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王草

黎王草

學名:鱷嘴花Clinacanthus nutans,是爵床科鱷嘴花屬的植物。別名憂遁草、千里追、柔刺草、沙巴蛇草Sabah snake grass,印尼民眾稱之為:Sambung nyawa 意即延續生命的救命草,在海南稱為接骨草。味甘、辛、微苦、性平,入肝、腎經。是一種生長在靠近赤道的低海拔疏林中或灌叢內潮濕砂質土壤里的野生灌木狀草本植物,成熟期一般為3--9個月。它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無毒的野菜,綠色農產品,含胺基酸和葉綠素極高。根據化驗結果顯示:憂遁草無毒,含有羽扇醇、白樺脂醇、五環三萜化合物、Beta谷甾醇、鈣元素、類黃酮含量極高。分布在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雲南、海南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62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低海拔疏林中和灌叢內。海南省中部市縣的山地、河邊、樹叢均有野生分布,目前在海南五指山已有規模化種植。

植物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原住居民,黎藥也具有悠久的歷史,黎王草最早是黎族人進貢給黎王的藥,被稱為“黎家三寶”之一。

形態特徵

高大草本、直立或有時攀援狀。

莖圓柱狀、乾時黃色、有細密的縱條紋、近無毛。

葉紙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4厘米,頂端彎尾狀漸尖,基部稍偏斜,近全緣,兩面無毛;側脈每邊5或6條,乾時兩面稍凸起;葉柄長5-7毫米或過之。

花序長1.5厘米,被腺毛;苞片線形,長約8毫米,頂端急尖;萼裂片長約8毫米,漸尖;花冠深紅色,長約4厘米,被柔毛。雄蕊和雌蕊光滑無毛。蒴果未見。花期:春夏。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華南熱帶至馬來西亞、爪哇、加里曼丹。主產於我國海南熱帶雨林地區,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少有分布。生於低海拔熱帶疏林中或灌叢內。

繁殖方法

以扦插繁殖為主,全年均可進行,但春季易生根,以春季育苗移栽為主。選生長健壯的枝條,剪成長10~15厘米的枝條,每個枝條有3~4個節,直徑應大於0.5厘米。用萘乙酸100厘米/升或吲哚丁酸500毫/升浸約5分鐘後斜插在苗床中,枝條2/3插入苗床土中。苗床應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育苗前充分翻土曬土,並施入少量腐熟的堆肥;摻勻後起畦,平整畦面,土表層顆粒應細小,以利於生根;畦面龜背形,以防積水。苗床注意保濕,晴天每天淋水2~3次,陰天淋水1~2次,促進髮根。可採用遮陽網覆蓋,增強保濕促根效果。當苗高15~20厘米,根系發達時,即可移栽。

栽培技術

繁殖

以扦插繁殖為主,全年均可進行,但春季易生根,以春季育苗移栽為主。選生長健壯的枝條,剪成長10~15厘米的枝條,每個枝條有3~4個節,直徑應大於0.5厘米。用萘乙酸100厘米/升或吲哚丁酸500毫/升浸約5分鐘後斜插在苗床中,枝條2/3插入苗床土中。苗床應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育苗前充分翻土曬土,並施入少量腐熟的堆肥;摻勻後起畦,平整畦面,土表層顆粒應細小,以利於生根;畦面龜背形,以防積水。苗床注意保濕,晴天每天淋水2~3次,陰天淋水1~2次,促進髮根。可採用遮陽網覆蓋,增強保濕促根效果。當苗高15~20厘米,根系發達時,即可移栽。

整地

鱷嘴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蔬松肥沃的沙質壤土或壤土較適宜。整地時,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複合肥40公斤,均勻撒施手,深翻細耙,整成寬1.3米(包溝)的高畦

定植

一般雙行植,株距20~30厘米,每畝植1700~2700株。定植後及時淋緩苗水。

田間管理

定植至封行前,雜草易發生,應及時除草鬆土。緩苗後,及早淋施一次水肥,每畝施尿素10公斤或有機液肥200公斤,促進分枝及枝條生長。封行前,重施一次有機肥,每畝施腐熟堆肥1500公斤,在畦中溝施。以後每採收一次,應追施肥料一次,每畝施複合肥10公斤或有機液肥200公斤。鱷嘴花採收嫩枝葉供食,為提高產量,應及時打頂, 促發側枝,一般植株高30~40厘米時,去除頂芽。

主要價值

性味

味甘、辛、微苦、性平,入肝、腎經。

作用

全株入藥,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消炎解酒、防癌抗癌等作用,能改進全身血流狀態,增強心肌收縮能力,改善血壓,含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傳統上用於治療腎炎、腎萎縮、腎衰竭、腎結石,是腎臟病人的救星,也可以治療喉嚨腫痛、肝炎、黃疸、皮膚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胃炎、風濕痹痛,以及對多種癌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