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山雞尾草
來源
蕨類鱗毛蕨科黑色鱗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以根狀莖入藥。
生境分布
功能主治
主治毒瘡潰爛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
根狀莖加白糖搗爛敷患處
黑色鱗毛蕨,又名:黑足鱗毛蕨、小葉山雞尾巴草。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莖傾斜。葉簇生,葉柄長30~40厘米,基部密被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黑褐色至紅褐色;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30~60厘米,寬18~25厘米,葉軸疏被泡狀鱗片(有時脫落),2回羽狀複葉;羽片10~13對,長矩圓形至線狀披針形,呈鐮刀狀彎曲,長10~15厘米,寬3~4厘米;小羽片長矩圓形,長1~3厘米,寬5~10毫米,先端鈍,基部耳形,邊緣有鋸齒。孢子囊群近小羽軸兩側各一行著生;囊群蓋圓腎形,反卷。孢子期5~10月。
山雞尾草
蕨類鱗毛蕨科黑色鱗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 C. Chr.,以根狀莖入藥。
主治毒瘡潰爛久不收口。
根狀莖加白糖搗爛敷患處
來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黑色鱗毛蕨的根莖。 黑色鱗毛蕨,又名:黑足鱗毛蕨、小葉山雞尾巴草。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莖傾斜。葉簇生,葉柄長30~40...
正文 來源 【植物形態】 【功用主治】 【性味歸經】兩色鱗毛蕨,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在中國是比較常見和熟知的一種蕨類植物,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兩色鱗毛蕨的根莖,用於時邪感、偏熱者、發熱重、惡寒輕、頭痛等。
藥品介紹 原形態 藥理作用 名家論述 考證來源為鱗毛蕨科植物黑色鱗毛蕨的根莖。 黑色鱗毛蕨,又名:黑足鱗毛蕨、小葉山雞尾巴草。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莖傾斜。葉簇生,葉柄長30~40...
正文 來源 【植物形態】 【功用主治】 【性味歸經】華南鱗毛蕨,所屬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根狀莖橫走,連同葉柄基部有深棕色披針形鱗片。分布浙江、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生於密林下或溪邊濕地,海拔10...
簡介 形態特徵 葉子形態 孢子形態 生長習性黑足鱗毛蕨常綠植物。植株高50-80厘米。根狀莖橫臥或斜升,連同殘存的葉柄基部,直徑約3厘米。習性生林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本屬是自然的分類群,約有230餘種,廣布於世界各地,以亞洲大陸(特別是中國及喜馬拉雅地區其他國家、日本、朝鮮)為分布中心,達到了最大的發展;中國現知有1...
形態 分類深裂鱗毛蕨,植株高約70-80厘米。根狀莖直立,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產陝西(鳳縣)、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吉隆托當)。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變異鱗毛蕨,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植株高約50-70厘米。產陝西(佛坪)、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藥品介紹 藥品考證 變異鱗毛蕨的孢子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