植物的栽培、分類、植物造景等方面的建設。園林教學團隊規劃與設計了總投入達800萬元的“中華名特優植物園”教學實訓基地,成立了園林規劃設計院、花卉中心、觀賞植物種質資源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實習基地。
蘭思仁
導師類別:博碩導
導師職稱:教授
招收學位類型:學術型和專業型
蘭思仁,男,1963年9月出生,龍巖長汀人,農學博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委員、中國林學會森林公園分會理事長、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副理事長、福建省林學會理事長、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福建省人民政府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曾在多所大學學習深造過,先後獲得清華大學建築學博士後、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博士、廈門大學經濟學碩士等學位。行政管理經驗豐富,先後在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和福建省林業廳多個處室擔任主要領導,並先後掛職擔任副鄉長、縣林業局局長和區委副書記。2006年起,被任命為福建省林業廳副廳長,期間,掛職擔任國家林業局資源管理司副司長。2010年起任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副書記、校長。
蘭思仁教授長期從事野生觀賞植物保護、區域古典園林歷史與理論、森林公園理論與實踐和水生態、水環境保護和城市景觀設計等方面研究,著有《國家森林公園理論與實踐》、《福建木本植物檢索表》,主編和參編《中國森林旅遊學》等科技著作4部,發表論文100多篇,主持多個市級區域林業發展規劃和國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獲省科技進步一項、部省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運盛青年科技獎”、“福建省青年科技獎”。
董建文
導師類別:博碩導
導師職稱:教授
招收學位類型:學術型和專業型
董建文,男,1968年9月生,福建省長汀縣人,博士,教授,博導,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學會森林公園分會秘書長、中國森林公園標準化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水利風景區評審專家組成員、全國花卉諮詢專家、福建省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曾任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城鄉規劃系副主任(主持)、書記,福建農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等職。主要研究方向:風景遊憩林培育、森林公園與風景區規劃、野生觀賞植物開發運用,擔任研究生課程《風景區規劃》、《風景遊憩林建設技術》等。參與了甘肅、陝西、廣東等省區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福建省多個森林公園的考察評審。主持、參加了“新農村綠色家園建設技術”、“城鎮景觀防護林遊憩化經營技術研究”、“森林公園景觀質量提升及資源保護關鍵技術”、“福建省風景遊憩林構建技術研究”等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三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共五項。公開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署名20餘篇),參編論著兩部。主持、參加了“武夷山青龍大峽谷生態景觀規劃設計”、“太姥山國興寺——玉湖景區風景林改造規劃設計”、“漳平九鵬溪景區規劃設計”、“桂林陽朔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江西南昌梅嶺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寧德市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閩清黃楮林溫泉景區規劃設計”、“龍巖雲頂休閒茶園總體規劃”等多個項目。曾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2003年獲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團省委聯合下達的福建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6年受到中共寧德市委、市政府嘉獎。
風景園林專業介紹
風景園林學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園林、風景與景觀已持續存在數千年;作為一門現代學科,風景園林學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在古典造園、風景造園基礎上通過科學革命方式建立起來的新的學科範式。
“風景園林學”是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其核心內容是戶外空間營造,根本使命是協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風景園林與建築及城市構成圖底關係,相輔相成,是人居學科群支柱性學科之一。本學科涉及的問題廣泛存在於兩個層面:如何有效保護和恢復人類生存所需的戶外自然境域?如何規劃設計人類生活所需的戶外人工境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學科需要融合工、理、農、文、管理學等不同門類的知識,交替運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綜合套用各種科學和藝術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學科的特徵。
