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莢豆(Turukhaniaplatycarpos(L.)Vass.)
種別名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
豆科(Leguminos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升,高20―100cm,少分枝,四棱形,無毛或近無毛。三出複葉,托葉三角狀披針形、寬披針形或矩圓狀卵形,有鋸齒,葉柄長10―60mm;小葉片寬卵形、圓形或倒卵形,長2―3cm,寬1―2cm,質薄,邊緣有不規則的齒牙,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毛或幾無毛。頭狀傘狀花序,腋生,有8―12花,小花梗長3―5mm,花萼寬鍾狀,微有毛,蝶形花冠黃色或稍帶淡紫色,乾後淡藍色,長7―9mm。莢果矩圓狀卵形,扁平,長13―20mm,寬7―9mm,無毛,成熟時黑色;種子4―6粒,卵形,長約2mm,淡黃色(圖59)。
地理分布
生態特徵
黑莢豆為中生直根豆科牧草。在新疆常生長在阿爾泰山和天山北坡海拔1500―3000m的中山帶和亞高山帶的巾生禾草和雜類草組成的草地早熟禾(P.Pratcnsis)、珠芽蓼、草原老鸛草(Geraniumpratense)、白三葉草(Trifoliumrepen)、高山蓼(Polygonumalpinum)、高山地榆(Sangusorbaalpina)、牧地香豌豆(lath�yruspratensis)等植物為其組成成分。黑莢豆一般4月初萌發,6月上旬開花結莢。
飼用價值
黑莢豆莖直立細嫩,葉量豐富,適口性好,各類家畜喜食,是放牧刈草兼用種。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高,灰分和鈣含量均高,是一種優良牧草。其化學成分見表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