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名:黃連木種子小蜂種拉丁名:EurytomaplotnikoviNikolskaya國內分布:河北、河南、山西、陝西
國外分布:蘇聯、伊朗、西南歐
形態特徵
成蟲:雌蟲體長3-4.5mm,頭、並胸腹節及後腹部第一節黑色,後腹部兩側有黑斑,其餘紅褐色。足、觸角柄節及梗節暗黃色,棒節色較淺;翅脈黃色;足關節、膠節末端及附節黃色,附節末端、爪及整基部褐色,墊端部黃色。頭攢寬,略寬於胸。觸角長1.2-1.4mm;梗節長大於寬,擔較第一索節為短;索節長大於寬,第一索節長為寬的2倍余,第五索節長為寬的1.5倍左右。頭、胸的刻點不深,被白毛。前胸橫長方形,中胸縱溝明顯,小盾片前窄後竟占長寬大致相等。腹短於胸,光滑,略側扁,呈卵圓形;腹柄短小橫形,兩側各有一刺狀突起;第四腹節背板最長,略長於第三節,腹末僅微呈梨狀;產卵器微突出。雄蟲體長2.6-3.3mm,體黑色。索節呈顯著的桶狀偏連。腹柄長几乎為寬的3倍。足黃色,後足腿節稍暗。觸角長0.9-1.2mm。
卵:乳白色。長橢圓形,長0.3mm,寬0.lmm,具絲狀白色卵柄,柄與卵約等長。
幼蟲:老熟幼蟲兩頭尖,中間寬,頭、胸向腹面彎版。體長4.3-5mm。初孵時乳白色,老熟後黃白色。頭極小,骨化;上顎發達,鐮刀狀,黃褐色。
蛹:長3.2-4mm,胸寬1.2-1.6mm,初期白至米黃色,羽化前眼由桔紅變為紅色,體為黃褐色。
生物學特性
在河北、河南大多數1年1代,少數2年1代,以老熟幼蟲在果實內越冬。翌年4月中旬開始化蛹,蝸期15-20天。4月底5月初成蟲開始羽化,5月中、下旬為羽化盛期。羽化多在7-12時,此時羽化數占一天羽化總數的91.6%。成蟲羽化後咬破果皮鑽出果外,幾秒鐘之內便飛走,很少在果面上爬行。成蟲白天在樹冠外圍飛舞活動、交尾、產卵,夜間在黃連木葉背面著落不動。當次日氣溫升至18℃時開始爬行,20℃時開始飛翔,大風、陰雨、低溫很少活動。在產卵盛期如果陰雨連綿,對該蟲發生不利。成蟲交尾多在下午。交尾前雄蟲用觸角敲打雌蟲觸角,接觸數次後開始交尾,歷時12秒左右。成蟲壽命7-12天,最長的達18天。成蟲產卵初期一般在5月上旬,盛期在5月中、下旬,末期在6月中旬。群體產卵期一般在60天左右。產卵前期視溫度而異,成蟲發生早,此時溫度低,則產卵前期長些;成蟲發生晚的,此時溫度較高,則產卵前期短些,最短也在1天以上。雌蜂產卵前先在果面上爬行,用觸角敲打果面,選擇產卵部位,朋%選在幼果縫線及其兩側,其餘在心皮上。然後用產卵器將果壁刺穿,把卵產入果內。一般1果只產1粒卵,特殊情況下,1果多卵(最多的1果內達14粒卵)。發生嚴重年份落卵的果達100%。單雌一生產卵少的10粒,多的31粒,乎均18粒。卵期一般3-5天。幼蟲孵出後,如果是多卵果,則先孵出的幼蟲不是取食卵,就是互相殘殺,直至1果內只剩下1個幼蟲為止。幼蟲分為5齡,在果內發育明顯地分為3個階段:緩慢生長階段、迅速發育階段和休眠階段。在黃連木果實種胚膨大前,幼蟲無論孵出早晚均在內果皮與胚之間活動,取食果皮內壁和胚外海綿狀組織,食量甚微,生長緩慢,一直處於1齡階段,故稱緩慢生長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從產卵末期到幼蟲蛀胚長達脫一用天。此階段取食毫無危害。7月中旬開始當種胚膨大,子葉開始發育時,幼蟲便咬破種皮,鑽入胚內,取食胚乳和發育中的子葉,幼蟲很快進入2齡,半月左右,幼蟲將於葉食光發育到5齡。此階段稱為迅速發育階段。此期子葉被害即造成減產或絕收。子葉被取食一空之後,幼蟲發育老熟,進入休眠階段。9月份以後蟲果絕大部份落到地面,幼蟲開始過冬。
防治方法
1.建立種子園,加強經營管理以保證種子的產量和質量。
2.儘可能采盡種子,杜絕越冬蟲源。蟲害嚴重林地,可千秋後深翻土地。在黃連木結果小年,將花序摘淨,使黃連木種子小蜂失去奪主。果實採摘期應及時摘除黃連木蟲果並碾碎。
3.加強種子檢疫,禁止帶蟲種子調出調進。當種子的含水率在10-20%以下時,應對外調種子進行熏蒸處理。一般室溫在15℃以上時,氯化苦的使用量為30克/立方米,需時80小時;用澳甲烷或硫酸氟1立方米的投藥量應在40-50g熏蒸3-4天。
4.成蟲羽化期可施放敵敵畏插管煙劑,每公頃用量7.5-15kg,放煙2-3次,間隔5-7天;也可用敵敵畏原液或稀釋5倍的殺蟲靈超低容量噴霧,每公頃用藥1.5-2.3kg,或用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4D00-5000倍液常規噴霧。在黃連木種子小蜂產卵末期至幼蟲蛀胚前,可用50%久效磷乳油100倍液噴撒黃連木果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