空間與形態營造理論、景觀生態理論和風景園林學美學理論是風景園林學3大基礎理論。它們分別以建築學、城鄉規劃學、生態學和美學為核心,廣泛吸收以下學科的理論成果而形成:地理學、林學、地質學、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公共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
風景園林學空間營造理論(Theory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是關於如何規劃和設計不同尺度戶外環境的理論,是風景園林學的核心基礎理論。又可細分為風景園林學規劃理論和風景園林學設計理論。風景園林學規劃理論包括表述模型、過程模型、評價模型、變化模型、影響模型和決策模型等六個模型;風景園林學設計理論包括如下8個技術環節:確定範圍與目標、數據收集與區域分析、現場踏勘、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分析、完成現狀調研報告、多方案比較、概念設計、項目概算和施工設計。
景觀生態理論(Landscape Ecology)是風景園林學在解決其根本問題——人與自然關係問題時的關鍵工具。它是以景觀結構、功能和動態特徵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巨觀生態學分支學科,是對人類生態系統進行整體論研究的新興學科。景觀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景觀格局的形成及與生態學過程的關係;景觀的等級結構、功能特徵以及尺度推繹;人類活動與景觀結構、功能的相互關係;景觀異質性(或多樣性)的維持和管理等。
風景園林學美學理論(Landscape Aesthetics)是關於風景園林學價值觀的基礎理論,反映了風景園林學科學與藝術、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特點。它融合中國傳統自然思想、山水美學和現代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美學,提供了風景園林學研究和實踐的哲學基礎。
風景園林學橫跨工、農、理、文、管理學,融合科學和藝術、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特徵,決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樣性。一般而言,風景園林學較多採用如下三種方法:
學科融貫方法:風景園林學的具體規劃設計過程,吸收了“整體論(Holism)”、“開放複雜巨系統論(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和“融貫學科(Transdiciplinary Method)”的成果,套用相關科學(自然和社會科學)、技術(構造、材料)和藝術的知識和手段,綜合解決風景園林學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中遇到的開放性、複雜性問題。
實驗法:風景園林學的基礎理論研究離不開實驗,如工程材料與工藝性能、植物抗旱抗寒特性、觀賞植物花期控制、新品種繁育、城市街巷氣流規律、景觀心理規律、園林的醫療作用等。
田野調查法:適用於收集環境建設與維護工作所需要的大量基礎資料,以及對其規律的研究。如場地與環境的基本特徵、遊人的活動規律、綠地系統的生態作用、民眾的各種要求等。
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教評價網和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共同完成了2015年度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工作。本次大學評價共包含2751(去年2742)所中國高等院校。其中包括1200所(去年1155)中國大學(不含軍事類院校和港澳台地區高校):含重點大學131所(一流大學26所),一般大學645所(去年621),民辦院校424所(去年403);另外還對287所(去年298)獨立學院和1264所(去年1289)普通公立專科院校進行了全面系統、客觀公正的科學評價。
2015年中國大學風景園林學專業大學排名和大學名單:
在最新公布的中國校友會網2015年中國大學風景園林學專業大學排名和大學名單中,北京林業大學的風景園林學專業榮膺2015年中國六星級學科專業,入選2015年中國頂尖學科專業,位居全國高校第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的風景園林學專業榮膺2015年中國五星級學科專業美譽,躋身2015年中國一流學科專業。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長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瀋陽建築大學、北京建築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等高校的風景園林學專業入選2015年中國四星級學科專業,躋身2015年中國高水平學科專業。
2015年中國風景園林專業大學排行榜
排 序 | 學校名稱 | 水 平 | 開此專業學校數 |
1 | 同濟大學 | 5★ | 80 |
2 | 東南大學 | 5★ | 80 |
3 | 北京林業大學 | 5★ | 80 |
4 | 東北林業大學 | 5★ | 80 |
5 | 南京林業大學 | 4★ | 80 |
6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 4★ | 80 |
7 | 四川農業大學 | 4★ | 80 |
8 | 福建農林大學 | 4★ | 80 |
9 | 重慶大學 | 4★ | 80 |
10 | 華南理工大學 | 4★ | 80 |
11 | 華中農業大學 | 4★ | 80 |
12 | 山東建築大學 | 4★ | 80 |
13 | 西南交通大學 | 4★ | 80 |
14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4★ | 80 |
15 | 安徽建築大學 | 4★ | 80 |
16 | 南京農業大學 | 4★ | 80 |
17 | 東北農業大學 | 3★ | 80 |
18 | 桂林理工大學 | 3★ | 80 |
19 | 海南大學 | 3★ | 80 |
20 | 蘇州科技學院 | 3★ | 80 |
研究方向
