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中[辛亥革命名人]

黃振中(1885-1946),號龍德,湖北省通山縣楊芳林人。曾就學於武漢普通學堂、陸軍特別國小堂,並留學日本。早年投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辛亥武昌首義中奮勇作戰,戰功顯赫。黎元洪根據其在武昌首義中的功績,獎給“開國元勛,功勞卓著”的金字匾額。

基本信息

簡介

黃振中1906年在武昌讀書,後投入湖北新軍,加入日知會。不久,調漢陽四十二標一營,駐漢陽兵工廠鋼藥二廠,與胡玉珍、邱文彬等創立益智社,傳播革命思想。1910年5月,入陸軍特別學堂,結識蔣翊武、劉復基研討反清大計。1911年畢業回營,任“下士團”教員兼排長。益智社併入文學社,黃為社中中堅,理財政兼參議。1911年10月9日,革命機關敗露,清湖廣總督瑞激令按查獲名冊搜捕革命黨人。黃拒不逃避,暗中聯絡黨人策應起義。午夜,隔江槍炮聲大作,武昌方面舉事,黃即率眾回響。10月11日,率隊擊潰龜山清軍,置大炮嚴守,鏇分兵占領兵工廠,次日克復漢陽,再派兵協助趙承武克復漢口。13日,黎元洪任黃為第一標統帶兼管商務營。18日,清軍反撲漢口,黃奉命出擊,獲大捷,受戰地嘉獎。接著又在劉家廟大敗敵兵,奪槍樁糧食無數。23日,奉命率部回漢陽休整。25日,清軍復占漢口劉家廟,率隊馳援,激戰3晝夜,戰鬥失利。11月l日,隨民軍總部退守漢陽。南北停戰後,任湖北省二師參謀,統侍衛武官。 1913年,赴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1915年回國,任漢口乾事長。1918年,任陸軍十七師步兵第六十八團團長兼任湖南源江縣縣長。

1925年,任江西省水警廳副廳長。次年,到漢口經商。1939年被國民黨派駐漢口刺探日軍情報,並在武昌蓮子湖配有電台,利用與石星川留日同學關係,打入偽漢口警察局。日軍投降後,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駐漢特派員公署參謀。1945年10月參加辛亥首義同志會。1946年10月6日,逝於漢口。

砥礪學行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黃振中出生在湖北省通山縣楊芳林中街一個貧苦家庭里。他3歲喪父,是叔父把他養大。青少年時,勤學習,愛交友,倔脾氣,烈性子,經常受到學校處罰。但由於會讀書,喜練字,又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喜愛。
1906年,黃振中考入武漢普通學堂,結識了革命黨人劉子襄。1907年,劉子襄因從事反清活動暴露,被迫出逃。黃振中受株連輟學,於是轉投武昌第二鎮炮隊當兵。不久改編軍制,黃振中被調漢陽混成協四十二標一營當兵,駐漢陽兵工廠鋼藥二廠。在此期間,結識了進步人士胡玉珍等,後與胡玉珍、黎南陔等人以交換知識、砥礪學行為名,建立革命組織“益智社”。
1910年5月,黃振中考入陸軍特別國小堂,與蔣翊武、劉復基等人結交。1911年,他畢業回營,在四十二標任“下士團”教員兼代理排長。為圖革命大業,他與胡玉珍積極發展壯大“益智社”組織,擴大革命勢力。同時設立閱覽室,暗地傳閱《中國魂》《民族主義》《瓜分慘禍預言記》等進步書刊,著力提高士兵覺悟,激勵革命鬥志。後來蔣翊武等人在武昌建立革命組織“文學社”,派祝制六來四十二標聯絡。黃振中得悉後,以大局為重,與胡玉珍等將“益智社”併入“文學社”。黃振中專理該社財政,兼任參議。總機關設於張廷輔家中,每星期開會一次。黃振中利用陸軍特別國小堂的同學關係,積極發展組織,使四十二標成為新軍中擁有文學社社員最多的部隊,黃振中也成為該社中堅人物。

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8日,革命黨人孫武在漢口因檢試炸藥失事而受傷,致使起義計畫暴露,許多革命黨人被捕。10日上午,湖廣總督命令按查獲的名冊拘捕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烈士就義,下午張廷輔全家被捕,設在張廷輔家的文學社總機關被查封。情況突變,有人勸黃振中出逃,他說:“一人可逃,四萬萬同胞怎逃?今日之事,若成功,乃民族之福;不成功,則以死相拼。”他仍不顧個人安危,暗中聯絡革命黨人,做好策應起義的準備工作。午夜,隔江槍炮聲大作,他知武昌方面已經舉事,立即率隊回響。
武昌起義後,清軍統制張彪退守漢陽,謀占兵工廠及龜山等要塞,以待援兵。1911年10月11日拂曉,張彪率輜重一營和騎兵一隊據漢陽兵工廠,沿龜山設炮台,企圖對抗武昌起義軍。黃振中急忙集眾商議說:“兵工廠為軍用機械出產處,龜山屬武漢軍事要地,若為敵人占據,於革命非常不利!值此千鈞一髮之際,必須拚死奮戰,或可死中求生。不然,我們都將成為清廷的刀下之鬼!”眾人一致贊同。黃振中挺身而出,率隊衝殺在前,擊潰清軍,占領龜山,在龜山加固防禦設施嚴守。同時,急派王金山分兵控制漢陽兵工廠。12日,他又率兵克復漢陽城,從獄中救出革命同志李亞東,並派兵協助趙承武光復漢口。

