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雌蟲體長0.9-1.2mm(玻片標本)。梗節略長於第一索節;第二和第三索節等長,約等於其寬度的1.5倍;整個棒節之和略長於3索節之和;鞭節上長形條狀感覺器數為1,3,3-4,3-4,3-4,3個。中胸盾片剛毛3-5對。前翅緣毛短於前翅最寬處的1/4,緣脈上有7-9根剛毛,通常為8根。腹末圓,產卵器略短於中足勝節,並稍突出於腹本,長為0.22-0.23mm。雄蟲體長0.7-1.lmm(玻片標本);梗節短於第一素節,所有素節與第一律節幾乎等長,第二、第三棒節分節不明顯。卵:橢圓形,長徑0.042mm,黑褐色,孵化前為紅褐色。幼蟲:老齡幼蟲呈“C”形彎曲在楊圓蚧體內,約1.5mm長,白色。幼齡幼蟲白色,半透明,末端帶有尾巴。
生物學特性
1年發生2代,以幼齡幼蟲楊圓蚧雌性2齡若蟲體內過冬,極少數在雄性楊圓蚧體內。於翌年早春取食後,生長到後期腹末尾巴自行脫落消失,隨著取食個體不斷增大,“胎糞”不斷增加。蛹期約半個月。羽化前成蟲在竊主體壁及價殼咬出羽化孔。現化孔圓形,邊緣不很光滑。羽化過程大約半小時。羽化後,先爬行一段距離,雄成蟲積極尋找雌成蟲交尾。雌、雄成蟲出殼後至交尾,大約經過10分鐘。交尾方式為背負式,交尾時間3-5秒鐘。雄成蟲有多次交尾習性,雌成蟲只交尾1次就進行產卵。產卵時以產卵器刺破楊圓蚧雌成蟲蛀殼。伸到寄主體內產卵時身體先端翹起。每次產卵1-4粒,在寄主缺少時,可對每一寄主產卵多次。每次產卵時間最長39分鐘,最短3分鐘,每次間隔最長32分鐘,最短1分鐘。每雌產卵次數最多20次,最少15次。每雌最大產卵量為50粒,最少為18粒,平均產卵量為34粒。經試驗,成蟲在室內平均溫度22.5℃條件下,雌成蟲壽命最長為56小時10分鐘,最短14小時;雄成蟲壽命最長6小時30分鐘,最短5小時用分鐘。雌、雄性比為1:0.6。成蟲運動一般是爬行,有時也跳躍,極少情況下飛行,成蟲期不需要補充營養。越冬代蚜小峰除成蟲期均寄生於楊圓蚧以1齡和2齡雌若蟲體內。第一代蚜小蜂有復寄生現象,在1個寄主體內幼齡幼蟲最多有8頭,但能發育到成蟲的一般為1頭,少數為2頭。第一代蚜小蜂除成由期外均寄生於楊圓蚧雌成蟲體內,產卵於楊圓蚧故的1齡固定若蟲的體內。通過大量解剖被蚜小蜂寄生的楊圓蚧雌成蟲,發現楊圓蚧在初羽化階段或孕卵不久就被蚜小蜂寄生。這些楊國蚧一般不能孕卵,或即使孕卵其卵的成熟和成蟲產卵量也受影響,這是由於寄主營養物質被蚜小蜂幼蟲吸收,從而使寄主卵巢不能很好地發育所至。還發現楊圓蚧已孕卵或卵巢已發育完全以後才被蚜小蜂寄生,則這些蚜小蜂由於營養不足而不能存活,故後期寄生在楊圓蚧體內的蚜小蜂常死在寄主體腔中。楊圓蚧雌成蟲由從羽化盛期到產卵盛期需經幾天的補充營養期。定期調查表明,越冬蚜小蜂雌成蟲產卵進度是與楊圓蚧雌成蟲羽化進度一致的,蚜小蜂產卵盛期和奇主羽化盛期只差9天,即蚜小蜂大量產卵是在楊圓蚧羽化後的初期階段;而且第一代蚜小蜂雌成蟲產卵進度又和楊圓蚧1齡固定若蟲發育進度同步,故可判斷黃胸撲虱蚜小峰是一種對楊圓蚧有較好控制力的寄生蜂。為進一步考察蚜小蜂對於楊圓蚧蟲口的控制力,對I、II、III、IV各危害等級的楊樹進行蚜小峰對楊圓蚧的寄生率的調查,見到處於I、II級木上的楊圓蚧已有蚜小蜂寄生,那么蚜小蜂后一代寄生率較前一代寄生率有所遞增;而在楊樹已被害4-5年以上,樹木即將成為Ill級木,蚜小蜂才寄生上去,那么蚜小蜂對楊圓蚧的控制力就很差。為在綜合治理中利用蚜小蜂自然控制力,選擇1、11級木為標準木,進行每2代間蚜小蜂對楊圓蚧以寄生率增長測定工作,得到前一年第一代蚜小峰寄生率至當年越冬代蚜小蜂寄生率增長統計,呈直線關係,y=9.58+0.96x;又得到當年越冬蚜小蜂至當年第一代蚜小蜂寄生率增長統計,呈直線關係,y=15.82+1.05x。根據以上2個數學式,可以由前一代蚜小蜂寄生率來推測下一代寄生率。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危害程度不很嚴重的楊樹1、11級木,如前一年第一代蚜小蜂對楊圓蚧以寄生率達35%,將35%為X代入上述直線方程,則可推算出當年第一代蚜小蜂對楊圓蚧寄生率會達到61%,在這種情況下,不必進行化學防治。
主要集中地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一年兩代,以1齡幼蟲在雌性2齡幼蟲寄主的體腔內越冬。5月下旬越冬代蚜小蜂成蟲自雌性2齡幼蟲寄主體壁突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