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大源湖

黃梅大源湖

大源湖位於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境內。雷池故地龍感湖北面,獨山南面。湖區面積2.4萬畝,一般水深2米,是黃梅縣最佳的天然產魚的淡水湖。湖內紅蓮綠荷,漁舟游弋,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湖外群山環繞,與名勝風景區江西廬山隔江相望,名山秀水遙相呼應,絕配天然。

基本信息

概況

黃梅大源湖 黃梅大源湖

黃梅是全國楹聯之鄉和詩詞之鄉,是黃梅戲的發源地,又是四祖寺和五祖寺所在的佛教聖地,有被譽為梅中壽星的蔡山晉梅,被稱長江流域第一龍的焦墩卵石擺塑龍等古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了開發大源湖,1958年建立了國營養殖場,該場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以名特優產品為主導,發展科技高效漁業,成為水產經濟龍頭企業。繼2001年承擔了國家星火科技項目——網箱養殖加州鱸魚項目,取得年產鱸魚10萬斤的佳績後,2005年大源湖螃蟹又獲大豐收,產量已突破12萬斤,創歷史最高水平。大源湖漁業是工期其中的較較者。

砣湖大閘

踏入大源湖,最先映入你眼帘的是“黃梅新十二景——砣湖雄觀”的砣湖大閘,60餘米高、100米長,遠遠望去猶如一條盤龍雄踞在下新、龍感湖之間。截斷了滔滔的河水,攔蓄著萬頃波濤。大閘泄溢時,巨流排空,吼聲震地,大有萬馬騰飛之勢。

站在大閘向東望去,便是大源湖。這裡是綠色的世界。這湖宛如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崇山峻岭之中。

龍姑州島

大源湖中島嶼眾多——有的似金龜出水,有的似鯉魚曬背。最大也是最具魅力的是湖中央的龍姑洲。相傳從前龍王美麗的女兒曾經在島上紡紗、擺渡,深得漁民喜愛,後人為了紀念她,故名龍姑州。豐水期龍姑洲只有30畝,枯水季節達到100餘畝。湖州上建有多處沙灘浴場,可游泳、可衝浪、可賽艇、可日光浴;魚味一條街上,雷池醉蝦遠近聞名;水邊的漁家風情吊腳樓、沙灘上的野營帳篷,別有情調;“漁家樂”水上旅遊野炊活動也別有情趣;每年八月州上舉辦的“荷花吟詩節”也成文人遊客的一大盛事。

荷塘月色

黃梅大源湖 黃梅大源湖

當地人盛傳荷花是龍姑的化身。作為大源湖特產的龍姑荷花,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傾倒。過去賞荷多在湖岸,沿湖岸緩緩行走,時有清風徐徐吹來,荷香撲面;看荷葉上露珠滾動,初綻的荷花迎日耀眼,燕子剪風遠逝,蜻蜓停佇荷梗上,潑刺一聲有錦鯉躍浪,咕咚發響是青蛙跳水,如此等等,叫人目不暇接,耳不暇聞,意趣橫生而神怡天外。湖上多風,湖荷盛時,那風總帶著荷花的香氣和荷葉的綠意,便叫荷風。風從荷叢中卷裹而來,清純極了,別無雜氣,拂在人臉上立地叫人腦清神爽,吸入肺里濾去了積存的穢濁,叫人有脫胎換骨的感覺。荷葉雖然密密匝匝重重疊疊,卻不顯排擠傾扎相互爭奪生存空間的險惡,而是呈現一派彼此扶持無間共存的繁榮。你看那些高大碩圓的荷葉,參差高低,葉緣兒挨著葉緣兒,總是你傾斜一些,我倚側一些,讓出採光的空間,似乎約定了共同進行光合作用,製作養料以供給湖泥深處的藕,養育出荷花的鮮艷。在高大荷葉的底下,還叢生著一些較小的荷葉,有的還半卷著,有的是才出水的尖角,好像是一群小妹妹圍繞著大姐姐,在長姊的愛撫蔭庇下向著藍天生長,使人感覺出蓮荷家庭的親和力。

大源湖特產

大源湖芡實

大源湖的芡實也是名聞遐邇。芡實是睡蓮科芡屬唯一的一種植物,是一種多年生浮葉型水生草本植物,植株較大,具刺,花朵呈紫色,葉大肥厚,濃綠有皺褶,果實呈圓球形,尖端突起,狀如雞頭,被喻為“水中人參”,據說經常食用對人的腎臟大有裨益。在黃梅竹枝詞里也有精彩的描述:“郎住源湖妾感湖,采菱歌唱月明孤。吃完菱角雞頭熟,郎問雞頭刺手無?”相愛的情侶一邊采菱一邊吃著燒熟的芡實(俗稱“雞頭米”) 這同樣讓人想起鄭板橋的詠雞頭米詩:“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

