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周講學處

黃道周講學處

黃道周講學處,位於漳浦縣城東郊石齋村前,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 (1609年),為黃道周的故居和講學處,稱東皋書舍,崇禎十七年,明亡,修建並改名“明誠堂”以明志,1646年黃道周殉國,南明隆武帝賜表“文明書院”。


道周講學處,位於漳浦縣城東郊石齋村前,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 (1609年),為黃道周的故居和講學處,稱東皋書舍,崇禎十七年,明亡,修建並改名“明誠堂”以明志,1646年黃道周殉國,南明隆武帝賜表“文明書院”。
黃道周(1585--1646年),字幼元,號石齋,福建漳浦人,明末著名的愛國主義者,萬曆十三年出生於漳浦銅山深井村,25歲遷居漳浦城東郊,明天啟二年進士,先後在天啟,崇禎,南明隆武朝任右中允,翰林院編修,少詹事,吏部尚書,禮部尚書, 武英殿大學士等,他為官清正,不諧流俗,忠言直簡,多遭貶謫,明亡,隆武即位福州,黃道周任武英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以大學士自請率兵赴江西抗清,不久兵敗被執, 押到南京,寫下“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的血書,慷慨就義,四年後歸葬於漳浦北山。
黃道周是明末傑出的學者,他一生潛心天文,精通易學,孝經,尤以易學為著,其學溶歸藏、連山和周易於一爐,極為精深,影響深遠,其著述有《黃漳浦集》、《易象正》、《三易洞璣》等四十幾種行世,其中被《四庫全書》改入達十種;黃道周還工書善畫,他的書法根植晉人,直追鐘王,嚴冷方剛,自成一體,世稱“黃漳浦體”,在明末的官僚階層居領袖地位,其夫人蔡玉卿也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幾名女書法家之一,夫妻同稱書法家;黃道周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半生講學於浙江的大滌書院,漳州的鄴山講堂,紫陽書院、榕壇問業,漳浦的北山,東皋等地,弟子遍及海內。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稱黃道周“書法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
黃道周講學處占地1058平方米,正南朝向,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天井, 廡廊,正堂。面闊五間,正堂進深三間,抬梁木結構,青石礎,木柱承重,懸山頂,檐廊作卷棚式,門廳對聯“人須於剝腹後見天地之心,我豈若態犬畝中樂堯舜道”為黃道周自題;主建築四周建圍牆,於東南面開垂花門,西南面開水井。
天井深達9.5米,寬9.8米,廡廊採用四柱承重,中間擺一石盤,稱天方盤,足見天方盤為主體建築, 四周為附屬建築。天方盤正方形,邊長3,78米,盤面刻一萬多個小方格和八個同心圓,方格和圓圈縱橫交錯 ,極其神秘,是黃道周手制演譯易經用的,並有專著《易象正》、《三易洞璣》,但幾百年來尚無人能識其中奧妙。
講學處是黃道周25歲以後主要生活、講學和著述的地方,以黃道周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入清以後,便受到官府保護,每年春秋祭祀。一九六一年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立黃道周紀念館,成為漳浦縣的一個重要文物旅遊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