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由來
過去,地壇可不是誰都能隨便進的公園。建成於明朝嘉靖九年也就是公元1530年的地壇,是明清兩朝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每逢夏至這一天,明清兩代的皇帝便會來到地壇進行皇家祭祀活動,企盼在帝王的統治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公元1531年至1911年,先後有明清兩代15位皇帝在此連續祭地長達381年。
1990年,為了恢復傳統文化,地壇準備在夏至那一天搞一次祭地儀式。雖然夏至祭地、冬至祭天在中國已經進行了幾百年,但是祭地到底是什麼樣,誰也說不清。
祭地首先是不是得有個人演皇帝?想到這,地壇公園立刻著手開始物色皇帝人選。滿公園尋覓了一圈,33歲的地壇公園保衛齊學恩從眾多“備選皇帝”中脫穎而出。1米78的個頭兒,踢過球,學過模特,濃眉大眼——形象頗佳的齊學恩一舉擊敗了其他對手,搖身當上了“皇帝”。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除了鄭少秋演過皇帝,中國內地壓根就沒有人扮演過皇帝。估計我得是第一個,張鐵林、張國立都在我後頭。”在地壇公園管理處的會議室內,見到了如今已經58歲,但依然氣質甚佳的“祭地皇帝”齊學恩。
一進公園管理處的大門,工作人員便跟齊學恩打招呼:“哎喲,皇上來了!”
齊學恩跟大家擺擺手,扭過頭頗有些無奈地對記者說:“演皇帝演了24年,都沒人叫我大名了,連叫小名的都沒有,所有人見著都叫我‘皇上’,家門口的街坊鄰居、公園裡的遊客見著都叫‘皇上’,把我叫得跟公眾人物明星似的,弄得我說話做事都得特別注意。”
皇帝祭地自然得穿龍袍。於是,齊學恩便來到位於珠市口的北京劇裝廠定製演出服裝。按照戲劇里的服裝樣式,北京劇裝廠為齊學恩用綢子和緞子量身打造了一套機繡的金絲龍袍,一共包括龍袍、褲子、領子、披肩和鞋5件套。“第一套衣服最便宜,那也花了1萬多塊錢呢。那時候職工才掙幾百塊錢,多的也就一千多塊。”24年裡,齊學恩一共穿壞了4身龍袍,磨破了5雙鞋。
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都是一身固定的龍袍,不分冬款、夏款,總量10多斤。龍袍為了繡花,布料特別厚,夏天穿上捂得滿身大汗;冬天又不抗風,即使裡面套上厚毛衣、三保暖內衣,西北風一刮依然吹得透心涼。
“而且龍袍的料子不能水洗,每次用完只能噴上酒精,自己一點一點把污漬擦掉。”齊學恩說。
學習禮儀
行頭和人員都齊了,但祭地都有什麼流程呢?連個參考的先例也沒有。
齊學恩回憶,當時地壇公園請來了故宮博物院著名的清史專家朱家溍先生給他講課,先從歷史常識學起,“地壇為鳳,每年夏至拜;天壇為龍,每年冬至拜”。從走姿、站姿、三拜九叩都要一點一點的學習。
想著覺得簡單,但做起來可真不容易。“龍袍長啊,跪下去,再站起來,特別容易踩到袍子邊,直接就能絆一跟頭。”光穿著龍袍跪下去、站起來這個簡單的動作,齊學恩就不知道練了多少次。終於,他總結出來,跪下再起來的時候,用腳尖用力點地,這樣再站起來就不容易踩上龍袍摔倒。
除了學動作,還得學化妝。上台前,公園請來了專業的化妝老師為齊學恩化“戲裝”。化妝老師一看到齊學恩,就不由得讚嘆:“這皇上選的好,底板兒就好。”
每次老師來化妝,齊學恩都不錯眼珠地盯著看,偷偷學。“請老師得花錢,貴啊,學會了自己化妝,能省多少錢啊。”幾次實踐下來,齊學恩成了化妝高手。在會議室里,他在自己臉上給記者演示,上台前化淡妝,打上粉底,這么輕輕拍,一點一點拍勻了;蘸點腮紅,用手一點一點暈開;最後塗上口紅。“那會我都去天壇那邊買化妝品,買華姿、大寶,還得記著買卸妝油。現在我們卸妝也買大寶,省錢啊,歐萊雅的多貴啊。”
齊學恩還買來了大量與清朝皇帝有關的書籍回家研究。從康熙看起,雍正、乾隆、道光、光緒等等,只要寫清朝皇帝的都看,電視劇里有演皇上的戲也集集不落,一邊看還一邊對著電視模仿皇上的動作。
這么一用心,齊學恩就在地壇的祭地活動中足足演了27年的乾隆皇帝。雖然演的是皇上,但除了演出時能坐上八抬大轎,其餘的事兒還得自己來,像這化妝,從最早的請專人到後來的自己上手,齊師傅化了20多年,儼然已成了老把式。
個人願望
皇冠、皇袍、龍靴,一身行頭十多斤,夏天悶熱不透氣,冬天怕臃腫不敢多穿,正月里凍得透心涼,演了二十多年皇上,齊學恩說自己還是地壇公園一普普通通的工人,只不過在角色的變換中,看淡了生死富貴,看開了是非恩怨,“人生真是特別短,一晃幾十年就過去了,每天高高興興的,比什麼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