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闊腳袋鼩

黑尾闊腳袋鼩

黑尾闊腳袋鼩是一種長相酷似老鼠的有袋動物。這種動物的雄性個體會在繁殖季節因交配過度而死。

基本信息

簡介

黑尾闊腳袋鼩是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物種,其長相酷似老鼠,屬有袋動物。這種動物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繁殖習性可以用“致命”來形容。

發現與命名

2013年,一種肉食性闊腳袋鼩便受到了國際關注,因為科學家發現這種動物的雄性個體會在繁殖季節因交配過度而死。昆州科學家發現的這種新物種被命名為黑尾闊腳袋鼩。

生活習性

黑尾闊腳袋鼩為肉食性動物,多以昆蟲為食。

它們成熟的非常快,往往不到1年時間。

種群分布

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只生活在新州和黃金海岸腹地之間春溪國家公園(SpringbrookNationalPark)內的高海拔潮濕地區。

現存數量

該物種的種群數量不明。

繁殖特徵

黑尾闊腳袋鼩黑尾闊腳袋鼩

繁殖後會死亡

每到一年的繁殖季,這種動物的雄性會上演馬拉松式交配過程,一直不停持續12至14個小時,直到“精盡人亡”,所以每年的繁殖季,大約一半的雄性個體會死去。

昆士蘭州科技大學的貝克(AndrewBaker)教授稱,“它們的行為可能是袋鼩的典型行為,所有的雄性袋鼩會在1歲前死亡。他們會在大約11個半月大的時候進入瘋狂的交配期,然後所有雄性會在幼鼩出生前死亡。”

之前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的行為是一種無私的行為,雄性袋鼩是為了給後代留下充足的食物。但昆士蘭大學的費舍爾(DianaFisher)教授研究認為袋鼩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的基因能夠超過對手,所以才會如此努力地一代代繁殖。它們體內的應激激素水平不斷上升,使得它們不停地與異性交配,與其他雄性競爭,直到所有的能量耗盡。

這項研究被發表在2013年10月7日的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在這項研究里,費舍爾和同事對比了自殺式繁殖(終生一胎)的袋鼠和一生內不同時期交配(反覆生殖)的其它袋鼠物種。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終生一胎的動物相對身體大小具有更大的睪丸,因此有利於儲存精子。事實上,這些終生一胎雄性動物在交配開始後便停止產生精子,因此它們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馬拉松式的交配活動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