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指粗惡的飯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風雨蕭條,衡門暫留,黃齏白飯度春秋,既完口食,身居聊且悠優。”
黃齏︰
亦作“黃虀”。亦作“黃韲”。
1.鹹醃菜。
宋 朱敦儒 《朝中措》詞:“自種畦中白菜,醃成瓮里黃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我見舂了幾升陳米,煮下半瓮黃虀。”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月·時品》:“冬筍新來,黃虀纔熟。”
2.常借指艱苦的生活。
明 高明 《琵琶記·蔡公逼試》:“可不乾費了十載青燈,枉捱過半世黃齏?”
清 蔣士銓 《空谷香·散疫》:“辱抹煞逢掖威儀,咳,支支卻怎生捱過了半世黃韲。”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