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學思

齊學思

畫家的義務,是將那些體現生命感悟的人類思想與行為的情感軌跡記錄下來,成其作品。 在傳統的中國繪畫中,對道的體現可說無處不在。 藝術創作需要狀態和方式,而首要的是狀態,畫家需要在畫面經營上自得其樂。

齊學思藝術簡介

齊學思,號千斤墨主。1956年12月生於天津,畢業於美術院校。當代最具實力的中國畫名家,有中國牡丹畫國手之稱。現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大運河書畫院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工大寫意花鳥,其作品繼承虛谷“物化”精神,畫風新穎、筆墨淋暢,形成獨自的繪畫風格。近年來作品不斷為國內各種刊物發表,多次入選全國大展並獲獎及舉辦個人畫展。多家電視媒體分別以《黃土地畫展》《野草的芬芳》《齊思學的繪畫人生》等作過專題報導。作品及簡介載入《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名家書畫集》《天津市美術作品集》等數十部辭書和畫冊中。《一室春華收眼底》《故鄉明月》《雁南飛》多幅作品被吳昌碩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等全國多家博物館、藝術館、及中央電視台收藏。2010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先後出版《齊思學寫意牡丹精品集》《大寫意與齊思學》花鳥畫集兩冊問世。

齊學思感悟畫境

心境與畫境

心 境 與 畫 境
畫家必須真誠地面對現實、面對人生,然後認識並超越它。畫家的義務,是將那些體現生命感悟的人類思想與行為的情感軌跡記錄下來,成其作品。我為什麼畫畫?這是我30年來一邊不停地畫,一邊不停追問自己的問題。但並未使我追尋的腳步找到停留的港灣,漂泊的心靈依舊茫然無依。於是,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神放在了讀書與思考上。

我的省思伴著從未間斷的努力,感受到徐青藤“眼空千古,獨立一時”的心境與畫意,八大山人空靈澄澈的生命情調。憶想盛唐王維的破墨山水,墨痕點點,抒遣的是文人對生命的無盡情懷。探尋著他們的心路歷程,體察著他們的心靈世界——那種超越技巧和智慧而體現出來的精神真切地感動了我。我明白我需要的是情感的表露和表露情感所需要的形式,於是,才可能使我進入到今天的創作壯態上來。
世間的那些高人逸士,對世界的態度及把握方式,令我感到新奇和著迷。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最典型的代表是儒、道、釋,三者的核心是道。道是萬物的本性,也是藝術的本性。在傳統的中國繪畫中,對道的體現可說無處不在。那不只是某種觀念的體現,更是一種文化精神和心性的注入。它很難用語言來表達,而需要每個人用自已的心去體驗。
藝術創作需要狀態和方式,而首要的是狀態,畫家需要在畫面經營上自得其樂。畫面需要經營,並且是苦心經營。經營出了滋味,精神狀態也就舒展了。這種經營需要找到一種表達的方式,這種方式的選擇應是自然而然的,這方式只有一個,只屬於自己。
我目前作畫的狀態是自然和認真的,這得益於先人,徐渭的狂放不羈、水墨淋漓,八大山人的孤傲落寞、簡煉激憤,固然是由於他們生活的時代不同。但即便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揚州八家,其藝術個性差異也是很明顯的,鄭板橋的竹子與李方膺的竹子迥然不同;金農的梅花與汪士慎的梅花面貌各異,這是畫家對描寫對象的主觀意象不同所致。
我畫花鳥畫,卻不忘吸取山水畫中的宇宙觀,在繼承傳統,再現“以簡寓深”的大寫意風格。在花鳥畫技法上,在追求中國風、民族意的同時,又汲取了八大、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家的筆墨神韻,在意境上下功夫。因為“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在我的作品中,那初春盤旋於枝頭的乳燕、秋野里放牛的牧童,無不透出對鄉村野趣那淳樸鄉情的迷戀,是情與景的結合。所作的雞昂首迎旭日,笑對人生;柳絲下的八哥無憂無慮、戲耍跳躍;空中的燕子在嫩綠的樹叢中唧唧地叫,春意喧鬧……還有那斜風中捷飛的麻雀,秋天裡那裂開的石榴。在這中間,創造了一種意境,《春訊息》、《故鄉情》即是這種表現的代表作,它再現了自然風光及人生旅途的真意,傳達了對生活的熱愛。這些都是在不斷實踐、反覆探索的艱苦歷程中獲得的真諦。
作品能夠達到什麼水平總得由別人去評說。但我似乎依稀看到了可供心靈駐足的那小塊綠洲。我正向她走近。
(齊思學/庚寅年仲夏於墨主齋南窗之下)

齊學思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