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蝦戲圖軸

齊白石蝦戲圖軸

《齊白石蝦戲圖軸》是中國畫家齊白石作於1948年的代表作。畫面共有八隻活潑、靈敏、機警的長臂蝦在嬉戲,是其創作蝦的巔峰期。

作品簡介

《齊白石蝦戲圖軸》此圖共繪八隻蝦,他們神態、游姿各異,暢遊舒展,活潑自在、動態生息,滿盈於紙。白石老人下筆痛快利落,運轉自如,了無粘滯,筆墨飽滿,墨彩淋漓,天真自然之流露。

作品賞析

《齊白石蝦戲圖軸》中,蝦頭上的幾筆,有墨色的深淺濃淡,水份的滲透乾濕,而又表現出一種動感。兩橫濃墨作左右一對眼睛,既誇張又得體。重墨一筆畫蝦頭,由頭至尾變細,作用非凡。正如白石所說:“這一筆不但加重了蝦的重量,並且也表現了白蝦的軀幹透明”。頭側左右二筆淡墨,於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之身,一筆一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身節奏的由粗漸細。用筆的變化,使蝦的身部呈現各種形態,有躬身向前躍進的,有直身遊蕩的,也有彎身爬行覓食的。蝦的尾部就三筆,既有彈性,又有透明感。蝦的一對長臂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姿勢多樣。蝦的觸鬚用數條淡墨線畫出,長須布置得當,其線條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中有序,圖中之蝦似在水中嬉戲遊動,觸鬚也似隨蝦身晃動。此圖充分表明白石的用墨用水功夫之精妙,他所表現出的蝦體似乎總是水淋淋的,如同真的生活在水中,白白的宣紙便成了清澈的溪水。這大概就是白石筆下的蝦為什麼永遠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作品背景

《齊白石蝦戲圖軸》白石老人曾言“家園有池多大蝦,秋水澄清,嘗見蝦游,探得蝦游之變動,不猶專似其形。故余既畫,以後人亦畫有之,未畫之前,故未有也”。其畫蝦已領略寫生旨趣,將家園當年情景化為畫境,並且能開畫蝦風氣之先。所以老人又稱:“吾非尋常人輕許夸譽也”。此幅《蝦戲圖》即體現了老人寫生中寫實要領所說的“畢真”變化,是接近真實形象,但他留意到不應只停留在專求形以上,畫作中的蝦群“色分深淺”,濃淡對比效果強烈,顯現出了透明感與立體感,其筆下之蝦神態各異、活靈活現,將畫蝦風格推進到成熟的典型階段。可謂探得箇中三昧,不止求形似,更求得神似。本幅是《蝦戲圖》為白石老人贈與當時中國駐緬甸大使畢可敬之畫作,畢又轉贈與東歐外交官克里洛夫同志,多年來保存如新,殊為難得。

作者簡介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擅長中國畫、書法、篆刻和詩歌。一生作畫不輟,留下大量詩、書、畫、印作品。傳世畫作有《墨蝦》、《牧牛圖》、《蛙聲十里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三卷本《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山水畫選》等畫冊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