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
1999年5月,38歲的蔣典昌從《黑龍江日報》經濟部主任的位置調入常年與老年入打交道的《老年日報》(時名《老年報》),成為全國近30家老年類報紙中最年輕的總編輯。老年類報紙在中國報業大家庭中屬於起步晚、規模小、發展慢的弱勢媒體群,《老年報》也不例外。自1685年創刊,這份報紙用了整整15年時間,才從四開四版的周報發展為四開八版的周三刊,報紙規模小,經濟效益不高。如何將《老年報》做成弱勢群體中的強勢個體,成為擺在蔣典昌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良策,蔣典昌先用一個月的時間認真閱讀了—上千封讀者來信,又在不同的省份召開六次老同志座談會,悉心聽取意見。蔣典昌發現,大多數老年類報紙存在著過分注重醫療保健,缺少豐富精神文化內涵的弊病。為改變這一現狀,他決定首先從報紙自身人手,制訂改版方案,辦出一份真正適合老年人閱讀、內容更豐富的報紙。
為不斷豐富報紙的服務功能,《老年報》陸續推出醫療保健、心理調試、旅遊家居、情感交流、運動美食等20多個專刊及周末版《金色星期六》,從不同角度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老年人是弱勢群體,格外需要呵護與關愛。為強化報紙的輿論監督功能,替老年人說話,解老年人之憂,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2000年,蔣典昌又倡導開闢了“有求必應”專欄,親自組織記者進行了《黑河食品廠截留養老金》、《雙城離休幹部待遇難解決》、《還老年人一個寧靜的生活》等一大批輿論監督報導。該專欄很快引起中央電視台《夕陽紅》節目的關注,並以《老人有求,專欄必應》為題對此進行了報導。
自1999年接管《老年報》以來,蔣典昌先後主持了六次改版,使報紙在2001至2002的兩年時間裡從周三刊發展為周六刊,並於2002年3月1日正式更名為《老年日報》改版後的《老年日報》服務空間拓展了,內容增加了,更好地滿足了讀者的閱讀需求,報紙的市場競爭力也隨之增強。如今,《老年日報》發行量已達50多萬份,占全國近30家同類報紙總發行量的1/5,其中2/3發行量在外省,覆蓋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年廣告額從2年前的400多萬元猛增到1500多萬元,報紙經營總收入達到6000多萬元,發展勢頭強勁。
第五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是中國記協於1994年主辦的常設全國性新聞獎。評選獎勵全國優秀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通聯、校對以及新聞節目的製片人、主持人和新聞播音員。 |
瞿優遠 黃成德[記者] 周朝榮 張娜依 蔣典昌 周躍敏 任侃 劉江[新華社副總編輯] 喬保平 朱曉剛 馬曉霖 陳本建 孫玉平 潘堂林 馬傑穎 梁建中[廣州日報副總編] 汪寅生 唐亞平 於文國] 高峰[中央電視台副台長] 王占禹 鍾業昌 江小青 格·孟克巴雅爾 高世軍 | 王桂芝 陳修身[重慶電視台新聞中心主任] 黃揚略 王宏[福建廣播電台總監] 閻新華 薩仁高娃女 江衛陽 楊守文 黃雲鶴[吉林廣播電台] 張志[江西日報助理巡視員] 李學明[記者] 馬林海 李文彪 梁國典 梅松武 林孝振 文衍修 董毅[遼寧廣播電台常務副總監] 周軍[安徽廣播電台副台長] 劉翔明 鄭凱[記者] 李和信 戴驊 吳新民 趙忠生 | 謝湘寧 賈斌[山西電視台外宣中心主任] 丁邦傑 蔡平[記者] 趙斯江 閻軍 馮越 彭輝 李宏圖[新聞工作者] 鍾誠[新聞工作者] 高曉麗 李永生[農民日報要聞中心執行主任] 趙欣 陳九九 聶廷芳 陳頌英 羅傑[雲南日報副總編輯] 畢力格[寧夏廣播電台副台長] 張興茂 黃振中 周光榮[諸暨日報社長] 張淑梅 朱瓊 雷剛[記者] 次旦央宗女 | 周俊傑[江西廣播電台信息交通頻率總監] 張書省[陝西電視台副台長] 袁軍[青海廣播電台科長] 秦曉鷹[中國財經報社長] 孟慶新[新疆兵團生活晚報總編輯] 孫炳悉 謝聯輝[中國老年報副總編輯] 陳穎[新聞工作者] 杜弋鵬 褚嘉驊 秦邦屏 周曉影 趙忠路 李良[浙江日報要聞部主任] 申保珍 石寶岩 蔡祥斌 潘永順 欒俊學 郭小紅[記者] 閻志江 俞文明 徐如俊 郝衛校 劉廣英 |
第五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是中國記協於1994年主辦的常設全國性新聞獎。評選獎勵全國優秀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通聯、校對以及新聞節目的製片人、主持人和新聞播音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