風景園林學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園林、風景與景觀已持續存在數千年;作為一門現代學科,風景園林學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在古典造園、風景造園基礎上通過科學革命方式建立起來的新的學科範式。從傳統造園到現代風景園林學,其發展趨勢可以用3個拓展描述:第一,服務對象方面,從為少數人服務拓展到為人類及其棲息的生態系統服務;第二,價值觀方面,從較為單一的遊憩審美價值取向拓展為生態和文化綜合價值取向;第三,實踐尺度方面,從中微觀尺度拓展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觀的全尺度。
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前景與時代背景和國家命運息息相關。21世紀,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氣候變暖、能源緊缺、環境危機是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科學發展、生態文明、和諧社會已經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策略,經濟穩定增長和快速城市化仍將持續很長時間。物質主義和過度消費開始引起有識之士的關切和思考,對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由於風景園林學科以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為根本使命,以保護和營造高品質的空間景觀環境為基本任務,因此它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風景園林學包括6個研究方向: 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History and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Landscape Design)、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風景園林遺產保護(Landscape Conservation)、園林植物與套用(Plants and Planting )、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Landscape Technology)。
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是研究風景園林起源、演進、發展變遷及其成因,以及研究風景園林基本內涵、價值體系、套用性理論的基礎性學科。風景園林歷史方向的理論基礎是歷史學,通過記錄、分析和評價,建構風景園林自身的史學體系。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古典園林史、外國古典園林史、中國近現代風景園林史、西方近現代風景園林史、風景園林學科史等。風景園林理論方向的理論基礎是美學、倫理學、社會學、生態學、設計學、管理學等較為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研究領域包括:風景園林理論、風景園林美學、風景園林批評、風景園林使用後評價、風景園林自然系統理論、風景園林社會系統理論、風景園林政策法規與管理等。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是營造中小尺度室外遊憩空間的套用性學科。它以滿足人們戶外活動的各類空間與場所需求為目標,通過場地分析、功能整合以及相關的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研究,以整體性的設計,創建舒適優美的戶外生活環境,並給予人們精神和審美上的愉悅。該學科歷史悠久,是風景園林學科核心組成部分。研究和實踐範圍包括公園綠地、道路綠地、居住區綠地、公共設施附屬綠地、庭園、屋頂花園、室內園林、紀念性園林與景觀、城市廣場、街道景觀、濱水景觀,以及風景園林建築、景觀構築物等。
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是以維護人類居住和生態環境的健康與安全為目標,在生物圈、國土、區域、城鎮與社區等尺度上進行多層次的研究和實踐,主要工作領域包括區域景觀規劃、濕地生態修復、旅遊區規劃、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城鎮綠線劃定等。
風景園林遺產保護:是對具有遺產價值和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風景園林境域保護和管理的學科。實踐對象不僅包括傳統園林、自然遺產、自然及文化混合遺產、文化景觀、鄉土景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遺址公園等遺產地區,也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河流廊道、動植物棲息地、荒野等具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地區。主要研究傳統園林保護和修復、遺產地價值識別和保護管理、保護地景觀資源勘察和保護管理、遺產地和保護地網路化保護管理、生態服務功能區的保護管理、旅遊區遊客行為管理等。
園林植物與套用:是研究適用於城鄉綠地、旅遊療養地、室內裝飾套用、生態防護、水土保持、土地復墾等植物材料及其養護的套用性的學科。研究範圍包括城市園林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城市園林樹種規劃、園林植物配置、園林植物資源收集與遺傳育種、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風景園林植物生理與生態分析、古樹名木保護、園藝療法、受損場地植被恢復、水土保持種植工程、防護林帶建設等。
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是研究風景園林保護和利用的技術原理、材料生產、工程施工和養護管理的套用性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交叉性。研究和實踐範圍包括風景園林建設和管理中的土方工程、建築工程、給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弱電工程、水景工程、種植技術、假山疊石工藝與技術、綠地養護、病蟲害防治,以及特殊生境綠化、人工濕地構建及水環境生態修復和維護、土地復墾和生態恢復、綠地防災避險、室外微氣候營造、視覺環境影響評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