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據研究,在鼓膜穿孔的情況下,聲波不僅可以通過部分殘餘的鼓膜,經由聽骨傳向內耳;同時還可以經過穿孔處,直接進入鼓室。這樣,聲波既經過聽骨鏈作用於卵圓窗,又直接作用於圓窗,兩方面的作用互相抵消,結果內耳淋巴液不會發生振動,當然,我們也就感覺不到聲音。不過,如果從卵圓窗和圓窗任一窗戶傳進去的聲音強度大於另一窗戶的話,內淋巴液依舊能產生液波,從而感受到聲音。這也就是為什麼患中耳炎的患者,在鼓膜穿孔後,並非全聾,還保留有部分聽力的原因。這裡也有兩種情況:一是患者單純鼓膜穿孔,聽骨鏈還完整,鐙骨底板活動良好,這時聲波可以經過殘餘鼓膜,經聽骨鏈傳入內耳。另一是鼓膜不僅穿孔,聽骨鏈中斷,鐙骨底板運動也不靈活,這時聲波使鼓室內空氣產生振動,首先使基底膜發生振動。不過這條路是反正常傳導路徑而行之,需要聲音的強度大些。在前一種情況下,在穿孔的鼓膜上貼片,有可能使聽力提高;在後一種情況下,在鼓膜穿孔上貼片後,限制了聲波激動圓窗膜,因此聽力反而下降。 用棉片貼補鼓膜穿孔,能夠提高聽力的事實,證明完整的鼓膜不僅有傳聲作用,還有避聲作用。對卵圓窗來說,它起的是傳聲作用,對圓窗而言卻有遮蔽聲音干擾內耳淋巴液波的作用。人們發現,前庭階的容量比鼓階的容量大,二者容量之比為5:3;此外,由於卵圓窗上附著有鐙骨底板,而圓窗膜上不附有任何物體,又比較隱蔽,圓窗膜的活動度比卵圓窗大5倍。因此,不論是在聲波的壓縮相或稀疏相,卵圓窗和圓窗兩窗之間總是保持一定聲強(或聲壓)的差別以及聲波位相的差別,這是內耳淋巴液能自由振動,不受干擾,從而保證正常聽力的必要條件。這一“鼓膜雙重作用”的理論已經在近代廣泛開展的鼓室成形術的臨床實踐中得到證實和套用,使得許多傳導性聾患者有可能通過一些措施以提高聽力。
鼓膜與其功能
鼓膜俗稱耳膜,是個半透明的薄膜,其厚度只有0.1毫米,面積大約90平方毫米,接近橢圓形。鼓膜借周邊的纖維環鑲嵌在外耳道深部的鼓溝里,將外耳與中耳相隔,可防止異物及細菌進人鼓室。
鼓膜雖然很薄,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分為3層。外層是一層薄薄的上皮層,與外耳道皮膚相連。中間層由環形和放射形纖維構成,又稱鼓膜纖維層,它使鼓膜有一定的韌性和張力。鼓膜上方有小部分沒有中間纖維層,該處比較鬆弛,稱為鼓膜鬆弛部。其餘大部分均有中間纖維層,稱為鼓膜緊張部。內層為黏膜層,也屬扁平上皮層,和中耳黏膜相連。
鼓膜的作用是接受聲音刺激並產生振動,然後將聲音振動的機械能量通過聽骨鏈傳至內耳。鼓膜在中耳傳音過程中與聽骨鏈一同起著增高聲壓及降低振幅,即放大聲能的作用。因此,鼓膜的完整性很重要,一旦鼓膜受損(如鼓膜穿孔),這種功能變弱或消失而致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