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用途
室女腹中刺痛,痛引心部,心中不樂,月經不調,行經量少而澀,色黑而結塊,乳實而胸脹,口乾齒燥,善怒,掌中熱,面色赤,黃延香附燙主治。
室女,血氣偏盛。脈浮澀者,《素問·刺志論篇》云:“氣實者,熱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熱傷氣,……寒傷血,……氣傷痛。”脾統血,血氣盛者,其脾則實。《靈樞·經脈》云:“脾足太陰之脈,……人腹。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靈樞·五音五味》云:“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循腹上行”。因脾胃之氣已虛,沖、任兩脈亦因虛而不能榮其正經之脈,故腹中刺痛。在脾之邪熱循脈直上於心,《素問·骨空論篇》云:“督脈者,……絡腎,……上貫心因心脾之氣已傷,督脈不能榮其正經之脈,因而其病變則如《靈樞·經脈》云:“心手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心痛”。
《靈樞·邪客》云:“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之心包絡。”《素問.靈蘭秘典論篇》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因於心受邪熱所迫,傷其心主之氣,邪氣動,則干擾神明,故心中煩滿而不樂。正如《靈樞·經脈》云:“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又云:“足少陰之別,……其別者,並經上走於心包。其病氣逆則煩悶。”《素問·評熱病論篇》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又云:“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素問·寶命全形論篇》云:“金得火而缺。”在心之邪縱行於肺,再傷其肺氣。《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諸血者,皆屬於心。諸氣者,皆屬於肺。”心肺俱傷,血氣皆耗,心之血氣不能通於胞脈,故使月經不調。因血氣已耗,故在行經之時,血量少而不流通;因於邪熱耗其血氣,則使血不流通,氣不宣通,故使經血紫黑而結塊。
《靈樞·經脈》云:“胃足陽明之脈,……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肝足厥陰之脈,……挾胃。其支者,……上注肺。”《靈樞·經筋》云:“足太陰之筋,……散於胸中。手太陰之筋,……下結胸里。手少陰之筋,…挾乳里,結於胸中。”《素問·骨空論篇》云:沖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在脾之邪過盛的情況下,不但縱行於腎,亦橫行於肝。因於邪熱傷氣,氣不溫煦,再生寒而傷血,血氣兩傷,濁氣則生。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寒氣生濁,濁氣在上,則生瞋脹。”誠然,濁氣因寒而產生之後,合併沖脈上沖,而致乳實而胸脹。
《靈樞·經脈》云:“胃足陽明之脈,……入上齒中,還出挾口。”《靈樞·脈度》云:“脾氣通於口。”《靈樞·五味》’云:“齒者,骨之所終也。”
腎為胃之關,且存在著先天與後天的關係。因於太過之邪熱傷損腎中之水,脾因傷,又不能胃行其於腎中,故使津液不能上滋於其脈,故口乾齒燥。
肝與腎同源,腎因虛,其水則能養肝木,致使木從火化,火熱之邪充滿了肝且傷其肝氣,使之疏泄無度於積實於其中,故其病變則如《靈樞·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實則怒。”《素問·髒氣法時論篇》云:“肝病者,令人善怒。”心與肺俱熱,本受邪熱致傷之腎水不能濟之。其病變則如《靈樞·經脈》云:“手太陰之別,……並太陰之經,直入掌中。”他還指出:“肺手太陰之脈,……是主脈所生病者,掌中熱。”
脈浮澀者,《素問·脈要精微論篇》云:“諸浮不燥,皆在陽,則為熱。”
又云:“澀則心痛。”《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云:“澀者,微有寒。”《素問·
六節藏象論篇》云:“心者,其華在面。”《難經·四十難》云:“肝主色
《靈樞·經別》云:“足少陽之正,……散之上肝貫心,……散於面。手少陰
之正,……屬於心,……散於面。”《素問·骨空論篇》云:“任脈者,……循面。”因心、肝之血氣已傷,心不能榮色,肝不能主色,任脈又不能榮其正經之脈,故面色赤。究其治法,“熱者寒之,……抑者散之,……堅者軟之。”以黃延香附湯主治。
方劑介紹
配伍
大黃2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0克莪術10克
紅花10克花粉20克白芍20克
煎服方法
上七味,用清水三碗煎至一碗,於上午服用。
方歌
室女心痛月不通,浮澀齒乾乳實痛,黃索香莪紅芍粉,善怒為征此法中。
方解
本方是處治瘀熱互結之方劑。此為室女腹中剌痛,痛引心部,月經不調,行經量少而澀,色黑而結塊,乳實而胸脹,心中不樂,口乾齒燥,善怒,掌中熱,脈浮澀,面色赤者所用。
月經的主要成分是血。脾統血,肝藏血,心主血,沖為血脈之海,系之於腎,血必須依靠氣的推動,才能正常循行。血為營,氣為衛,營衛因血氣的不能宣通而紊亂,甚至稽留,《素問·氣穴論篇》云:“營衛稽留,衛散營溢,氣竭血著。”
