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街道辦事處

2010年8月23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祁陽浯溪鎮,設龍山街道辦事處、長虹街道辦事處、浯溪街道辦事處。龍山街道辦事處,轄龍山、九塘沖等11個社區居委會,以及陶家嶺、青竹等4個建制村,總面積24.6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辦事處機關駐民生北路189號(原浯溪鎮政府駐地)。

山東文登

文登市龍山路街道辦事處,地處膠東半島東端,位於文登市區中心地帶,龍山路街道辦事駐文山路107號,是文登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經濟、文化中心。辦事處轄轄15個村民委員會,17個居民委員會,人口5萬人,總面積4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357畝。

龍山辦事處優美,資源豐富。近郊群山綿延,奇石林立,是中外客商投資興辦旅遊觀光、餐飲娛樂項目的理想場所。聞名的抱龍河、柳林河在這裡交匯,終年碧水如玉。特別是境內西北一隅的橫山,薈萃了生態旅遊之景觀大全,為全市構築了一道亮麗的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龍山辦事處工業發達,門類齊全。現有主要工業企業80多家,資產總值達20.5億元,目前,已形成了機械、化工、紡織、電子、服裝、塑膠、建築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形成了光纖光纜、市話通訊電纜、數據纜、高能蓄電池、燃油淨化器、美式箱變、木工機械、高檔服裝、電子元件等幾十種主導產品。辦事處產值過億元或利稅過500萬元的企業達到18家。

2003年經濟總收入達50億元,全年財政收入5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8元。轄區內設有中學1所,國小3所,在校學生5000人。該辦事處地處市區中心地帶,工業基礎雄厚,工業在全處經濟中占主導地位。

2003年,全處工業企業實現產值53億元,銷售收入43億元,利稅3.8億元。全年該辦事處共投入技改資金3億元,新上技改項目8個,企業年可新增效益近5億元,使工業發展保持著強勁的勢頭。

山東章丘

山東省章丘市龍山街道辦事處(原龍山鎮與党家鎮合併)成立於2005年12月,是承接泉城濟南與小泉城章丘的西部新城區,總面積92平方公里,轄76個行政村,6萬人,是一座既具古城風韻、又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新城區。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先人早在八千年前即在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並於四千五百年前創造了舉世聞名的“龍山文化”。境內文物古蹟眾多,城子崖遺址、焦家文化遺址、西河文化遺址、東平陵城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造就著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的龍山人民。從漢代棄繻成名的終軍,不辱使命的王昕,建立新朝的王莽,到現代軍職將領付豐璞,著名作家任遠,高考狀元劉敏,龍山人民世代相襲,銳意進取,為建設章丘西部的明星城區而拼搏奮鬥。

區位優越濟青公路橫穿城區,濟青高速公路、膠濟鐵路貫穿腹地,潘王路縱貫南北,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15公里,距濟南市區25公里,平陵貨站坐落境內,交通便利,貨流暢捷。

基礎設施完善境內建有裝機容量145萬千瓦的章丘電廠,電力供應充足;廣電寬頻綜合信息網貫通境內,通訊現代化程度較高;巨野河、武原河縱貫南北,匯成占地5000畝、儲水量1100萬立方米的龍湖(杜張水庫),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水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四通八達的寬闊公路,交通便利;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城區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高。

工業基礎較好平陵鑄造橫亘東西,章丘鐵匠譽滿全球。主導產業有電子、陶瓷、鑄造、汽車配件等,尤其鑄造產業頗具規模,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市。總規劃面積35000畝的重汽汽車城及配套產業園落戶其中。明水經濟開發區龍棗組團為章丘市委、市政府主抓的項目區之一,屬省級開發區,全面享受省級開發區的優惠政策。

物產豐富龍山黑陶、龍山小米、龍山豆腐被譽為“龍山三珍”,其中龍山小米被認定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辛店的有機大蔥、李官的無公害瓜菜、党家的特色林果等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推動農民增收進程大大加快,尤其是大蔥更為享譽全國的名牌產品。

投資環境優越龍棗組團作為章丘市“一區三組團”的重要組團,既是與省會城市濟南對接融合的結合部,又是全市招商引資的最前沿;既具備直接的承接輻射效應,又蘊藏著巨大的資源升值潛能,辦事處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對經批准進園的項目,一切申辦手續由街道辦負責辦理,提供全程服務,為企業的生產、生活提供良好環境。

社會環境良好積極打造“平安龍山”、“文明龍山”,部門服務規範、高效,社會治安秩序穩定,村風、民風淳樸高尚,整體文明程度高,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為外來客商創造了可靠的投資平台。

