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下轄村地理位置在東徑113?13?–16?,北緯35 ?47?–48?之間。東傍莊裡,西靠後山,北接附城,南隔山和萬章、下河相對。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總戶數135戶,總人口478人。
鼻良掌村,歷史悠久,早在唐朝之前已有人居住,先後大多從山東省移民而來。本村居住集中,獨立成村,雖也曾幾次和莊裡合併,但最終成獨立行政村。民國前一直隸屬附城鎮,解放後,80年代曾為蓋城鄉管轄,後劃歸附城至今。
地理氣候
鼻良掌屬土石丘陵地帶,地形呈北高南低,東西高地相夾,形成一長條形山掌,境內有南山一座,東有東坡,西有紅土坡。村內有一條由西向東,再折向南邊的河流。境內高低起伏不大,最高海撥1398米(寨嶺),最低海撥1150米(南河)。鼻良掌村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無霜期約為150天—180天,年降水量600毫米,年平均氣溫10.5℃。由於北、西、東三面高地的阻隔,基本無風沙侵襲,土地相對肥沃,比較適合農作物生長,是我縣有名的農業生產先進村莊。
鼻良掌村礦藏有限,僅有鐵礦石、石灰岩、鋁礬土可供開採。水資源較豐富,不僅南河穿村而過,還有5口甜水井,其水清洌甘甜。村南水庫原儲水面積為2400平方米,村西北頂處有一2500立方的蓄水池,耕地922畝,其中良田748畝。核桃種植較多,分布於田間院落。村南菜園種類較多,而且種植時間較長。村東南大廟一開兩院,建制嚴正,村南春秋閣,跨河而建,十分壯觀,兩處均為清中時期建。
經濟發展
鼻良掌經濟,以農業為主,兼作生意,民國時有生意人郭懷保等人,生意作到了漢口,附城也有我村的肉案。解放後,農業一直處於先進行列,1972年成為我縣首批畝產過黃河大隊,曾多次受到省、地、縣各級政府表彰,2004年交售公糧21噸。上世紀90年代初,曾在村北建了“陵川工業發展聯合公司”,下建有法蘭盤、冶煉、鑄造、耐火等7個廠礦,名動一時。省委領導王茂林、胡富國先後視察,胡富國書記,還題了“人窮志不短,致富面貌變”的匾額,當時人們稱為陵川第一村。鼻良掌村雖不敢說人傑地靈,卻也人才輩出,從老的大學生郭發生、郭香玲、畢紅星等人,一直到近年考入北京大學郭健等人,一代勝似一代,其中董輝還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全村現有中專以上畢業生50多名。解放後,我村有秧歌班,遠近聞名;解放初,每年春節的附城故事匯演,幾次奪魁,郭天保、蘇秋保等人的演出,尤受人歡迎。
鼻良掌有光榮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多人參軍,其中畢紅髮等人還多次受到部隊通令嘉獎,其中郭水旺等2人為革命犧牲。解放後先後有李自有、張福全、張紅根、郭天保、畢貴保、馮天喜、郭培雄、李杜民、李孝民、侯陵泉等擔任村里主要領導。
改革開放以來,鼻良掌村政建設有了很大發展,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電燈、電話、電視家家通,特別是陵晉一級路從村北通過,更給全村交通帶來了便利,如今村內主要街道、戶戶都通了水泥路,村委大院建起了標準的籃球場,安裝了桌球、羽毛球等一些健身器材,極大豐富了村民的文化體育生活。經濟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村里年總收入3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了5000餘元,逐漸步入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