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白村

白村為開平市龍勝鎮的大村,人口與村面積均在龍勝鎮前列,但人口素質與龍勝其他村無異,都是比較偏低,農民居多,所以對教育和文化的認識不足,教育水平需提高。 另外白村位於開平市龍勝鎮西北部,東、西、北面都與新興縣接壤,南接齊洞村,省道274線(稔廣線)貫穿境內,為雙和公路終點,交通極為方便。 文化特色及自然景觀值得一提的是,白村風景宜人,空氣清新,很有發展潛力,青山綠水,儼然一副大自然風光。

白村開平市龍勝鎮的大村,人口與村面積均在龍勝鎮前列,但人口素質與龍勝其他村無異,都是比較偏低,農民居多,所以對教育和文化的認識不足,教育水平需提高。地理概況

白村地理位置特殊,處於雲浮、佛山、江門三個地區的交匯點,故在白村設有墟市---人和墟,又叫"仁和墟"、"白村墟",東南距龍勝墟10公里,取地利人和之意,故名人和墟。始建於民國14年(1925年),初建有店鋪20餘間,民國34年(1945年)毀於大火,1961年重建本墟。墟呈"口"字形,有百貨店、食品店、衛生院、食用社等設施。逢公曆四、七、十為墟期,為江門開平與雲浮新興、高明、鶴山等縣交界地區農副產品集散地。1980年以來,新建店鋪20餘間。三埠至新興公路從墟穿過。另外白村位於開平市龍勝鎮西北部,東、西、北面都與新興縣接壤,南接齊洞村,省道274線(稔廣線)貫穿境內,為雙和公路終點,交通極為方便。
管轄村包括:白村、大逕村、大坑村、上宅村(該村已廢,數十年前已成無人村),其中大逕村和白村同祖同宗,大逕村乃數百餘年前從白村逕口坊遷出;大坑村原為庫區移民,因大沙河水庫修建的原因,集體搬遷至白村大坑,劃地建村,稱大坑村;上宅村早已成為無人村,名存實亡。管區內共有781戶,官方數字2871人,但保守的實際人口約為4000人。
白村占地總面積25949.9畝,以山地為主,耕地面積3016畝,其中水田面積2862畝,大多數人為農民,可謂人多地少型的山村,卻也貧富懸殊,貪污橫行。
區內仍以農業為主,主種水稻,少數人兼種巴西香蕉、西瓜、冬瓜、柑橘等等作為副業,也有較多人以養雞為副業,幫“溫氏”公司養雞,境內有“齊白片養雞基地”。境內有禾叉坑水庫,所以水源充足,故自來水自給自足,不用交水費,境內大量山地可以開發種植優質水果、林木或養殖家禽。

歷史淵源

談及歷史淵源,管區內只有梁氏支脈。據族譜記載,白村梁氏支脈從梁紹公南遷珠璣巷開始,經永壽公遷至陽江白石村,再經梁順公、福海公遷至新興楓洞村福塘坊,最後由君玉公(白村開村祖先,梁順,字君玉)遷徙至今日這個叫白村的地方,開基發祥,建村拓地,經歷代先人600多年的努力,讓一塊荒無人煙的南蠻之地發展成今日數千人的村子,繁衍至今。

文化特色及自然景觀

值得一提的是,白村風景宜人,空氣清新,很有發展潛力,青山綠水,儼然一副大自然風光。還有就是白村境內古蹟雖在文革遭受毀滅性打擊,但還勉強保存有600多年歷史的“梁氏宗祠”和洪聖廟,比只剩殘磚敗瓦好一點。雖經重建,但已無當年風光。再者就是白村的文化傳統和氛圍濃厚,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節日外,還保留有白村特色的節日—華佗誕(農曆四月十八)、觀音誕、上天節等等!其中華佗誕最為隆重,能看到大戲,和火燒大力士,而且華佗誕還算是外嫁女回家團聚的一個節日。。。

發展概況及展望

開平市龍勝鎮衛生院在白村仁和設有醫療網點--白村仁和診所。而且村內有菜市場--白村仁和市場,已成為周邊村落居民的基本生活品的來源地。聽聞還新建了一家小型超市。另外距白村5公里處的水台鎮有溫泉娛樂場--金水台溫泉白村國小亦為龍勝鎮三所定點國小之一,漸漸成為文化教育的搖籃,望白村人能以此為契機,提高村民素質,建設好村子,走好致富之路,做領頭羊,藉助天時地利,學會祖先開基發祥的精神,帶動這一區域的發展,建小康、共富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