龍山人民重信守諾,創新開拓,我們熱忱歡迎各地客商和有識之士到龍山考察投資,共謀發展。

龍山古河尋古

最早的山東人——沂源人從泰沂山脈遷徙到平原,擇水而居,巨野河和武原河流域也許是原始先民理想的居住之地。從山上到山下,是人類邁出的頗具關鍵性的一步,有了這一步,才會有以後的篳路藍縷、“式辟四方”,才有了今天我們稱之為華夏文明的黎明期——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

“兩河流域”產生了華夏文明的黎明期
龍山文化發源於巨野河和武原河流域。巨野河,西支發源於歷城區西營鎮拔槊泉,東支發源於章丘市曹范鎮北曹范村西的巨野河,又名巨合水。據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巨合水南出雞山西北,北經巨合故城西。”東西兩支在龍山北匯集流入現杜張水庫後,經歷城鴨旺口入小清河。全長約46.8公里,河床寬50米。此河兩岸遺址甚多,城子崖便是各支流匯入巨野河的第一個河邊台地遺址。武原河又名武原水,在巨野河東部,據《水經注》記載:“武原水北經譚城東,又北經東平陵縣故城西。”歷史上有名的巨合城和譚國故城就在兩河之間。
1930到1931年,考古界對龍山城子崖遺址進行了發掘。上層為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下層首次發現了一種以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最初稱為“黑陶文化”,後以遺址命名為“龍山文化”,現在專稱為“山東龍山文化”。山東龍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續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遺址出土的黑陶主要有杯、碗、豆、盤、盆、罐、瓮、鼎、等日用器皿,其中以帶扳杯、三足盤、高柄豆、鳥首足鼎、白衣黃陶袋足、肥袋足最富有代表性,還有漆黑光亮、做工極其精緻、薄如蛋殼的陶器,稱之“蛋殼陶”,其製作技術高超絕倫,是陶器中上佳之品。此外,在遺址周圍還發現一處平面為長方形的版築夯土圍牆遺蹟,南北長約450米,東西寬約390米,牆基厚度達10米,考古發掘者認為這可能是當時的城牆基址。
發生在“兩河流域”的一次著名戰役
“兩河流域”是海岱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為“濟左走廊”之鎖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漢高祖劉邦拜韓信為相,領兵攻齊,路過龍山。韓信意欲出奇兵打齊國一個措手不及,故不從城內穿過,在龍山北1公里許的巨野、武原兩水交匯處架起一座石橋,大軍往東直撲臨淄,大敗齊軍。以後,這座橋也為當地百姓提供了很多方便,為了紀念韓信,當地百姓稱此橋為“韓信橋”。
歷史上著名的“耿弇討張步之戰”也發生在兩河流域。《水經注》記載:“耿弇之討張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營也。與費邑戰,斬邑於此。”張步,字文公,琅邪人,為當地豪強,聚眾數千人,自封為五威大將軍,據齊地。後受命劉永,自封定漢公,未成。建武五年(公元29年),武帝派建威大將軍耿弇起兵討張步,張步聞之,派大將費邑守濟南(即東平陵),派費敢守巨里(即龍山巨合城),又分兵屯祝阿,並在長清及泰山西側置數十營以待耿弇。因巨里西臨巨野河,耿弇即派兵砍伐樹木,揚言要填平巨野河。幾天后,巨里有降者,告之費邑要發兵救巨里。聞之大悅,急令攻下巨里後,自引精兵於巨合城外高岡上大戰費邑,將邑斬之。這是東漢時發生在兩河流域的一次著名戰役。
尋覓古河畔的紅襖軍營寨
巨合河邊問李全,妙真營寨尚依然。
三分輕重歸誰是,槍號梨花二十年。
這是晚清著名詩人王象春在《齊音》中的一首詠唱妙真寨的詩。詩人憑弔遺蹤,遙想當年馳騁疆場二十餘年的女英雄,在欽仰之中蘊含著惋惜和遺憾。“巨野河邊問李全,妙真營寨尚依然”,詩人說出了在巨野河邊,金代末年農民起義軍——紅襖軍的女英雄楊妙真曾在此結寨駐兵,後人稱之為妙真寨。
金末,蒙古人南下,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五月,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蒙古軍再度南下,在山東、河北等地大肆擄掠。金朝統治者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無力抵禦蒙古軍南下,依然對境內人民橫徵暴斂。為反抗金朝的統治,在山東、河北一帶爆發了大規模的紅襖軍起義。當時,山東紅襖軍共有三支軍隊:魯東的楊安兒、魯南的劉二祖、魯中的李全。當時的章丘,在李全的勢力範圍內。
楊妙真,小名四娘子,金末紅襖軍著名首領楊安兒之妹,善使槍,自稱“梨花槍天下無敵手”,與李全部會合後,遂與李全結為夫婦,成了李全的得力助手,勢力也空前壯大,漸漸控制了整個山東,並順利說降了金朝山東元帥張林,接收了青、莒、密、登、萊、濰、淄、濱、棣、寧海、濟南等二府十二州。
李全割據一方,很重視在章丘的建設,他在金興定二年與楊妙真進駐章丘,在今之龍山(巨野河畔)、水寨(城子村)、相公莊皆有兵寨,而最著名的,當數章丘相公莊北會仙山上梨花槍山寨壁壘,至今遺蹟猶存。清康熙年間章丘梭莊進士李縉明有《嘯園自記》考其遺址曰:“長白山之麓……會仙峰,孤峰壁立,為李全寨,二十年梨花槍壁壘尚屹然也……。”李全離開章丘後,又縱橫天下十餘年。金正大八年,因內亂兵敗李全被殺。楊妙真北渡淮水,與養子李璮返回山東老家,繼任益都行省,居數年而死。李璮,襲父職治益都行省,專制山東三十年。後投蒙,又叛蒙,不久被俘處死。