作戰建功

黃振中以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為漢陽、漢口的光復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起義軍的器重,於13日被都督黎元洪任命為第一標統帶(相當於團長)兼管商團營。當時軍餉無措,盜匪幹擾,黃振中一面籌餉補給,一面剿匪安民,使漢陽社會秩序得以安定。
1911年10月18日,清軍反撲漢口,黃振中奉令出擊,在跑馬場一帶與敵激戰,又獲大勝,受到何錫藩的戰地嘉獎。19日,他率部擔任前衛,在劉家廟與清軍對峙,採取設疑兵迷惑、派部隊穿插、用喇叭喊話、策動清軍倒戈等辦法,大敗劉家廟清軍,繳獲了大量槍械糧食馬匹。次日,又一鼓作氣,攻進三道橋、曬甲山。1911年10月23日,他奉令率部回漢陽休整,在街上受到民眾夾道歡迎。
10月25日,清軍再次反撲漢口,復占劉家廟,他率部赴漢口增援。戰場上敵強我弱,黃振中不為敵人氣焰所嚇倒,仍鎮定自若,率領民軍激戰三晝夜。後來,因為寡不敵眾,退守漢陽。黎元洪見他不貪財不好色,作戰勇敢又心思細密,槍法準、武藝高,便將他調到身邊當侍衛武官。26日,他又主動請纓,對黎元洪說:“我不當保鏢,要上戰場。”黎元洪見前方戰事吃緊,只好依了他。27日,黃興組織反攻漢口,黃振中從側面突擊,抗擊13天,終因寡不敵眾,退守漢陽河岸。黃振中沿河構築防禦工事,以防夜襲;又令運用空火車點燃火炬往來馳騁,以作疑兵,虛張聲勢,使清軍不敢貿然進犯,從而牽制了清軍大部兵力。
南北停戰後,黃振中被提升為湖北省二師參謀、副總統侍衛武官。
1913年,黃振中被派送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臨行時勉勵部下:“革命方興,建設伊始,伏願留國諸君,消黨見,摒私營,和衷共濟,俾我國家民族地位蒸蒸日上。”

討袁抗日

1915年,袁世凱稱帝,黃振中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遵孫中山之命,回國討袁,任國民黨漢口乾事長。袁世凱倒台後,黎元洪根據黃振中在武昌首義中的功績,獎給“開國元勛,功勞卓著”的金字匾額,並授陸軍步兵上校、五等文虎章。1918年,黃振中任陸軍十七師步兵第六十八團三營營長,後升團長,兼湖南省源江縣縣長,卸任時,該縣民眾將“萬民感激”的匾額送給他。1925年,黃振中任江西省水警廳副廳長,第二年隨方本仁回武漢經商。
1939年,黃振中被國民黨派駐漢口刺探日軍情報,密設無線電台於武昌梁子湖。他利用偽武漢市市長石星川的留日同學關係,打入日偽漢口警察局從事情報工作。他利用這個特殊身份,密取敵偽“良民證”,給抗日軍政人員作掩護。同年9月,黃振中曾親送4名抗日人員回家鄉楊芳林避難。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後,黃振中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駐漢特派員公署參謀。10月,加入辛亥首義同志會。
1946年10月6日,黃振中在漢口病逝,終年62歲。死後,遺體由子女護送回楊芳林,安葬在楊芳林橫山下的烏鴉翅祖墳山上。1980年,因改河造田,移葬於下街小山包。 

第五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是中國記協於1994年主辦的常設全國性新聞獎。評選獎勵全國優秀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通聯、校對以及新聞節目的製片人、主持人和新聞播音員。 

瞿優遠
黃成德[記者]
周朝榮
張娜依
蔣典昌
周躍敏
任侃
劉江[新華社副總編輯]
喬保平
朱曉剛
馬曉霖
陳本建
孫玉平
潘堂林
馬傑穎
梁建中[廣州日報副總編]
汪寅生
唐亞平
於文國]
高峰[中央電視台副台長]
王占禹
鍾業昌
江小青
格·孟克巴雅爾
高世軍

王桂芝
陳修身[重慶電視台新聞中心主任]
黃揚略
王宏[福建廣播電台總監]
閻新華
薩仁高娃女
江衛陽
楊守文
黃雲鶴[吉林廣播電台]
張志[江西日報助理巡視員]
李學明[記者]
馬林海
李文彪
梁國典
梅松武
林孝振
文衍修
董毅[遼寧廣播電台常務副總監]
周軍[安徽廣播電台副台長]
劉翔明
鄭凱[記者]
李和信
戴驊
吳新民
趙忠生 

謝湘寧
賈斌[山西電視台外宣中心主任]
丁邦傑
蔡平[記者]
趙斯江
閻軍
馮越
彭輝
李宏圖[新聞工作者]
鍾誠[新聞工作者]
高曉麗
李永生[農民日報要聞中心執行主任]
趙欣
陳九九
聶廷芳
陳頌英
羅傑[雲南日報副總編輯]
畢力格[寧夏廣播電台副台長]
張興茂
黃振中
周光榮[諸暨日報社長]
張淑梅
朱瓊
雷剛[記者]
次旦央宗女

周俊傑[江西廣播電台信息交通頻率總監]
張書省[陝西電視台副台長]
袁軍[青海廣播電台科長]
秦曉鷹[中國財經報社長]
孟慶新[新疆兵團生活晚報總編輯]
孫炳悉
謝聯輝[中國老年報副總編輯]
陳穎[新聞工作者]
杜弋鵬
褚嘉驊
秦邦屏
周曉影
趙忠路
李良[浙江日報要聞部主任]
申保珍
石寶岩
蔡祥斌
潘永順
欒俊學
郭小紅[記者]
閻志江
俞文明
徐如俊
郝衛校
劉廣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