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民間藝術家齊憲誠先生在景德鎮已經整整生活了八十三年,由於其父與著名的景德鎮珠山八大山人中的王琦和汪野亭為好友,其流暢優美的書法在請少年時代就得到著名的珠山八大山人中的王琦和汪野亭的指導,並且齊老與中國陶瓷美術大師章鑒為同窗好友,經常在一起鑑賞和切磋書法。
退休後,齊老以藝會友,以書法交友,不斷創新,以宏大氣勢,花費十年時間創造了巨著手抄小楷。
創造歷程
幾年如一日,守住寂寞,專注於自己的選擇。現在,120回的《紅樓夢》已經抄到113回了,還剩最後的7回。齊憲誠計畫2005年的新年到來時,完成這本歷經5年手抄的《紅樓夢》。齊憲誠說,手抄《紅樓夢》對他最大的影響是,他的生活由此變得簡單,心境也變得平和。
以前的齊憲誠,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街上逛著,他是個急性子閒坐不住的老人。和許多老人一樣,除了愛逛街,齊憲誠沒事還喜歡看看報紙,和家人鄰居打打麻將。
可是自從抄寫《紅樓夢》後,齊憲誠不得不放棄其他的興趣愛好。現在,齊憲誠老人每天的生活模式基本是這樣的:早上6:00起床,每天抄寫3頁宣紙的《紅樓夢》,上午2頁,下午1頁,前後共要花去5個小時,一般整個上午齊憲誠就呆在書房裡。
只有每天的計畫都完成了,剩餘的時間齊憲誠才外出散散步。
用齊憲誠老人的話說,現在是連看報的時間都沒有了。只有外出散步時,偶爾在街邊的報欄里看看。他最感興趣的是政務和治安整頓方面的新聞,他主要通過報紙來了解社會。
齊憲誠的子女都非常支持老人抄寫《紅樓夢》,因為讀書的同時又練習了書法,對老人修養身心很有好處。以前坐不住的齊憲誠,現在能屏氣凝神安安靜靜地在書房坐上幾小時,專注抄寫《紅樓夢》,而且幾年下來,從不間斷。
興趣愛好
說起當初是什麼動力讓齊憲誠下這么大的決心,要一筆一畫手抄一本《紅樓夢》,齊憲誠的回每件事有些出人意料。應該說,齊憲誠老人並不是一個地道的紅迷。因為他說在抄寫《紅樓夢》之前,甚至沒有讀過《紅樓夢》。但是,《紅樓夢》是他的至愛,尤其是電影的越劇《紅樓夢》。他對《紅樓夢》最初的興趣就來自早年看的越劇電影。回憶起當年,齊憲誠老人顯然變得激動起來。齊憲誠說,越劇《紅樓夢》在全國可謂轟動一時,當年想看一場越劇《紅樓夢》,要靠開後門才可以買得到票。而他和現已過世的老伴,當年最喜歡看的就是越劇《紅樓夢》。真正退休在家後,某一天心血來潮,齊憲誠靈光一閃,就下了這樣一個決心,把《紅樓夢》手抄一遍。
因為之前只看過被改編的《紅樓夢》,而且是電影,所以,齊憲誠這次手抄《紅樓夢》,是一邊讀,一邊抄,算是第一次真正拜讀這部名著。
其實,齊憲誠一個人在書房靜靜抄寫《紅樓夢》的時候,不僅會隨著《紅樓夢》千曲百折的故事情節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而感喟,還會常常想起樣喜歡越劇《紅樓夢》的老伴,想起他們曾經的年輕歲月。
家庭信息
齊憲誠出身富家。在解放前,齊憲誠的父親齊鑒章在市里算得上一位名流。齊家家勢顯赫,家產頗豐,一共經營了5家店面,在三閭廟開著全市最大的一家糧食店,而且,市某國有企業在建國初期公私合營之前是齊鑒章家的一處私產,當時叫瓷土廠(礦),經營上好的瓷土,信譽很好。
齊憲誠還有一個哥哥,哥哥跟父親做生意,而他則在16歲時考入了當時的景德鎮師範。用齊憲誠的話說,在舊社會,家裡有了錢,一定得有人從政,不然很難守住家業。於是,齊憲誠的父母寄希望於齊憲誠能做個文化人,以後有機會從政。
師範畢業後,齊憲誠分到當時的第一中心國小當教員。後來調三國小任教。在1953年公私合營之前,齊憲誠還曾在當時的田戶糧食管理處東埠(音,現在瑤里一帶)辦事處任職。上世紀50年代,在許多民族企業公私合營之後,齊憲誠到原料總廠任會計,一直到1979年退休。
齊憲誠一共育有7個子女,6個女兒1個兒子。兒子最小,1977年恢復高考後,1979年考入大學。本已退休的齊憲誠因為兒子考上大學,家裡增加了一筆不小的花銷,所以繼續在一些民營和街道企業做會計,一直到1997年70多歲才真正回家修養。而齊憲誠的兒子也不負厚望,研究生畢業後,現在北京一家知名外企任職。子女都已有不錯的歸宿,齊憲誠現在生活上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遭遇劫難
齊憲誠在做了幾十年的富家公子後,在中年時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用他的話說就是“一個晚上就窮了。”
文革初期,因為民族資產階級的身份,齊憲誠一家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那時候雖然睡不安穩,但主要還是“陪斗”。
後來局勢混亂,齊憲誠一家所有的家產突然被造反派洗劫一空,甚至生活用品都被拿光了。住房被沒收後,齊憲誠一家被趕到了老羅漢肚,男女老少四五個人擠住在一間小房裡。
齊憲誠這位昔日“誰都瞧得起”的富家子弟,一夜間成了社會上的“二等公民”。
對於那段整日提心弔膽寢食難安的日子,齊憲誠說的不多。他只是指著自己家裡中堂上掛著的一幅鄧小平和江澤民的畫像,對記者說,我很感謝他們,這畫我會一直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