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十七年,調淮陽道。尋鳳翔黜,詔加世序三品頂戴,署南河河道總督,俟三年後果稱職,始實授。疏言:“自上年大濬,千里長河,王營減壩及李家樓漫口堵合,雲梯關外水深二三丈至四五丈,為近年所未有。而清江浦至雲梯關一帶,較之河底深通時尚高八九尺。此非人力所能猝辦,計惟竭力收蓄湖水,以期暢出。敵黃蓄清之法,在堰、盱二堤,有旨緩辦;今年禮壩跌損,宣洩路少,二堤尤應急築,以資捍衛。”允之。
十八年,以仁、義、禮三壩基壞,請於蔣家壩附近山岡移建三壩,挑引河三道,詔令詳議,並飭填實舊壩。尋如議行。因全漕渡黃較早,議敘。疏請加高徐州護城石工,添築越堤,於清江浦汰黃堤外加重堤,又於駱馬湖尾閭五壩迤下添碎石滾壩,並允之。先是百齡擬於清江浦石馬頭築圈堤,其灣處對王營,上起御黃壩,下屬貼心壩,河寬千餘丈,至此陡束為二百丈,論者以為不便,得不行;世序卒成之。是年秋,睢南薛家樓、桃北丁家莊漫水壞堤,世序躍入河者再。會上遊河南睢州決口奪溜,河水陡落,睢、桃兩工得補築無事,詔以世序不能先事預防,降一級留任。睢州決口久未合,黃水全入洪湖。世序力籌宣洩,濬順清河於清口淤窄處,自束清壩起至御黃壩止,挑引河三,束清、鉗口各壩一律辟展,智、仁兩壩及蔣壩以南,新挑仁、義兩壩引河,並為分減之路。至十九年霜降,安瀾,詔嘉世序修防得宜,加二品頂戴。
二十年,疏言:“徐州十八里屯舊有東西兩閘,金門寬三丈五尺,不足減水。其西南虎山腰兩山對峙,凹處寬二十餘丈,山根石腳相連,可作天然滾壩。北面臨河,即十八里屯,山岡淤於土中,剝平山頂,改作臨河滾壩。以虎山腰為重門擎托,可期穩固。”允之。夏,洪湖盛漲,拆展束清,御黃兩壩,啟山盱引河滾壩,清水暢出,會黃東注,刷河益深,特詔嘉獎,賜花翎。世序治河,力舉束水對壩,課種柳株,驗土埽,稽垛牛,減漕規例價。行之既久,灘柳茂密,土料如林,工修河暢。南河歲修三百萬兩為率,每年必節省二三十萬。碎石坦坡,自靳輔始用之於高堰,後蘭第錫、吳璥、徐端偶一用之;世序始用之於通工,謗言四起,世序力持,卒獲其效。二十一年,京察,議敘。
二十二年,因御黃壩刷深不能施工,束清壩掣溜太急,亦難穩立,請於舊二壩水淺處添築重壩,又於束清壩外添建一壩,以為重門鉗束,於是比歲安瀾,奏減料價一成。道光元年,入覲,宣宗嘉其勞勩,加太子少保,開復一切處分,賜詩以寵之。二年,京察,復予議敘。四年,卒於官,優詔褒恤,加尚書銜,贈太子太保,謚襄勤,入祀賢良祠。江南請祀名宦建專祠,帝追念前勞,御製詩一章,命勒石於墓。賜其子學淳,主事;學淵,舉人;學澄,副榜貢生。
時代背景
自乾隆季年,河官習為奢侈,帑多中飽,浸至無歲不決;又以漕運牽掣,當其事者,無不蹶敗。世序澹泊寧靜,一湔靡俗。任事十三年,獨以恩禮終焉。幕僚鄒汝翼,無錫人,世序倚如左右手,欲援陳潢故事,薦之於朝,力辭而止。涇縣包世臣號知河事,世序多用其說,惟築圈堰一事論不合。及創虎山腰滾壩,世臣阻之曰:“河以無溜為至險,攻大埽不與焉;湖以淤底為至險,掣石工不與焉。公謂減黃入湖,為化險為平。黃緩湖高,吾坐見其積平成險也。兩險交至,其禍甚烈。公意在及身,然以憂患貽後世已。”世序初奏亦謂壩成遇不得已乃啟,然後實無歲不啟。洎嘉慶二十五年,上遊河南睢州馬營兩口既合,閱歲大汛至,清河、安東、阜寧三縣境內河水常平堤,而中泓無溜。世序心知其害,憂瘁而卒。後數月,高堰竟決。
生平事跡
黎世序 (1772—1824年)字景和,號湛溪,初名承德,羅山縣人,清嘉慶、道光年間治河名臣。
黎世序幼年家貧,嘉慶元年(1796年)中進士,同年任江西星子知縣,不久調任南昌知縣。南昌縣境內彭蠡湖(今鄱陽湖)富倉、安樂等圩連年決口,四鄉農田常常顆粒無收。黎世序到任後微服簡從,實地勘查,了解水情,制訂開河、築圩、泄洪、浚淤方案,帶頭捐款築堤。
嘉慶十三年(1808年)黎世序任鎮江知府。鎮江丹陽練湖(舊名曲阿後湖)年久失修,積淤成田,汛期即成水患。黎世序依據圖籍和民眾意見,制訂浚淤方案,動工建造3座大閘。工程竣工後,練湖通航,水患減少,淹沒區農田開始受益。
嘉慶十六年(1811年)黎世序任淮海道員。為疏通海口,黎世序力排眾議,改開挖新河與修築長堤為“束水攻沙”,使海口淤積疏浚,河復返故道入海。兩江總督百齡和嘉慶皇帝對此大加讚賞,是年冬黎世序改任淮海道員。
嘉慶十七年(1812年),黎世序升任南河總督,其在家鄉的兒子和一些親朋故舊聞訊後欲前往南河總督府謀求官職,黎手諭家鄉的兒子:“今黃河水患頻仍,運河急待疏浚,……功以才成,業因才就,爾其能否?”為剔除衙門舊習,黎世序查辦了一批玩忽職守的河務官吏,提拔了一些治河有方的官員。任職內,黎世序勤學博採,運用“分洪治水”理論在徐州城西北十八里屯、苗家山、虎山等地依山建造3座大壩,改“束水攻沙”為“重門鉗束”(用全河之水併力攻沙),改廂埽(用土填壓秸、葦的護堤辦法)為碎石護坡。此舉工期縮短,成效較大,節省白銀二三十萬兩。清河縣境運河,東瀕黃河,汛期僅靠一線單堤防護,兩岸數十萬人民每逢汛期紛紛逃離。為治理運河水患,黎世序在黃河與單堤之間築越堤,以兩道護水堤埂共御黃水。
道光四年(1824年)一月二十一日黎世序病逝於任,終年52歲。道光皇帝為表其功,加尚書銜,晉太子太保,謚襄勤,入祀賢良祠,並在其家鄉定遠建御碑亭。
主要作品
黎世序生前著有《東南河渠提要》一百二十卷、《續行水金鑒》一百五十六卷、《河上易注》十卷及《湛溪文集》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