大源湖的水產品首推菱角(芡實的別稱)加工。每年夏天,有成群的漁民上湖上摘菱角,然後在家裡加工,刀割、除殼,把芯剝出來,把菱角米提取上市交易。因為大源湖邊的漁民加工的菱角米色鮮味嫩,我省其他湖產的菱角也送到此處加工。如洪湖,每年都有數量不小的菱角運到大源湖加工,加工費為1元1斤。2013年,大源湖共加工菱角130萬斤,其中外地菱角50萬斤。大源湖邊加工菱角最大的老闆姓陳,年加工量達到100多萬斤。

大源湖茭白

黃梅大源湖 黃梅大源湖

上得湖心一島,此島也有景。遍地蒼黃茭白(古人稱為“菰”,俗稱蒿巴),葳蕤叢生,高至兩米。冷風掠過,絮飛葉落,颯颯亂響,頗為肅殺。在茭白細密纏織處下腳,突覺腳底稀鬆,搖搖欲往下沉,待欲提腳,卻漸漸沉穩。

據查,茭白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國的特產蔬菜,肉質肥嫩,纖維少,蛋白質含量高,為“江南三大名菜”之一。其分為雙季茭白和單季茭白,雙季茭白產量較高,品質也好。世界上把茭白作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國和越南。余越先介紹,此處為野生茭白,因湖水起時,此島常常被淹,人為栽種,不能保收。

戶戶擺橇嘞

黃梅大源湖 黃梅大源湖

來到大源湖口,放眼大源湖兩岸,又有一道別處沒有的風景。沿湖兩岸擺滿了“橇嘞”(木框裡蒙著綠紗,在紗上曬魚)。問當地的村民“橇嘞”兩個字怎么寫,都搖頭說,都這么說的但不會寫。請教隨行的黃梅“活字典”老作家周濯街。周老沉吟少許,認為應該寫作“橇嘞”,並解釋說,其實就是“橇子”,“嘞”為語氣助詞。湖口的大圩橋上,一字形擺開30多個橇嘞,上面曬的都是細小的鯧子魚。抬著橇嘞占地方的劉先生說,一般曬3天左右,就可以放起來等著人來收購。

記者在他們的指引下,來到大源湖邊的一家收購店——毛李傑誠信魚食店。老闆毛李傑指著屋內24箱打包的橇嘞說,這些都要發往廣東,每斤可售16元左右。風乾的鯧子魚味道特別,有嚼勁,是飲酒下飯的好東西。南方人更喜歡。“我做這一行四五年了,每年要收購10多萬斤橇嘞,可以說穩賺不賠。”

涉墩

遊艇行駛1.5公里,便到了涉墩。以涉墩為中心,方圓1華里內有三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另兩處是趕墩、窯墩。在這裡,遊客可購到陶鼎、陶碗、陶盤、陶豆、彩陶罐、石斧、陶紡輪、陶球和玉器等古玩仿製品。島上還有清代探花、八府巡按帥承瀛墓地,可參觀帥承瀛題詠石刻真跡。島上東邊的釣魚嘴上北宋時建有一座東坡亭,蘇軾和佛印和尚曾在亭上釣魚、吟詩、飲酒。元朝時,僧人心節花巨資擴建一座高廟(又名陶公廟),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百餘篇,摩岩石刻10多處。又為這兒的湖光山色頻添了不少的風韻。

蒼茫暮色中,眼前的大源湖幻化為一個夢。那月,那山,那霧,包括這隻旅遊船,以及船上的我和朋友,均成了夢境中的一筆寫意。山影從清涼的月色里走來,一片浩浩淼的寧靜呈現眼前: 大源湖靜臥在群山的懷抱。船系在水湄,月漫在船邊。平滑似鏡的大源湖,深藏著百姓人家幾百年的倒影,同樣也蕩漾著湖區渴望富裕小康的夢想。

讓發亮的青石板作你的嚮導,在古樸幽深的村道上漫無目的漫遊,只是別忘了和探出牆頭的青藤打個招呼;你也可以參拜雷崗上參天叢蔥的古木,感悟風雨滄桑煉就的寵辱不驚;你若願意,也可追尋庭院深出那株千年的晉梅,驚嘆芳顏依舊驚艷,花枝依舊風流。