山東即墨

簡介

龍山街道辦事處位於即墨市東郊,總面積58.4平方公里,轄36個村莊, 3.78萬人口。辦事處基礎設施配套,區域內通訊、供電、道路等與市區接軌,供排水與市區大管網融為一體。地理位置優越,處於青島“半小時經濟圈”內,南與青島市城陽區、嶗山區接壤,北銜即墨市經濟開發區,東擁溫泉、田橫島等青島市級旅遊度假區。青煙、青威兩條一級公路縱貫南北,藍鰲路、鶴山路橫穿東西。

歷史文化

龍山街道辦事處古蹟眾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境內有四千多年前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遺址”,有太平天國起義軍的煙臺山烽火台,有傳說中黑龍江“九江王”誕生地的天井龍府,有遠近聞名、極富傳奇色彩的小龍山、舞旗山、盟旺山等旅遊勝地。

招商引資

近年來,龍山街道辦事處按照“建設大青島新城區”的發展定位,圍繞產業集群,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在調整產業布局、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向著高質量、高效益、高標準、一體化方面大步演進,實現了與大青島在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上三個對接和與青島環保產業園在發展空間上的融合。先後投資2.78億元,對龍山經濟區、淮涉河兩岸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整治開發。新建100公里長“十縱八橫”道路網路;打通與青島環保產業園12.6公里長“三縱二橫”主動脈;對淮涉河兩岸17000米漿砌護坡;平整開發荒灘、荒坡、荒溝、石礫地等,新造可利用土地5000多畝,整治荒山、荒坡1.2萬畝。綜合治理開發的龍山經濟區,目前已落戶包括日本東麗、日本東棉、日本雙日、日本豐田通商、日本丸紅5家世界500強企業和4家國內500強企業在內的內外資項目368個,其中,外資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68個,內資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98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29億元,而且所有項目全部為質量較好、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無污染、低耗能的項目。形成了針織服裝服飾、電子及電子配件、汽車配件食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競相發展互促互進的格局。

2005年,全處實現了社會總產值由2002年的4.8億元,提高到14.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由2002年的980萬美元,提高到8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由2002年的1.4億元,提高到14.2億元;出口創匯由2002年的1100萬美元,提高到7000萬美元,財政收入由2002年的980萬元,提高到3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3500元,提高到6350元;在全市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由2002年的全市倒數第二位,躍升為2003年的第二位,2004、2005年度連續兩年位居第一位;2003年以來,連續三年被評為青島市“五個好”黨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社會治安工作步入了全省先進行列。

山東海陽

【概況】龍山街道位於海陽市南部,南靠黃海,東接鳳城街道(旅遊度假區),北鄰二十里店鎮,西與辛安鎮交界。面積91.3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2010年),轄25個行政村(數據均不包括經濟開發區代管2村)。辦事處駐大閻家村,地處東經121°08′,北緯36°42′。

【沿革】1942年屬海陽縣第十二區(龍山區)。1956年設立潮外鄉。1962年成立潮外公社。1971年公社機關搬遷至大閻家村南,更名為大閻家公社。1984年4月改稱大閻家鄉。1994年撤銷大閻家鄉,設立大閻家鎮。1996年,面積112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魯古埠、台子上、廒上、胡格莊、遲家莊、石前莊、斜山、嶺上、海豐、大閻家、朝陽莊、潮外、莊上、新民、新生、新平、新建、叢上、路疃、嶗峙埠、大沽頭、隋家、西沽頭、王家莊、河寶、東荊家、大荊家27個行政村。2002年,面積95.06平方千米,3.12萬人,轄27個村。2011年,撤銷大閻家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龍山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大閻家鎮政府駐地。

遼寧朝陽

龍山街道辦事處駐友誼大街四段48號,人口2.24萬人,面積7.2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龍山、鳳鳴、水利、機場、玫瑰;3個村委會:哨口、馬場、中山。

龍山街道辦事處 龍山街道辦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