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蘇轍(1039年-1112年), 字子由,漢族,宋朝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縣)人,晚年自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人稱“小蘇”。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欒城集》。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原文
墨竹賦蘇轍
與可以墨為竹①,視之良竹也。客見而驚焉,曰:“今夫受命於天,賦形於地,涵濡雨露②,振盪風氣,春而萌芽,夏而解馳,散柯布葉,逮冬而遂③。性剛潔而疏直,姿嬋娟以閒媚;涉寒暑之徂變④,傲冰雪之凌厲;均一氣於草木,嗟壤同而性異;信物生之自然,雖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⑤,運脫兔之毫⑥,睥睨牆堵,振灑繒綃,須臾而成;郁乎蕭騷⑦,曲直橫斜,稼纖庳高⑧,竊造物之潛思,賦生意於崇朝⑨。子豈誠有道者邪?”
與可聽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隱乎崇山之陽,廬乎修竹之林。視聽漠然,無概乎予心⑩。朝與竹乎為游,莫與竹乎為朋⑾,飲食乎竹間,偃息乎竹陰,觀竹之變也多矣。若夫風止雨霽,山空日出,猗猗其長,森乎滿谷,葉如翠羽,筠如蒼玉。澹乎自持,淒兮欲滴,蟬鳴鳥噪,人響寂歷⑿。忽依風而長嘯,眇掩冉以終日⒀。筍含籜而將墜,根得土而橫逸。絕澗谷而蔓延,散子孫乎千憶。至若叢薄之餘⒁,斤斧所施,山石犖埆⒂,
荊棘生之。蹇將抽而莫達,紛既折而猶持。氣雖傷而益壯,身已病而增奇。淒風號怒乎隙穴,飛雪凝冱乎陂池⒃;悲眾木之無賴,雖百圍而莫支。猶復蒼然於既寒之後,凜乎無可憐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竊仁人之所為,此則竹之所以為竹也。始也,余見而悅之;今也,悅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筆之在手,與紙之在前,勃然而興,而修竹森然,雖天造之無朕⒄,亦何以異於茲焉?”
客曰:“蓋予聞之:庖丁,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⒅;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⒆,萬物一理也,其所從為之者異爾,況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與可曰:“唯唯!”
譯文
文同擅長畫墨竹,畫出的竹子看起來和真的一樣。 客人見到他畫的竹子之後非常驚訝,說:“大自然賦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潤,存在於天地間。春天竹子開始萌芽生長,夏天竹筍就脫離竹殼,舒展為竹。等到葉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長成了。竹子性情剛直,長得姿態卻嫻雅嫵媚。歷經寒暑變化,笑傲面對冰雪嚴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間渾然之氣是一樣的,嗟嘆它們生長的土壤一樣,但是性情卻不一樣。確實萬物生長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誰能夠駕馭的了?如今你卻用松煙製成的墨,用兔毛製成的筆,漫不經心地看著作畫的牆壁,然後在絹帛上盡情揮灑,不一會兒就畫好了。竹子枝葉紛繁茂盛,極為傳神,仿佛能聽到風吹竹葉發出的聲音。畫出的竹子彎直橫斜,粗細高低,形態各異。竊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構思,賦予畫竹以蓬勃生機。你難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嗎?”狂風怒號的天氣,天寒地凍,嘆息別的樹木即使很粗大卻沒有自持。竹卻依舊在嚴寒之后蒼翠,沒有那種可憐的姿態,使自己與松柏同列,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這就是竹子為什麼稱之為竹了。我一開始見到竹子就很喜悅,現在這種喜悅的感覺已經融入自己身體裡了。來了興致之後,揮毫潑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雖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設的,可是這與墨竹又有什麼分別呢?”客人聽了之後說:“我從前聽說,庖丁,是個殺牛的廚師,但是學養生的人從他那裡學到了養生的道理;輪扁,是製造車輪的木匠,讀書的人卻從中學到了讀書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不一樣而已,更何況您把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說您是得道的人,難道不對嗎?”文同聽過之後說:“大概是這樣子的吧。”