在藥味方面,《素問·髒氣法時論篇》云:“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又云:“肝病者,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脾病者,脾欲緩,急用苦瀉之;……肺病者,肺欲收,急用辛瀉之;……腎病者,腎欲堅,急食苦堅之,用苦補之。”《素問·五臟生成篇》云:“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
故方中以大黃為君。《神農本草經》云:“大黃味苦寒,主下瘀血,破宿食,血閉,寒熱,……推陳致新,安和五臟。”憑其氣味,入通於心、脾、肺、腎之中。它有較強的勝熱功能,入於心,使邪熱不再傷氣,陽氣回,則能溫煦經脈,不再生寒而化瘀血,從而恢復其主營之功能,使之血氣能暢行於胸、乳及胞絡等經脈,並生旺脾土之氣;人於脾,燥化其因於脾氣傷而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化生之濕氣,並以瀉之,從而恢復胃脘陽氣之功能,使脾能行氣於三陰,胃能行氣於陽,且使營氣能復出於中焦,還使脾胃之脈能順行於胸腹乳及口齒,並生旺肺金之氣;入於肺,能泄其從脾胃上升之邪,並助以肅降,從而恢復其主衛氣之功能,使其血氣能順行於胸及掌中等處,並生旺腎水之氣;人於腎,能堅其脆弱。補其不足,使衛氣能順出於下焦,並與營氣相隨於上下,出人於內外,還能恢復輸精於肝作血之功能,使之能通督脈和帶脈,且營養沖任之脈及胞宮,並能生旺肝木之氣,因而能治月經不調,腹中刺痛,痛引心部,心中不樂,經量少而澀行,色黑而結塊,乳實而胸脹,口齒乾燥,善怒,掌中熱,面色赤等症狀,且能改變浮澀之脈象。
《素問·調經論篇》云:“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靈樞·五邪》云:“邪在肝,則惡血在內。”瘀血雖因熱傷氣、氣虛不能溫煦其脈而生寒所導致,但寒為其根本原因。故以延胡索、香附為臣。延胡索味辛溫,主利氣,通血脈。香附味辛苦平,主解郁,調經止痛。
憑其氣味,兩味人通於肺、肝、腎之中,溫氣以調之:入於肺,瀉下其邪,使之不再反迫於心,並通且和其衛氣。《素問·調經論篇》云:“衛氣得復,邪氣乃索。”肺還使水液肅降於腎,而不再欺之於肝,使氣能正常的將血液推行於經脈之中;入於肝,散其留結之瘀血,且補之不足,將血氣推陳出新,並輸送血液於腎作精;入於腎,蒸動津液以潤其因熱而生之燥,並榮灌於五臟及奇經之脈,且使衛氣能復出於腎,還通暢與胞宮絡脈之關係,腎水上升於心,水火則能相濟,則陰平陽秘。它們協同大黃,則能加強其治療主證的作用。
以莪術、紅花、花粉為佐。莪術味辛溫,主破症瘕積聚,止痛。紅花味辛微寒,主通行主脈,去瘀血,推陳致新。《神農本草經》云:“花粉味苦寒,……主身熱煩滿,補虛安中”。憑其氣味,莪術、紅花,人通於肝、肺、’腎之中,溫之以氣,且勝邪熱。入於肺,行氣而止痛;人於肝,散邪而活血;人於腎,營通於奇經之脈。
憑其氣味,花粉人通於心、脾、肺、腎之中,勝邪熱而堅補髒氣,調和營衛,營灌於沖任。此三味協助君臣之藥,能疏通血氣,沖、任對血氣之統攝有權,且調和十二經脈。它們協助君臣之藥就能去瘀血,且使新生之血氣能運行於十二經脈之中。
以白芍藥為使。《神農本草經》云:“芍藥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症瘕,止痛,利小便,益氣。”憑其氣味,白芍藥領諸藥氣味入於腎中,堅之脆弱,補之不足,使之不能氣通沖任督帶,血回歸於海,充實胞脈及胞宮。
病例
李某15歲學生初診時間2001年2月
初診
【病因與證候】平素嗜食冰凍飲料、牛奶。十四歲月經初潮,經期常用冷水淋浴。半年前出現月經遲早無定數,行經時量少而澀,色黑而結塊。經前不樂、善怒。間中腹中刺痛,痛引心部,口乾齒燥,掌中熱。就診時月經正來潮。面色赤,舌乾苔黃。脈浮澀。
【證候分析】此病是因為外感寒氣和內傷飲食而導致。《素問·太陰陽明論篇》云:“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人五臟。”寒是傷血之邪氣,在月經來潮時用冷水淋浴,寒氣則乘虛而入里,並直通胞脈人至胞中,從而導致一系列月經不調的症狀。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云:“入通於脾,……其味甘,……其畜牛。”《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云:“味過於甘,心氣喘“,……腎氣不衡。”濕熱之牛奶與冰凍之寒氣相合,更傷其血氣,而稽留於內,內不能通,外不得泄而積為疲血。在這氣不宣通、血液凝結的情緒下,營衛陰陽也已失調了。正如《素問·氣穴論篇》云:“營衛稽留,衛散營溢,氣竭血著。”此時正刮東風,《靈樞·九宮八風》云:“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其氣主為身濕。”
【診斷】月經不調(濕振互結)
【治法】清熱化濕活血通經
【處方與醫囑】黃延香附湯三副每日一副,上午服。
複診一個月後複診。
【證候】月經已來潮兩天,經量稍多,經色稍黑而不結塊,其他症狀基本消除。脈浮數。
【療效分析】藥已中病,今浮數之脈證,是知內仍有熱。故繼續用藥。
【處方與醫囑】黃延香附湯三副,依前法用之。
[1]室女:名詞。即未婚女子。
[2]濁氣:名詞。病氣之一種,即陰寒濕氣。
[3]索:形容詞。淨盡,利索之義。
[4]嬰兒風:名詞。即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