生態保護

下新社區是我省湖泊中一個典型的專業漁村,4800多名村民依湖而居,靠湖為生。隨著湖區生態環境逐年趨惡,湖泊保護與漁民吃飯問題成為矛盾的焦點。對此,下新社區做出有益嘗試,多管齊下,讓更多的專業漁民上岸致富。

黃梅大源湖 黃梅大源湖

下新社區主任、湖北黃梅雷池水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毛耀恆介紹,作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龍感湖的湖汊,大源湖要將環境保護與地方產業發展有效結合起來。2012年底,下新社區提出“以種養業為基礎,加工業為重點,旅遊業為發展目標”的整體思路;2013年提出組建一個以漁民為主的聯合體,以大股份公司的形式進行運作,開展特色產業化經營,著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為了讓專業漁民“上岸”,下新社區提出“三步走”戰略。首先,重點開發種養業,將水生植物利益最大化。將大源湖3萬畝灘頭野生茭白改良換種,栽種附加值較高的水生植物,如芡實、建蓮、家菱角、家茭白等。目前,已從華中農業大學引進了一批水生蔬菜。其次,強化湖區生態保護,將原本一年40天禁漁期變為長年休湖,並採取“捕大留小”的捕撈方法,更好地保護漁業生態。再者,利用強大勞務優勢,打造無污染的生態品牌。本地產量極高的菱角,正是開展生態養殖的最大商機。在現代消費觀念中,菱角菜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很高,被稱為保健菜、長壽菜,它既迎合高端消費者口味,又讓普通老百姓消費得起。切細油燜後,菱角菜還可製成醃菜、乾菜。社區還將與西南大學合作,讓菱角菜能夠實現保鮮增值。

毛耀恆信心十足:“條件成熟時,我們將實行農超對接,待形成一定規模後,在全國賣場推出一批大源湖水鄉特色專櫃。”

神話傳說

廬山多凹源湖多汊

在大源湖畔,世世代代流傳“廬山九十九個凹,源湖九十九個汊”的傳說。相傳秦始皇見東海涌濤,欲趕廬山填東海。廬山老母(俗稱梨山)不樂意,趁秦始皇酒醉,偷換了神鞭,於是,神鞭威力減小。秦始皇用鞭子抽打廬山九十九下,將廬山打了九十九個凹;鞭梢反彈,將源湖打了九十九個汊。故廬山多凹,源湖多汊。   

大源湖革命事跡

劉鄧大軍開進大源湖

1949年渡江戰役開始前,劉鄧大軍開進大源湖畔。由當地徵集漁船40多隻,40餘名船員,隨同渡江部隊在大源湖上訓練20多天。1949年3月10日揚帆起航,向華陽挺進,參加渡江戰役,歷時50多天。1998年4月10日,大源湖柯思湖村當年參加渡江戰役的一條小漁船被運往北京,陳列在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  

大源湖水上游擊隊

舊時,大源湖遍地蘆蒿,其高過人,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黃(梅)廣(濟)宿(松)地方武裝領導人桂平、鄒一清、蔡瓊等,在龍感湖、大源湖一帶,建立湖區革命根據地,成立水上游擊隊,利用蘆蒿隱蔽,在湖上與敵周旋,開展水上游擊戰,多次沉重打擊日偽軍。沿湖一帶流行一首革命歌謠:“湖當田,船當房,大墩蘆葦好躲藏。敵人來了就打仗,戰鬥結束再撒網,捕來魚蝦換口糧。”

大源湖詩詞

七絕《題大源湖》:

夢裡水鄉水搖山,

勝日蘭舟自往還。

黃梅大源湖 黃梅大源湖

秀色千重皆畫意,

漁歌喚醒一湖鷳。

離開大源湖的時候,我發覺自己剛從夢境中醒來,剛從我夢中的水鄉走來,帶著源湖的回憶去憧憬那份永遠的寧靜、安祥、婉約……

大源湖,是鑲嵌在黃梅戲故里的一顆耀眼明珠。

明朝著名學者汪美在大源湖遊覽後,曾寫下了七律《源湖即景》:

野客題詩記勝游,好山好水一囊收。

峰巒隔岸孤青遠,楊柳垂堤萬綠稠。

短芷修薄香細細,落霞孤鶩影悠悠。

醉來笑指匡君室,何日奇雲到上頭。

大源湖的美,可以繪成鴻篇巨著,也可簡括以青杉、白鷺、粉荷、碧水八字。萬頃湖水,碧波浩淼,中綴數小島,色如螺黛。十餘萬隻白鷺便群棲在湖東南為三千畝青杉密覆的小島上,人稱之為鳥島。乘一葉扁舟,搖近鳥島,凝望處滿目青杉白鷺,你會驀然想起“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句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